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话语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外表性中介。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有霸权、独白、漫谈、妖魔化等特征。当前中国政治传播的政治话语面临一些困境:立场困境,内容困境,形态困境,沉淀困境,传播渠道困境。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政治话语。"政治治理"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轴心或统摄性政治范畴。走出政治话语困境,需要诸多基本的对策:转变政治话语立场,转变政治话语口气,转变政治话语用词,改善政治话语传播渠道。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政治话语角度看是一篇彰显新时期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崭新面貌和品质的范文。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范畴。政治传播是政治信息在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公共性由于其政治品性与政治传播关联。政治传播作为由政治体系、传播媒介与公共舆论三个要素互动所构成的有机过程,其公共性体现在过程、内容和效果三个层面。政治传播过程的公共性是指政治传播是依据公共舆论调整政治活动、谋求公众支持的过程。政治传播内容的公共性强调政治信息在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布、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等政治活动中的公开传播。政治传播效果的公共性强调民意调查等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新时期,中国政治传播面临转型,急需政治传播的新观念、新话语体系、新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话语主体的双重化、话语符号的狂欢化、话语内容的复杂化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性质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如合法性、科学性、主导性等。应正确认识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与"不变",既准确把握"变"中之"不变",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发表于日本<改造>杂志1938年3月号报导摄影作品--"上海,,为个案,探讨"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本方面所展开的战争合法性的视觉表述、上海作为日本侵华战争话语中的对象和内容所被呈现的样貌以及战争、视觉传播与上海这三者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讨论作为传播样式的报导摄影在宣传战中的运用与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治哲学是以哲学的方式探讨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的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政治存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话语。从整个思想史来看 ,政治价值是它最重要最独特的论域。相应于这些论域 ,政治哲学可以分为政治存在论、政治价值论和政治诠释学。政治哲学作为公共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社会历史的转折时期将起着越来越重大的社会导向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哲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是 ,在审慎地解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政治价值论和政治诠释学的基础上 ,积极创建与公众声气相通的新公共哲学 ,提高社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有序性和政治共识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播思想源远流长,属于政治传播及控制范畴的观念、主张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信息监控、信息调控及信息规范控制三大政治传播手段来看,古人提出的一些信息控制思想、主张并不逊于现代传播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有阴阳组合特质的话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的纲纽性认识。另外,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与西方学者的"传播制度类型"观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黄婷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45-51
对外政治话语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担负着向世界表达国家政治诉求、塑造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的背景下,国内关于对外政治话语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其研究议题集中体现在对外政治话语传播、国际话语权挑战及应对策略、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对外关系话语、中国政治话语境外效应等方面.依据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提升对外政治话语的研究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研究范式的惯性思维;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挖掘并整合话语资源以推进话语理论创新;拓展研究视域,尤其要加强对他者政治话语及其与自我的比较研究;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参照,构建文明互通的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晖 《理论界》2009,(3):106-107
由于政治传播使公众通过大众媒体获得大量的政治信息,从而对公众的政治心理产生作用,所以政治传播会对政府合法性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管制性政治传播体制下形成了"俯视型"舆论监督机制,这对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水平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造成了不均衡的多层合法性结构.因此,研究如何完善政治传播体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形象的改善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一定的政治系统中意识形态往往经过媒介形成政治话语体系,在这种转换过程中,意识形态借助于政治话语一定意义上建构和重构了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当下中国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出现一种主流媒体政治话语高度同质化与网络媒介政治话语多样性并存的复杂情势。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把多样化的政治话语表达或意识形态的争论看作是社会分裂的象征和表现;二是区分公共舆论和政治话语的同质化;三是不能片面地追求政治话语的单一性,由此造成虚假的社会和谐和统一;四是民族国家的认同不能完全诉诸民族情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政治动员,也需要通过不同政治话语的表达或争论达成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出现场域扩张、格局分散和主体多元的新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话语权效缺位、传播管理困难加大以及价值理念易受冲击.因此扩充话语强度、增强话语导向、贴合话语对象是当前提升思想政治话语吸引力,增强育人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