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改变人们接触、传播信息行为的同时,也改变着各类公共事件中舆论的形成机制,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课题。公共事件既是舆论的焦点,更易成为舆论引导的薄弱点。深入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及其舆论的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努力探索公共事件中舆论的引导路径,寻找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实现路径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微博传播特征出发探寻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2.
舆论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应适应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变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基于新闻舆论规律的把握,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自媒体时代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主动引领舆论;加强思想动态调研,随时关注舆论动向;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媒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垄断为新闻机构规避了不少舆论风险。社交媒体形成的网络舆论场改变了原有的话语权格局,新闻机构同样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媒体危机事件增加。在社交媒体上,新闻机构的版权纠纷、社交媒体问题、声誉风险以及经营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媒体危机事件的导火索。新闻机构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应急管理降低潜在的舆论风险,维护媒体声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传播,必须面对传媒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现实,把增强主流媒体舆论的引导力作为重要的途径。当前,我国新闻传媒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存在放大效应弱化的问题,为此,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努力驾驭新兴媒体等,优化新闻宣传工作,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系统思考、统筹解决。传统媒体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媒体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规律,必须在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组织结构、内容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整体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正确认识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即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渠道为先、坚持平台为重、坚持经营为基、坚持管理为要。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给信息传播、社会舆论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领导工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促使政治传媒化格局形成,考量着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从认识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提高处置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的能力、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提高媒介素养,适应政治传媒化格局下领导工作的开展,成为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在定位、理念、思路、功能、任务和方式方法上进行了相应调整,在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和保驾护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主要经验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为指导。新时期加强党的舆论工作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引导力建设,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要改革和完善党对舆论引导工作的领导机制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传播进入了以情感驱动舆论走向、社交媒体成为新主流媒体的后真相时代,国际社交媒体已成为涉华内容传播的重要平台。国际社交媒体涉华内容的传播机制出现新的特征,如国际社交媒体对涉华内容关注度高、议题范围广、积极评价与负面认知并存,意见领袖和热门视频在涉华内容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领袖和热门视频的传播影响力是多因素加权作用的结果。优化后真相时代的国际社交媒体涉华内容传播,应从传播环境营造、传播矩阵构建、意见领袖队伍建设、热门视频打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图像社交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具有一定的媒介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传播内容的视觉性、保真性、交互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我国对外主流媒体在使用图像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在满足媒体内容生产的一般要求、体现社交媒体属性以及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所特有的视觉表达属性三个层面均有不足。增强我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平台中的国际传播力,应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增加新闻信息数量,增强账号与平台间的联动交流,并善用图像社交媒体的视觉表达性和文化差异性等策略来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聂莺 《东岳论丛》2015,36(2):189-192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社交媒体,广泛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的生存与社交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交媒体依赖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媒介环境学理论为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从社交媒体自身的特性——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入手,对媒介依赖现象进行阐释,揭示了社交媒体依赖产生的根本原因。为避免人们对社交媒体的深度依赖,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使人们认识到社交媒体作为工具的本质属性,提高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自控力,使社交媒体沿着更加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