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完善心灵品格,增进心理健康。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社会环境、学习内容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忽视了大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应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确立大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着重考核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国家理想是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主要范畴。大学生能否认同社会理想、能否树立科学的个人理想、能否自觉践行国家理想,直接关系大学生的道路选择、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理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历史使命意识、爱国奋斗精神的教育,是提升思政课教学中理想教育实效性和增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自觉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通过认真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深入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消极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乃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搞好课堂教学,与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分不开。本文就如何在“法律基础”课中更好地结合案例分析,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目标取向和本质内涵方面有着内在契合性。"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协调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激励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让该课程迸发出强大吸引力。应该加强"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和高校课任教师关注的热点。根据该课程的学科性质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将“小组授课法”作为教改新途径予以运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促进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8.
以某高校思政“概论课”双线混合教学为例,厘清获得感测度内涵,探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政“概论课”双线混合教学评价感知较好,其显性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隐性获得感有所体现,但仍存在抬头率偏低、理论获得感结构性薄弱、受众对象行为外化意识不足等教学难点。对此,高校思政课须从激发受众“主体性在场”学习需求,深度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提升教师教学实力、强化大学生学习行为外化能力等方面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有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并对思政课教学造成一定冲击。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增加教学素材、提供实践基地及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思政课教学中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教师可以从提高大学生的历史素养、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和运用新媒体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以其独特优势在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保健等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将以其开放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在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实践课教学对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至关重要;但一些高校在实践课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课教学效果,实践课教学的质量亟待提高;实践课教学要引起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利措施搞好"两课"的实践课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目前高校纲要课的实效性不强,影响其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等功能的实现。为了确保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目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纲要》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增强纲要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国高校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在教学中把握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大学专业历史课的关系,处理好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关系,构建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搞好"法律基础"教学,思考"法律基础"课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可采用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范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是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文化自信与“纲要”课教学有其内在关联性,文化自信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中国近现代史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纲要”课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在教学中,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体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不仅有助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而且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发展的铁道兵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以铁道兵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可将其概括为"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创业精神""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铁道兵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通过故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路径将"铁道兵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高校教师如何在学生已基本熟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备课环节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学生内心,转变学习态度,这是备好课前提;展现教师魅力,转变教学态度,这是备好课的基础;预设教学情境,调控课堂氛围,这是备好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互动式教学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特点和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互动式教学可以将<概论>课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兴趣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在课堂上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教学中活动中意义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等各种素质的功能,能够产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应当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协调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恰当选择校内、校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积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如何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大学生分析、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放的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阶级分析法;教学模式上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