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它的实现取决于公共权力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配置。但是,社会转型期内的政府公共权力异化及政府对公共权力的过度垄断问题已经成为这一既定目标实现的最大挑战和障碍。为了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与价值理念,并在这些价值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我国政府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服务型政府视域下实现我国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9年,对于上海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海的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全面落实《2009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的各项工作,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程建设的各学科、各专业中,并将“三全”理念带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以牡丹江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旨在为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提供实效性建议和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和谐社会中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中要求人们在公平与正义的理念指导下构建维护和谐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从而实现社会核心价值的回归。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之上,同时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法治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最新概念,彰显出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有机融合的价值导向。当前,数字政府建设与法治元素的融合深度不足,政府建设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双化失衡”与“弱势叠加”的障碍亟待破除。“良法善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方法,是一种由“良法”和“善治”有机结合的治理模式。我国的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应当在“良法善治”的框架下展开,确保政府建设的法治化与数字化得到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以法治思维运用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推动依法行政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法的和谐价值与财政法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法的最高层次的长远价值,也是财政法的基本价值和理念.和谐只有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健全与完善才能实现,而财政法的和谐价值理念也必须要通过财政法治建设来实现.以纳税人为本的财政法理念是财政法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应当充分发挥财政法的收入分配功能,在以纳税人为本的财政法治理念指导下,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纳税人、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包括财政法在内的法的和谐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道德型政府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建设一个合理化、规范化、人性化、文明化的政府。根据道德型政府的内涵和特点,文章论述了我国建设道德型政府的必然性,并提出构建中国道德型政府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本质上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彻底变革,法治是这场变革的根本保障。中国法治要有效发挥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作用,就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实现自身价值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迈向纵深面临的重大命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契合、能够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职业教育,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我们通过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和问题分析,认为政府、市场、法律制度和职业学校之间关系的混乱和错位是职业教育发展低迷的重要原因,应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越位,弥补缺位,明确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行为,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的农村职业教育,从人力资源培训的视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强化三大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期湖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推进湖南“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须树立社会公正理念,完善社会公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科学配置政府职权;规范行政程序与政府权利。只有强化这三大基础,才能为两型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榆林市经济社会、人力资源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榆林市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特色、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榆林市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政府应该予以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利用宏观手段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办学渠道,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则应该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力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凸显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新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为促使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而开拓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树山在“新苏南模式”指导下,借鉴蒋巷、艳阳与旺山经验,以苏高新集团为投资主体,以城市资本进行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实现市场管经济发展、政府管社会发展的格局。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如资金回收压力大,旅游管理问题突出,旅游竞争力提升困难等问题,可以采取正确处理农企关系、充分争取政府支持、开辟多种收入渠道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张謇既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实业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张謇创立了中国的私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同时构建了早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特别是对南通早期的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謇的基本教育理念是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强调“学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重视“基础类、师范类、社会类”全方位教育。以此为指导,张謇在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为近代南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主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从价值取向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蕴含着观照全生命周期的人本性价值、致力公平普惠的社会性价值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发展性价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遵循着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动力生成逻辑、不同类型职业教育横向融通的要素协同整合逻辑和多元主体内外联通的共享逻辑。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为:聚焦打造技能强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助力“人人成才梦”,培育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5.
[提要]政府效能是政府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的统一,建设高效能政府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近年来我国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整体战略框架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是重要内容,其迅猛发展为政府效能建设创造了新的契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实现了政府与社会间信息供需的相对平衡,促进政府施政理念及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推动政府运行模式由封闭转向开放以及强化社会对政府的普遍化监督,极大地优化了政府运行过程,从深层次驱动着政府效能的提升。新的发展环境下,要进一步体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中的优势,则需要政府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重塑新的施政理念;依照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会发展逻辑,变革政务服务模式,再造政府运行流程;基于网络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互动,创新相应制度机制,以保障网络技术在提升政府效能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振宇 《社区》2008,(13):32-33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重要内容是发展基层民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有了推动基层民主的理念,并不意味着基层民主会自动地实现,如何将基层民主建设与日常的政府工作和社区管理相结合,是我们下一阶段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时随意性强、中职社团活动之经费与场地的保障不足等因素,中职生社团活动的发展遇到了#-J-k.~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借力于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中职生社团活动的产生实现“提案化”,让社团活动的实施实现“合力化”,进而使社团活动的优化实现“评价力量多元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有助于弥合区域间学生文化资本的差距,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益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乡村文化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的整体振兴。但是,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村落场域以及历史和文化传统相隔离,致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不尽如人意,既影响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质量,也不利于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扭转城市思维,树立城乡融合观念;摒弃围墙思维,建立校村一体观念;去除旁观者思维,构建在场观念。在此理念指导下,明确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基于教书育人职责和教师身份基础上促进乡村振兴的“新乡贤”“公共知识分子”,以及沟通社会人士投身乡村建设的“中介者”的角色定位;并构建集政府政策支持、村校一体化发展以及地方高师院校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要发展作为我国改革的必然要求与代表世界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产业,就必须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必须逐步实现教育设施的现代化,必须实现职业教育“生产”的工业化和“产品”的商业化,必须要有政府和社会的社会化服务。职业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与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必须重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建设要遵循持守与转型的逻辑理路,传承“道技合一”的育人文化、“精益求精”的学徒文化、“在地致用”的服务文化和“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这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以应万变的精神根脉。面对育人价值的二元失衡、育人模式的类型模糊、一元管理的过度强化以及地方特色标识的简单塑造等现实困境,须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价值由“以人为本”向“生命关怀”转型,文化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确定不同类型”转型,文化品牌由“地方标识”向“国家名片”转型,以塑造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