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是文艺学家巴赫金的核心诗学理念,同时也是思想家巴赫金对存在的独特表述。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语言的本质:人在言语中生存,在对话中与他人、与世界建立联系。世界在话语中得以显现,话语就是存在的家园。于此可以看到巴赫金思想与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论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2.
“思想形象”是巴赫金复调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话语,也是构建他整个对话理论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它源自于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的精细解读和重要理论发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普适性。透过巴赫金的理论表述,我们发现“思想形象”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可描绘性、现实性和对话性;弄清“思想形象”特点和内涵,既有助于人们对陀氏小说的准确阅读,又有利于我们理解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拉摩的侄儿》与《地下室手记》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有很大差异,如果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观照,可知其原因在于:二者处在独白和复调两种不同的艺术语境;不同的语境中对话巨大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建立在以强调思想意识主体性为核心的对话哲学基础之上。复调小说理论只是他的思想对话理论在文艺学中的一种延伸。过于强烈的理性介入使巴赫金曲解了陀氏小说。忽视作家自我内部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小说人物心灵构成的多元性,造成其复调理论的片面性。巴赫金的理论建构,是社会历史批判意识与敏锐艺术感受力相碰撞的结果,这形成了其复调小说理论的复调性:在敞开思想的同时遮蔽心灵。它的深刻启示在于,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还是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接受”,都需要展开心灵世界的丰富性的探询。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文艺学理论,90年代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巴赫金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诗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打破了作者作为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角色设定.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对我国现当代小说进行分析的并不多.其实,巴赫金的有关复调理论与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复调艺术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5,(6)
言语交际中的对话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涵义关系",即只要交际各方的各表述之间存在涵义上的关联,则无论空间相距多远,时间相隔多长,都应视为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与一般言语交际中的对话关系相比,文学交际中的对话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它是一种间接的对话关系;其二,它是一种隐形的对话关系;其三,它是一种三重交错的对话关系。与此相应,文学交际中的话语似应理解为由作者、作品中叙述人和人物、读者发出的三种声音的混响交合,亦即由作者创作、作品文本、读者解读三种表现形态组合而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严家炎先生在《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使用的"复调小说"概念与巴赫金"复调小说"概念的差异、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与米兰·昆德拉复调小说理论,近而指出严家炎先生所使用的"复调小说"概念并不是巴赫金的,而是昆德拉的.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所形成的狂欢式思维对文学艺术思维有巨大的影响。狂欢式思维有别于抽象思维而接近于艺术思维,有别于独白思维而接近于对话思维。在狂欢式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的复调思维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思想的对话领域和生活的对话领域,揭示出多元和矛盾的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在批判结构主义对语言进行的抽象而又封闭的研究中,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符号,是人类用以交际传达思想的工具,因而语言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过程之中,离开了语境研究,就不能真正研究语言的意义.作为语言哲学家,巴赫金强调必须改变结构主义以来所形成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认为要在对话与交往中深刻认识语言本质,进而构筑了与结构主义不同的语言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15-118
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翻译、介绍以及理论本身,没有更多顾及巴赫金的理论背景以及他对其他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力。综合分析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两大范畴,与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充实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这两种理论形式共同指引着小说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刘芳 《学术探索》2016,(4):87-91
本文从“外位性”“复调”和“互文本”三个关键词来分析巴赫金对文学审美生成的认识。巴赫金认为只有居于外在地位的立场,才能使审美事件不沦为“认识事件”“伦理事件”和“宗教事件”;只有让作品中人物发出和作者同等重要的声音,才会形成“复调”的“大型对话”而非“独白”式的传声筒;只有意识到每一个表述都不是孤立的表述,才能形成双向的“理解”而非单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张宏 《理论界》2007,(8):153-154
语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大理论,对言语交际有着普遍的制约作用。在交际过程中,必须把语言和它所依赖的语境相结合。而语言又植根于文化之中,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因此,文化语境在言语的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文化语境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制约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支宇 《天府新论》2004,(4):F003-F003
巴赫金是2 0世纪人类文化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文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邃广袤而充满传奇色彩。在前苏联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境况下,巴赫金长时间不为人知。随着思想的解禁和时代的变迁,巴赫金的著述才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各个思想领域和思想潮流中产生着持续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巴赫金对中国学术界影响巨大。巴赫金的基本理论立场和重要批评术语,如“复调小说”、“对话理论”、“狂欢化”、“时空体”、“叙事理论”等等成为理论界、评论界最常用的概念。根据曾军的统计,从1982年到2 0 0 1年,我国已发表专题论文70余篇,出版专…  相似文献   

14.
