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建设运动的新理念、新尝试、新阶段,当前的发展面临如何激发农民的主体性与应对乡村社会问题的困境。由此,本文以社会工作为理论视角,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理论、参与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三大视角,并对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立足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设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项目,通过与H县H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工作团队的共同行动,探索如何基于理论工具、采用何种实践模式发展搬迁群众的社区社会资本。研究表明,社会工作介入可藉由社会心理恢复、邻里关系建设发展结合型社区社会资本,以社区参与引导、社区能动性活化发展桥接型社区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的发展是结合型与桥接型社区社会资本循序渐进、双向互动的增长历程,也是信任关系、关系网络和社区共识3个因素彼此作用、相互依存的累积历程。随着重建搬迁群众彼此的信任关系、重构在社区中的关系网络、重塑互惠共享的社区共识,发展其社区社会资本,形成“人社配适”的新社区共同体,最终在搬迁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中使他们逐步融入安置社区,并且在整体社区福祉的增进中使得新环境更适合他们生活,真正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扶贫与乡村治理获得了一定的关注。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X、K两个项目点,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基层干部的互动为切入点,关注“实践智慧”对进村和在地化过程中的实践形态进行研究,以此来回应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在地化)问题。研究发现,本土与专业之间双向建构的形态表现为:专业社会工作进入本土,被建构成蕴含本土意味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部分专业理念、技术和方法的渗透,同时嵌入到行政体系中,产生对本土的形塑和建构。实践经验表明,双向建构是社会工作实现本土扎根与专业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在主要矛盾改变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为背景,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之契机,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Y县W村乡村振兴的实地评估,探索反贫困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农村社会生态及生活环境问题等诸多方面可以发挥倡导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实施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相似文献   

5.
社会脆弱性分析在灾难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梳理灾难社会学、人类学等灾难的跨学科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灾难社会工作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基本导向与准则,以社会工作理论或视角为指导,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或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分析等方法为途径,整合灾害周期评估模型和微观与宏观评估模型,对灾前、灾中和灾后个人、社区和制度三个层面的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四类脆弱性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探讨发展型介入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然而,在实践中社会工作合法性依然频遭质疑,这折射出社会工作合法性具有多维理论意涵及实践特征。基于对既有理论与实践的批判性反思,本文从规制合法性、认同合法性、实效合法性三个维度建构了社会工作的合法性框架。高校、政府、社会工作者通过由外而内的知识引入、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从无到有的职业实践初步建构了社会工作合法性。然而,社会工作合法性依然存在非均衡性与非系统性、认同缺失与文化隔阂、脱离民众与成效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形成“悬浮”式实践逻辑。这就需要助推社会工作合法性从“悬浮”迈向“扎根”,通过以社会建设为导向,优化社会工作制度生态;增进文化与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工作本土适应;扎根日常生活实践,切实发挥社会工作的服务功能,以重构社会工作合法性,实现社会工作助力共享发展型社会建设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工作过程、目标追求等方面都与"精准扶贫"工作十分相似,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和农村发展项目有天然的优势.本文通过对"三区计划"中社会工作在受援地发挥的作用、效果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扶贫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最后,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农村建设发展中的能为和可为.  相似文献   

8.
