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性"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其支撑性条件之一。近年来的民主制度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等政策的实施对于"公共性"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但是,"公共性"依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除部分的制度性因素之外,社会心理、共识缺失以及管理的技术化也是阻滞公共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推进公共性,提升不同利益群体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需要增进公共权力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2.
自粤浙试行“强镇扩权”以来,“扩权”逐渐成为乡镇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强镇扩权”是经济与人口强镇快速城镇化的产物,需要通过县权下放来提高乡镇的执法水平以满足城镇化的需要;“强镇扩权”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广泛存在授权方式随意、权力监督不力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授权法治化、权力行使规范化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来解决相关问题。当前“强镇扩权”研究存在“三多三少”的特点,需要强化相关研究,以满足“强镇扩权”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刘鹏 《广西社会科学》2009,(12):116-118
当前,由于部门利益、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以及考核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原因,许多乡镇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错位的现象。对此,要解决乡镇政府行政错位,应理顺乡镇政府与上级的关系,准确设置乡镇政府职能,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明确乡镇政府的责权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乡镇政府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4.
反思中共三次新闻改革可以发现:1942年改革强调了党性,弱化了公共性,1956年改革试图回归公共性,1978年以后的改革确立了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并在不经意间产生了有限的公共性.随着观念、市场、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传媒公共性在逐步生长,但在传媒体制没有根本突破情况下,传媒公共性依然生存艰难.传媒公共性的充分发挥,最终取决于政治体制和传媒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理念下的乡镇政府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对乡镇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而言,以往的改革更多地侧重于对乡镇机构空间布局的调整,而不是乡镇机构功能的重新定位。基于公共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地方性公共服务功能已经成为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再造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后农业税时代,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势在必行。不过,改革究竟走向何方,学界分歧颇大,大致提出了乡镇政府改革的两种思路:“强化论”和“取消论”。但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强化论”扣“取消论”都没有实践根基,可行的路径应该是立足于现实困境分析,渐进式地构建有效供给农村基本公共品的服务型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7.
我国六省市"扩权强县"改革坚持了"分批扩权、协调扩权、依法扩权、规范扩权"等原则。我国"扩权强县"改革实践,存在如下问题:部分试点省市县改革思路不清晰、路径不明确;部分省市政府实质性权力下放不够;部分县级政府制定的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全面;部分县级政府业务管理水平低。推进我国"扩权强县"改革,应做好"扩权强县"改革的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推进实质性扩权,加强考核和监督,设计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强化对县级专业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8.
乡镇政府改革是政府改革实践的一部分,也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以现代国家构建理论为视角,结合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这一历史任务,以及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特点,把乡镇政府的改革放在现代国家构建这一过程中,提出乡镇政府改革应该以调整乡镇政府、乡镇市场和乡镇社会的关系作为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9.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乡村地区的基层政权组织,负有向乡村社会供给公共产品的重大责任,然而很多乡镇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绩效却不能令人满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乡村资源有限性的客观约束外,同三方面的体制性因素有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提升乡镇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后文文 《南方论刊》2012,(8):46-47,45
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府也一直存在着行政成本相对偏高的现象。本文概述了乡镇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的具体表现,从理论上剖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控制我国乡镇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旨在促进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医疗改革是党和政府重点强调的主要工作之一。医疗改革不仅关系到社会大众切身的根本利益,同时医疗改革的失败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医疗改革的角度理性地探讨和审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并对当前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风险进行反思,认真探索其规避路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共性是源自于西方行政学的学术概念,但是,西方行政学主流理论所秉持的技术化、科学化取向以及与社会脱节、与人民脱离的哲学渊源,造成了行政公共性理论的“形式化蜕变”,难以作为中国行政公共性建构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行政公共性思想弥补了西方行政学在行政公共性问题上的“缺陷”,既是构建当代中国行政公共性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和实现新时代中国行政公共性价值的根本理论基础和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公共行政理论研究和行政践行,必须鲜明体现出与西方迥异的逻辑理路,将马克思主义行政公共性思想作为理论本源,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作为植根沃土,厘清“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法治与民主”等核心范畴的理论逻辑,构建起中国特色的行政公共性话语体系与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3.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改革被称为继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内容涉及到行政运营、人员削减、组织改革和再编成、强化内阁的综合职能、地方分权等方面。文章描述了战后日本行政体制的特征,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探讨了日本行政改革的渐进式道路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公共行政以反叛和解构为其旨趣,直接地指向现代公共行政本身。行政公共性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首当其冲地受到后现代的反叛和解构。但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并非一种虚无的事实,而是与现代行政公共性完全不同的一种事实;它包含于碎片、差异、多元之间,在制度层面表现为公共治理。公共治理在其中展开的环境与语境,构成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发生的场域,它是一种公开、实在、共同的场域,可以称之为"阳光之幕"。后现代公共行政是该场域中的游戏,它需要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又需要政府提供服务,从而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得以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公共性是政治哲学的永恒关切,也是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组织的重要内容。现代性自身内含着自我矛盾性,需要外在的、可以提供聚合力的精神之根来补救,公共性就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公共性是现代性的当代主题。中国社会公共性议题需要嵌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下进行分析,公共性话语的构建迫切需要破除现代性“产品”的桎梏,同时亦要求在本土现代化的继续推进过程中持续获得再生产的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十八大和2014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而乡镇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连接点,乡镇政府的改革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石、是城镇化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稳定载体。但是,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农村基层治理的障碍因素还未根本消除。因此在探讨乡镇政府改革问题的同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寻找解决乡镇政府改革障碍的路径:强化社会管理,建立有限政府;坚持依法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健全对乡镇机构权力运行监督。根据不同的行政生态诉求,给予不同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体系中的最低层级,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实际运行中,乡镇政府不但面临自身的地位困境,还面临财政拮据、县乡条块分割、权事不一致的体制困境,管制与服务失衡的角色困境和服务意识不强、技能不足的能力困境.要加强乡镇政府的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就必须站在新农村建设、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探寻出路,必须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清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权责关系,合理界定乡镇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变革乡镇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表达、决策、激励与监管机制,加强乡镇政府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找回失落的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性"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和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的内涵.公共性作为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目的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探讨政府在代行公民权力时,怎样最大程度地体现公民的共同意志和增进公民的共同福祉.具体地说,"政府公共性"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平正义而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当下全球化浪潮和公共性危机、公共性缺失凸显了政府公共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务员队伍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国家相关政策在乡村的实施。本文以农业型的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队伍所存在问题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试图探究出一些适合乡镇公务员队伍改革的措施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逻辑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并没有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乡镇政府的自利行为依然突出,招商引资仍为大部分农业乡镇的主要工作。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逻辑在于上级政府对乡镇的工作考核和乡镇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双重压力不仅决定了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逻辑,而且决定了对乡镇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治理路径,即,一方面要改变上级政府对乡镇工作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实现乡镇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均衡,加大对乡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只有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才能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