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明 《中州学刊》2022,(10):69-75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是乡村公共服务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数字技术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效化、智慧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信息透明、交易成本降低、服务网络化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创新。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创新仍存在数字化人才不足、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数字化融合不够等客观问题,需要聚焦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人才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并促进模式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收入分配能够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平台高效率交换能够促进乡村在线交易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居民数字化消费能够促进供需两端协同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解了城乡资源分配不公难题、促进了乡村交换模式的转型、助推城乡消费新模式的形成,但还存在城乡要素流动受阻、城乡生活体验差距不断扩大、乡村基础设施资源交换不充分、乡村数字化消费模式发展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应进一步整合数字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数字化融合发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强化资源分配均等化;完善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乡村在线交易平台;推广乡村线上消费,助力乡村消费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是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推动着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和发展价值的三维共创。数字化催生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健全乡村数字文旅产品体系,完善乡村文旅数字化治理机制。数字化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发挥文旅产业多重功能价值,更有助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梁琳  金光敏 《齐鲁学刊》2023,(5):129-138
产业链韧性提升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链的稳定性、催生空间链的网络化、引领价值链的分工转型等方式来提升产业链韧性。当前,数字经济与我国产业链融合呈现以下特征:数字化产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字经济为产业链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数字化规模不断扩大。但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据要素市场化程度低、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人才短缺等因素对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形成制约。鉴于此,应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推动数据新要素流动,促进数字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数字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增强数字人才支撑,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的乘数效应,更好推动产业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势,集物联网、智能管理、农业自动化等于一体的新兴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数字乡村在接续乡村振兴、融合乡村产业、赋能乡村综合治理、提升乡村数据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数字乡村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引擎。当前,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中还会遇到技术障碍、技术差异、技术鸿沟、技术堕距等张力困境,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转型。针对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遇到的突出问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赋能耦合调适功能,通过健全共建主体利益联盟、建立城乡数据耦合机制、提升数字包容优化路径、建构乡村新业态最优化等措施,不断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发展为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因此,为解决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难题,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一要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筑牢数字人才根基;二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价值,丰富数字文创产品类型;三要创新“文化+数字”产业模式,培育乡村文化品牌;四要加大吸引外部投资力度,夯实乡村经济基本盘;五要优化乡村文化产业管理体系,提升乡村管理效能,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如何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特殊困难户等农村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基于我国25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构建面板probit模型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和家庭层面变量的前提下,发展数字经济能有效助推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的实现,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和年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拓展就业深度、延伸就业广度等途径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进而加快其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要从健全数字乡村建设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新型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使数字经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赋能。  相似文献   

8.
樊晓燕  蒋明 《中州学刊》2023,(6):106-113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构建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必然选择。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在乡村社会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其质量提升不仅事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关系乡村教育振兴以及教育振兴乡村战略的落地落实。然而,当前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协同育人主体责任边界模糊、协同育人系统性建设不足、协同育人碎片化突出等现实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教育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教育责任主体认识偏差和能力缺失、乡村教育发展内生性不足。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格局,就需要从强化政策支持、明确主体责任、激发内在潜力的角度,构建协同育人的政策引领机制、功能认知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更好发挥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乡村治理体系的不适配问题日益凸显,亟需重塑乡村治理格局。数字技术作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契合乡村精细化、透明度、专业化治理需求,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发展转型。基于此,结合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内在规律,对"十四五"时期乡村数字化治理创新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化治理从敏捷治理、多规合一、多元协同角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知识、信息等溢出效应,可加快乡村现代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强化数字化规则适配能力、发挥数字技术引导效用、构建多元主体联合机制、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四五"时期乡村数字化治理取向,以求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将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新动力。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与乡村高质量发展之间虽侧重不同,但仍存在巨大的衔接空间。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性,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乡村高质量发展也是数字创新的重要助推力。数字乡村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构建虚拟空间,激活、增强各种功能效益为乡村农业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医疗养老、教育发展赋能,进而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推进:加强乡村数字变革技术支持;促进乡村主体数字理念转型;健全数字乡村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