墨家高度重视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墨子》关于言语交际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两条:"择务从事"与"言有三表"。"择务从事"原则体现了墨家的语境观。墨子认为言语交际不仅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交际场合、时机以及交际对象也制约着实际的交际效果。"言有三表"原则是对言语交际内容及目的的规定。墨子认为交际语言要根据历史经验;言语要符合事实;言语交际要有明确的目的。墨家关于言语交际方面的思想原则不仅在当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公正、合理、健康、规范的语言秩序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2023,(12):143-150+161
理论之树也可以常青。世界人文学界对巴赫金的发现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国际“巴赫金学”历经四十载风云,巴赫金理论的思想魅力仍不减当年。俄、英、德诸国“巴赫金学”专家仍在对巴赫金理论进行深耕。不论是对巴赫金之于叙事学的贡献所做的学术史梳理,抑或对“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的关系所做的学理性重审,还是从理论建构风格来看巴赫金“对话论”的文化哲学品位,甚或将“对话论”作为人文科学推重的一种理念,也作为人文科学适用的一种方法,这些探讨都在表明:“超语言学视界”与“多声部对话”路径,已然成为以多元文化互识互动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世界人文学者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衍柱 《文史哲》2001,(2):51-56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一个观点多元、价值多元、体验多元的真实而又丰富的世界 ,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理论自身的范围。对话成为联结古今中外文化和文论的桥梁。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立性、自由性、未完成性和复调性等特点。对话———独语———对话的不同形态 ,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对话理论、对话思维对中国文化、文论的发展 ,对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进步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意识分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对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基本美学性质,历来有不同看法;如心理小说、忏悔小说、悲剧小说、思想小说、复调小说等等。其中“复调小说”是苏联著名评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诸问题》中提出来的,它在欧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一般人对此还不甚了解,有必要对它作番简短述评。下面就是巴赫金对这个概念的集中表述: 许多种独立的和不相混合的声音和意识,各种有完整价值的声音的真正的复调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本特点。不是许多性格和命运在统一的客观世界中根据作家的统一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展开,而正是许多价值相等的意识和它们各自的世界在这里不相混合地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巴赫金一再强调:在他以前和同时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或者只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内容(即主题、思想、生活意义等),或者把这些东西与结构形式混为一谈,因此都不能真正穷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美学意义;而“复调小说”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严家炎先生在《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使用的“复调小说”概念与巴赫金“复调小说”概念的差异、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与米兰·昆德拉复调小说理论,近而指出严家炎先生所使用的“复调小说”概念并不是巴赫金的,而是昆德拉的。  相似文献   

19.
王素英 《理论界》2012,(9):114-11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有其独特的叙述技巧,其篇幅较长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对话与复调性,小说在叙述中所具有的对位结构及双声性符合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的概念范定。文章以她后期出版的小说《在海湾》为例,从对位与双声性两方面分析其小说中的对话与复调特征,解读其小说所蕴含的更深层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体裁理论弥漫着政治泛音.他认为体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包括文学体裁在内的一般文化体裁都内含特定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它与 日常生活言语体裁内含的特定世界观和丰富的生活意识形态一脉相通.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与他的对话理论密切相关,他的对话理论弥漫着政治泛音.巴赫金揭示了体裁内潜含的泛政治意涵,并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政治与文化体裁政治之间的本源性关联.他的体裁政治学充满启示,也还存在讨论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