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梳理近年的相关研究,了解我国托育服务目前的供给现状,并且通过汇总已有经验和探索展望,探讨未来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托育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构数量不足,供需矛盾大,供给结构不合理,托育服务价格偏高,在托育机构质量保障及监管上缺少统一的规范及行业标准,专业人才缺口较为明显。同时,各项研究以及已有的尝试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支持发展普惠型托育、建立社区托育服务体系,加强托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完善服务规范、理顺管理机制,加强托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照护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托育服务在当下社会供需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婴幼儿照护领域的责任由补缺性福利供给向社会投资转化,逐步形成国家、家庭、市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婴幼儿照护供给体系。在家庭照护之外,国家应做好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的统筹布局,适度参与服务供给、监管各环节,使之有效运转。在成本分担、公私协作、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国家职责与定位。建立“普惠为主,高端为辅”的社会托育服务体系,引导社会承担婴幼儿照护职能,共同实现“幼有所育”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托育供给制度的模式,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怎样的托育服务。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曾经的供给模式都无法与当下社会新形势匹配。市场化模式下国家将承担最小限度的监管与维护托育市场的责任,但难以实现普惠性托育服务的供给目标;社会化模式下国家则需要承担更重的综合责任,并面临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日本在社会化基础上引入市场化的实践,虽未取得理想效果,但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因此,在日本混合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与市场责任,消除二元托育供给主体间的补贴和定价方式差异,调整政府补贴对象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一种兼容模式,或是值得期许的普惠性托育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4.
5.
6.
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托育服务仅依靠市场化机制往往无法保证精准而有效的供给。为"对冲"市场化托育服务的负面效应,普惠托育服务被提到了政府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体系的战略规划当中。在实现路径上,可以通过倡导新办和改办托育机构、突破居家和机构式二元类型体系、发挥政府价格管制作用、合理布局托育服务资源以及注重日常评估监督和管理等来实现普惠托育服务的政策意图。与此同时,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发达的私立托育服务、健全的托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等为普惠性托育服务政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区托育服务是实现普惠托育服务扩容,提升托育服务可及性的重要思路。社区托育服务共同体是有效供给社区托育服务的重要载体,可以从价值、功能与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审视。在价值层面,社区托育服务共同体呈现出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增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包容性、完善全面三孩政策配套性的三重价值意义。在功能层面,社区托育服务共同体综合需求整合、资源落地、空间建设和组织管理等功能于一身。在结构层面,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基层社区等构成社区托育服务共同体的基本结构要素。社区托育服务共同体的建构路径可以从功能层面资源共享、结构层面服务共建、价值层面责任共担三方面入手,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除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外,我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托育服务,二是早期教育。实现托育服务与早期教育之间协同发展,逐步取消托育服务与早期教育行业间的壁垒,实现两者的整合和融合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导的模式是众多协同发展实现模式中的优化选择。综合而言,这种路径所带来的制度变革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是对托育服务需求进行信息识别、沟通、收集、评估、整合与转化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托育服务需求识别、需求评估和需求转化的形式化运作,托育服务需求很难真实反映公众的托育服务需求。为提高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效能,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升托育服务需求识别的精准性;第二,保障托育服务需求沟通的通畅性;第三,加大托育服务需求收集的规范性;第四,促进托育服务需求评估科学性;第五,提高托育服务需求整合的实践性;第六,增强托育服务需求转化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研究——基于供给主体与需求强度的农户数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情况是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各主体在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不一,政府机构及村集体是外部性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供求关系不因外部性大小而相异。农业社会化服务应增加技术指导的频率,提高实用技术指导水平,提供产前和产后的市场信息,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研究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精准化是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民合法利益、推动农村社会环境稳定和法治乡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精准化,是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更高效的重要途径,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历经了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供给机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时期的个体供给机制和后税费改革时期尤其是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的多元供给机制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农村公共服务日益呈现多元供给态势,但相较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创新路径加以完善.本文提出以组团式服务为路径,创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并以枫桥镇的初步实践为例,总结出了一些普适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胡洪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69-73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资本的理论构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资源,对提升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效具有借鉴意义,信任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村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化,而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我国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分布还很不均衡,总体发育不够成熟,这其中,农村民众普遍社会信任的产生还面临许多困境,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同时,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达,农村文化类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农村民众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当下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社会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提升其现代社会资本存量,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地方官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农村民众的认识水平,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过程的善治转变,并积极完善供给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托育服务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已经被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社区托育是托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也是重要载体,成为全国许多城市的优先选择。上海作为内地最早的试点城市,在依托普惠性托育点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其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明红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32-36
从政府、企业、农民三个维度分析,农村公用事业市场化动因在于乡镇政府财政压力与招商引资任务目标下的抉择、政策激励下企业资本逐利动机的驱使、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意识的不断提高。鉴于目前面临的政府监管责任缺乏持续性、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矛盾的协调不到位、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与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缺乏有效保障的困境,应强化政府在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责任,实现多项政策间整合;构建多元筹资主体、互动合作的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分析香港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历程、构成和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香港的实现路径是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结成公私伙伴合作关系,通过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连接企业和公民,形成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化格局。香港的实践对广东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