乡镇社工站的全面建设,开启了我国社会工作规模化实践的新形态,极大推进了社会工作向县域和乡村发展。数万名乡镇社会工作者“先上岗再培养”,其职业发展与专业效能备受关注。对湖南省乡镇社会工作从业者的抽样调查显示,与既往社会工作人才相比,乡镇社会工作者在数量规模、来源渠道、分布场域、职业认同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结构和城乡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职业分层视角看,乡镇社会工作者在乡村场域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较丰富的政治参与机会,同时存在经济收入较低、专业技能不足的突出问题。促进乡镇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需要基于其职业特征和工作任务,从家庭生活、机构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声望、政治参与、职业技能等维度提供支持,探索全覆盖模式下适合县域和乡村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乡村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资本,它们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悦 《国际公关》2024,(3):127-129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原始资料及二手资料分析进行实地研究和个案研究,探索社会工作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可行性及路径。社会工作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途径主要包括设立基金会、设立CSR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市场部负责等四种方式,与之对应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可归纳为四种形式:企业和机构内外联动;项目和岗位嵌入;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外包;政府、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出资,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水平。而现阶段,乡村社会资本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我国乡村社会资本的要素、运作方式及其制约因素,并探讨提升乡村社会资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是当前社会救助政策实践的重要创新,有利于减缓政府行政资源与管理事务之间的矛盾,通过多样的服务满足被援助对象的多元需求。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面对社会情境的复杂性、贫困治理转型、经济和资产保值、社会工作者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面临诸多挑战。必须把握好新的发展机遇,结合已有社会救助机制选好介入路径;同时,考量不同参与政策的针对性并重视价值、重视自我反省与情境分析,拓展未来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繁荣人口学、社会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展示人口学、社会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人口与社会》于201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18年重点选题有:1. 流动人口净流入、净流出研究2. 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3. 社会工作方法及实践研究4. 社会治理、社区管理、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乡村建设、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等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繁荣人口学、社会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展示人口学、社会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人口与社会》于201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18年重点选题有:1.流动人口净流入、净流出研究2.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3.社会工作方法及实践研究4.社会治理、社区管理、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乡村建设、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等政府管理、公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特质,社会工作理论试图将专业理论建构与干预方法的实践性结合起来。研究从实践逻辑出发,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做出另一种阐释,认为其经历了病理学实践取向、社会与结构实践取向和生态增能实践取向三个逻辑转向阶段,这种发展逻辑展现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张力,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国际视角。根植于西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研究尝试以互构为切入点,从文化、制度和实践激活三个角度构筑一个能动的、生态的本土化交互策略,挖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的实践智慧,提出了一个以全球思维和本土行动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作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力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在精准扶贫中的不足? 社会工作通过信息整合、链 接扶贫需求与扶贫供给、与多方主体共同合作的机制来助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具 体模式主要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互联网+社会组织+公益”“党建引领+统战聚力”等几种模式?每种模式在具体实践中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仍然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紧缺?农村引不进、留不住?农村社会工作 实践本土化程度低?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等问题? 因此?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营造适宜社会组织工 作开展的政策大环境?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相关工作?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本土化方法和途径等措施?来最大化 地发挥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要议题,反思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与社会治理中的理论基础、行动逻辑和经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灾害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生计发展为背景,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进而构建了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路径和治理内容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分析框架,作为社会工作参与灾后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视角;继而从介入前提、组织载体、参与主体、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估五个方面呈现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的经验实践.最后,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有显著区别。其价值取向包括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实务原则与规范、社会工作者的理论依托三个方面。社会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平衡了社会中个体、社区的良性需求,提供给社会中弱势群体话语权的机会,并且在个体、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出一座桥梁。维持社会和谐,要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需要政府推动、高速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资格认证体系、拓展社会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9.
产业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中一项重大政策,客观评价其对农村家庭未来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自我发展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资本三个维度构建风险响应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Bootstrap中介变量模型法对参与产业扶贫是否抑制农户相对贫困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通过参与产业扶贫可以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的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自我发展能力在产业扶贫降低相对贫困程度影响中发挥了显著中介效应,而社会资本并未在其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社区生态旅游(CBET)是世界反贫困的重要战略之一.从社区主导理论出发,研究南非偏远村落CBET减贫模式发现,CBET社区参与中南非主要有NGO引导型、企业主导型、社区主导型三种典型模式,"多主体协同"是未来南非乡村社区减贫发展基本走向.本质上,社区参与模式主要以赋权社区为核心,通过经济赋权、社会赋权、政治赋权、心理赋权等方式,为村民参与乡村减贫提供合法渠道,通过塑造社区共识和内在凝聚力,创造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减贫一致行动与实践框架.与南非社区主导型扶贫模式不同,中国扶贫进程是在"强政府(主导)—强社会(参与)"框架下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扶贫治理共同体是中国未来乡村振兴本土化智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