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北京市2002-2012年的蔬菜价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解和H-P滤波技术,将蔬菜价格分解为季节性波动、随机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和长期趋势4部分,并测算各波动成分对蔬菜价格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季节性因子特征显著,是影响蔬菜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62.3%;2002-2012年划分为6个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和波动幅度均有变大的趋势,周期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23.6%;突发和异常事件是引起蔬菜价格随机性波动的主要诱因,随机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14.1%;蔬菜价格长期趋势由持续上行转为波动上行,可分为升幅较缓、升速加快和波动上行3个阶段。〖JP2〗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蔬菜产业链条监测,强化信息流对物流引导作用的发挥;开展蔬菜市场预警建设,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随机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自产蔬菜供应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在突发事件时起到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蔬菜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90~2010年蔬菜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蔬菜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认为:蔬菜消费价格引起的城镇居民长、短期福利变动的趋势一致,且蔬菜消费价格波动与城镇居民福利变动存在负向作用关系;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动主要由ICR决定,其长期福利受ICR、蔬菜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影响;城镇居民长期福利优于短期福利。  相似文献   

3.
    
价格波动是蔬菜市场的常态,但过度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消费和生产.冬春季节的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频繁,研究二者的价格联动效应,分析其波动规律,对于保障蔬菜市场供需平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运用E-G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北京市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态势基本一致,但反季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特征明显;从长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指数与反季蔬菜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与正向联动效应,且耐储蔬菜价格波动对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推动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从短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存在ARCH效应与GARCH效应,且存在双向波动传递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构建完善的价格指数信息平台,建立基于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控蔬菜价格的异常波动,合理引导其消费和生产;第二,大力扶持耐储蔬菜市场建设,合理规划外埠蔬菜引进计划,有效调控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供应总量与结构;第三,设立财政补贴,建立耐储蔬菜与重点反季蔬菜专项价格调节基金,合理调控蔬菜价格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居民日常消费品之一,蔬菜近年来价格的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其消费和生产.蔬菜流通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基础,研究蔬菜各流通环节间的价格传递效应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蔬菜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文章基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黄瓜、西红柿、茄子和尖搬四个蔬菜代表品种的周价格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三元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山东寿光到北京产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山东寿光产地批发市场与北京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均值传递效应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单个市场的蔬菜价格同时受到其自身前期波动和其他市场同种蔬菜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的影响;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对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二级批发市场同种蔬菜价格具有显著的传递效应.因此,在调控北京市蔬菜价格异常波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我国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从价格调控的目标、手段、波动特点、波动影响因素和蔬菜调控机制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要明确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的目的,区分众多影响我国蔬菜价格上涨与波动因素中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必须从时间维度区分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影响力度,并加强对现有政策的绩效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蔬菜价格调控的长期性政策、短期性政策,选择合适的政策手段和正确的介入时机,避免短期政策的长期化;必须考虑蔬菜产业链中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理顺农资供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各个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蔬菜价格波动对低、中、高收入城镇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5-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蔬菜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数据,利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引起的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蔬菜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四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猪肉价格波动的特征为切入点,运用蛛网模型分析供求曲线的弹性关系,发现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具有发散性特征,不能自发达到均衡。为进一步解释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成本、替代品等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玉米价格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影响在6个月左右达到峰值,而其他因素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在参考玉米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建立有效的育种体系和联动的价格预警机制来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8.
从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大幅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居世界第一位,蔬菜供给总体充裕,但是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分析认为蔬菜产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是菜价频繁波动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压缩蔬菜流通成本、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完善蔬菜供销应急机制等措施稳定蔬菜价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基于波动来源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将蔬菜价格波动来源分解为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利用Bootstrap因果检验与VAR模型,考察了蔬菜价格波动来源的分解因素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蔬菜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季节变动因素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呈季节周期性;不规则变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冲击在最初时最显著,随后逐渐减弱。政策含义为,降低公众的通胀预期、促进蔬菜跨区域流通、控制蔬菜运输的物流成本、健全政府灾害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均有利于减缓CPI上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线性视角下的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能够有效捕捉到蔬菜价格的非线性调整过程,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蔬菜价格的波动机制。以大宗蔬菜中的大白菜、黄瓜、四季豆为例,选取2002年1月到2013年9月的全国集贸市场价格数据,对蔬菜市场价格的非线性动态调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蔬菜价格具有非线性波动特征,存在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过程,门限值是其转换的转折点,可以作为国家调控蔬菜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重要依据;蔬菜前期市场价格是发生非线性波动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变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蔬菜市场价格的监控和分析;从3类蔬菜价格的函数形式、转换速率以及门限值来看,蔬菜市场内部的异质性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综述房地产定价与房地产估价的不同之处,房地产定价应遵循的工作程序,指出因素成对比较法可以帮助发展商确定各个因素对房屋单元价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书价虚高问题的RP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图书的定价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转卖价格持平(resale price maintenance,简称RPM),它有利于图书市场上的出版、批发、零售等环节达成默契合谋,共同抬高书价,谋取垄断利润,而且它还使得书价在以下情况下被抬高:发行的中间环节增多;中间环节具有垄断势力;出版社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提出了应对书价虚高问题的管理政策措施:尽量减少图书发行的中间环节;尽快制定相应的图书价格管理办法;促进图书发行市场的竞争,防止利用RPM达成的各种合谋垄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为例,对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表明:对价格进行建模时,结构突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忽视结构突变将得到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无关的错误结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而得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间存在价格发现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油价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协整关系表明国际油价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非线性两阶段门限协整关系,门限值-0.72将门限协整模型分为两种状态。在短期非均衡中,国际油价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会使系统趋于长期均衡。在出现状态一时通货膨胀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会使系统趋于均衡,而出现状态二时则会加大偏离程度。在两状态中通货膨胀的调整系数均大于国际油价的调整系数说明当出现短期非均衡时主要通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15.
高房价遏制了科技创新能力,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房价的推高作用尚未明确。以此为新视角的探究,首先根据经济学理论推演研究假设,而后构建中国31个省份2006年至2017年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房价的混合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修正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选用Ward法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进一步结合区域异质性建立多元线性计量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能力对房价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推高了房价,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中R&D人数的显著增加,而科技创新能力的产出和研发经费投入的正向影响较小;R&D人数的传导机制是通过直接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正向影响房价;考虑区域异质性,R&D人数增加在各省份均推高了房价,且科技创新能力非发达区域效应更大;在科技创新能力发达的7个省份中,R&D人员出现"聚集效应",其他省份出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