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陈恩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5-12
《周易》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阴阳和谐是它的本质;圣人君子在位是实现它的首要条件;社会财富是实现它的物质保证,有等级的和谐是它的根本特点;礼义刑罚是实现它的制度保证;道德修养是实现它的必备条件;由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到天下和谐是实现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周易》与中国传统造物相关联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析,认为《周易》不仅是充满哲学意味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与造物思想。在简要概略历代关于《周易》及其设计思想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周易》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孝经》,不仅是对先秦儒家孝文化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具有儒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深厚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下尊卑的伦理思想和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共同构成了《孝经》孝道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周易》和谐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观念都肇始于斯。在《周易》中包含着和谐思想,具体体现为阴阳交互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天人观、敬天保民的民本观、明德慎罚的治理观、革故鼎新的创新观、自强不息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研究《易经》颇有独到之处,其在《周易》研究中引入传统训诂,又不拘泥于传统训诂方法探求词义以及随文释义等方面做出了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 相似文献
8.
黄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
《周易》历来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内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周易》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本身的和谐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人和自身的和谐美;人和他人的和谐美;人和社会的和谐美。人与民众、社会和国家要保持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天下、宇宙之整体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不易”思想指出在宇宙纷繁复杂的变化后面有其永恒不变的规律存在.《周易》“不易”思想对中华民族最深远的影响当在坚定意志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方面.受《周易》不易精神陶冶的苏轼,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能始终坚守独立不移的处世原则.《周易》认为,只有具备坚定不易之操守的人,才能获得亨通的结果;若不恒守其德,则将承受羞辱,甚至凶险.而要想使人们具备坚定不易之操守,一则应使其明辨事理、洞悉祸福转化之道;一则应培养其远大的志向.《周易》中“变易”与“不易”之间的辩证哲学思想可说是苏轼旷达与执著兼容的处世态度的重要哲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太和”、“中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而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及古今两种文明的差异。凡此种种,对我们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知”论是立基于这样一种“常道”观念:“常道”并不外在于天地万物,而是作为其本性寓于天地万物之中.老子“知常”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对“常道”的认识应当且必须通过“自知”途径来达成.这种“自知”以“致虚极,守静笃”的修心功夫为基础:一方面是遵循“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认知逻辑而达到“得道”与“知天下”相互统一的“知常”;另一方面是遵循“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的行动逻辑而达到“知天下”与“守道”互相统一的“观复”.“知常”是“观复”的前提,“观复”是认知主体在自适其本性的生活实践中自我体会其本性的妙用,并借助于这种自我体会来达到对“道”的妙用的体认. 相似文献
13.
《周易》谦卦是中国传统谦德的滥觞。孔子所作之《易传》及后儒的注解认为,以卦象推及人道,谦卦大致有谦退、谦让、谦虚三德:有而不居谓谦退,其意在提醒禄位尊盛之人勿居有持傲、而应以卑退获得最终的善果;虚怀若谷谓谦虚,其意在启迪进取之君子于大世界前保持敬畏的心态,以广大的胸襟容纳万物、从而获得不断的进益;外柔内刚谓谦让,其意在劝诫普通民众,在群体社会中彼此让出弹性的空间,以达到和谐的共处。以上三方面谦德成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周易》的卦名用字相异这一现象进行考释,说明帛书《易》成书时日较早,当不晚于战国,且其卦爻辞用字各有特点,多异体而假借(通假),战国时各国文字多异,繁杂不一,所以编撰于此时的文献,在用字上也不可能求同而划一了。 相似文献
17.
18.
苏轼的处世哲学深受《周易》思想的影响,《周易》的核心精神"变易"思想,尤其对苏轼人生态度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坚信"否极泰来"的变易哲理,认为欲成就"大器"必须经过风吹雨打的磨练,所以在被贬期间他能静以待会、勤学自爱,从而无往而不自得。 相似文献
19.
连劭名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2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