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欢  王海霞 《理论界》2012,(6):206-207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和核心,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以往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从培训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新党员承诺制、开展学生党员述责测评活动、开展学生党员"动"起来系列活动、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凌云 《南方论刊》2006,(8):26-26,25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党员则是祖国建设事业未来的栋梁和接班人的骨干。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较高、业务素质优良、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不和谐;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教育不和谐;个别党员政治修养不高,理论知识缺乏;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影响不明显等等。本文对确保学生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团体和中坚力量,学生党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广大学生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有军  王淑红 《理论界》2013,(5):213-214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是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尺。调查发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究其原因,有学生党员发展环节问题,有党支部党风建设和党员教育问题,也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提出强化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难点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对当前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难点的分析和归纳,目的在于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的实际出发,思考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对策,努力开拓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秦巍 《理论界》2005,(4):144-145
当前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冲击碰撞,也使不少学生党员出现了认识上的迷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的高校党务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党员观的引导。本文从对党员观的阐释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在党员观上存在的问题,也从具体方法上提出了一些探讨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给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借助"两微一端一会议"应用媒介体系,搭建了由知识层、数据层、功能层、应用层四位一体的党员教育平台,构建了"互联网+动态学习"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智慧党建"视域中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政治素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理论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树立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创业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推进现有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党员的素质如何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党是否能够永葆先进性,深入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解决办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学生党员教育。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对于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活动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钟秀娟 《中文信息》2013,(10):34-35
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更多的学生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所以积极做好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我国跨世纪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任务以及国家的繁荣富。本文通过认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分析原因,根据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利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种领导关系的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理论基础;带领被领导者取得革命的胜利,并给予被领导者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现实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拓宽了共青团的职能领域,另一方面给原有的团组织工作模式、运作载体和理论机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论文围绕着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共青团实际工作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建设、以及未来发展的创新试点工作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作为十三名代表之一的邓恩铭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自我革命思想,彰显了高度的自我革命精神.邓恩铭的自我革命思想萌生于其早期的家国情怀,在领导成立早期无产阶级组织中催生,完形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了以自我革命方式、现实指向、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自我革命思想,即依托社会革命开展自我革命,忠于共产党人的革命者本色,坚定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信念,积极健全党的制度建设等.分析邓恩铭自我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要求我们坚持自我革命拒斥"告别革命论",以党的自我革命促进新时代条件下伟大社会革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5.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思想有着丰富的意蕴,主要包括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属性、政治灵魂、价值旨归和责任担当、关键举措、坚强保障及其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了百年辉煌。在我们党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共产党赓续坚守初心与承诺,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伟大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赶考”精神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持续追问,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观察中,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观照中,从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突出共产党人应然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它既有着鲜明的历史延续性,也有着明确的时代指向性。它象征着新时代“革命者”永葆初心的斗争状态,也展现为新时代奋斗者勇往直前的奋进姿态。通过探究“赶考”精神的历史逻辑与理论衍化,厘清其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价值地位,聚焦百年大党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和艰辛跋涉、执政为民的历史态度。我们既要有矢志不渝、崇高远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想信念,也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自觉。同时,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面对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所处的百年大变局与战略机遇期,以及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艰巨任务,“赶考”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发展奇迹的精神支撑,更是深刻体现出伟大民族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它既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年“延安窑洞之问”的持续回应,也展现了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伟大自我革命的意志与决心。  相似文献   

17.
李美玲 《云梦学刊》2004,25(1):43-45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对我党长期工作的历史性总结,同时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其理念上的体现;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不同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整体进步往往在重大转折与变革中获得加速度,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后半叶推动的中国社会变迁,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与举措的除旧布新,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21世纪新的历史情况和历史要求做出的重大选择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生活是党章规定的一项制度,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传统,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保证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组织措施,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建立促进党员成长进步的长效机制,对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主体性的发展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人民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人民的需求变化推动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创造活动促进主要矛盾的发展,人民利益的不断满足是主要矛盾变化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体现人民需求发展、人民创造活动、人民利益实现的历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的历史。文章通过对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人民主体性的内生机理分析,试图探索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人民主体性规律,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