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花"是人们对白底蓝花瓷器的称谓,系以天然钴土矿物作彩料,在瓷坯上装饰图案花纹,外罩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的主  相似文献   

2.
陶瓷鉴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单看器型就够复杂了,鉴定瓷器不知从何入手。不妨先观底足。  相似文献   

3.
青花瓷起源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①。它是我国陶瓷史上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瓷器品种之一。然而考古界对青花瓷起源的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晋间中国陶瓷的外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魏两晋南北朝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也是中国陶瓷从釉陶向瓷器过渡和瓷器初步发展的阶段。汉代,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釉陶达到相当水平,已经具备翠绿釉、栗黄色加彩亮釉、茶黄色釉和浅绿色釉等多种釉彩;而始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在汉魏之际也终于衍变成为“真正的瓷器”。从此,两晋南北朝瓷器迅速进展,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步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创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享有“青花大王”之称。  相似文献   

6.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器是我国驰誉中外的瓷器品种之一。由于近人所见的出土器物和传世品最早是元代烧造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可是,元代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较成熟,在此以前它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陶瓷界根据宋代磁州窑、吉州窑的釉下彩绘技法已很成熟,推测青花瓷的起源可能是在宋代,但一直未能找到这方面的实物资料。七十年代以来,在浙江省先后出土了一些宋代青花瓷片,接着在江西吉州窑窑址中又出土了南宋晚期的青花碟,拓宽了人  相似文献   

8.
醴陵瓷器地理标志保护是对醴陵釉下五彩瓷质量的肯定,是打响醴陵釉下五彩瓷声誉的名片,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保护好“醴陵瓷器”这个珍贵的地理标志,对促进醴陵釉下五彩瓷瓷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乃至推动醴陵经济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花瓷器是中国瓷都景德镇的传统瑰宝,它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坯胎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在釉下呈现蓝色花纹或相近颜色的瓷器。景德镇青花瓷从14世纪产生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审美等的重要产品和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创新的源泉从何而来?从古今契合与变化、紧跟时代发展而来。叶可思,这位年轻的  相似文献   

10.
(元代传世品)上图为出自元代龙泉窑、现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馆的青釉八思巴文瓷盘。盘高3.4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4.9厘米,平折沿,圆唇,斜弧腹,平底,通体施淡青釉。在较厚的釉层下盘内心模印双鱼纹和阴文八思巴文字款铭清晰可见。位于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的龙泉窑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尤以制作精细、式样优美、釉质温润、釉层丰厚的青瓷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瓷器艺苑里,青花瓷器以它洁白细润晶莹的瓷质、清新素雅的蓝色彩绘图案、呈色稳定、实用美观而深受人们喜爱。 何为青花瓷?即在瓷胎上以氧化钴作着色剂描绘图案,再施以无色透明釉料,入窑用1200—1300℃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因它为白底蓝色,故称青花。 青花瓷起源于唐,成熟于元,盛行于明清,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4— 5月间 ,许昌市区内一建筑工地新出土了一批古瓷片。这些古瓷片揭示或证实了以下几个问题 :1.许昌曾是古代中原一处重要的瓷器转运枢纽和大型瓷器集散地 ;2 .确有“碗豆青”色的“汝州新窑器” ;3 .邓瓷中也有底、足满釉芝麻支钉支烧 ;4 .童贯家可能在临汝窑定烧过瓷器 ;5.柴窑瓷片首次出土 ;6.清宫所藏“黑釉柴瓷”当属后周前期“郭窑”产品  相似文献   

13.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白地蓝花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明青花瓷的造型、种类和纹饰一开始就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带有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装饰的“回回瓷器”,从洪武到正德时期不断出现,其中很可能存在精神或宗教层面的推动因素。而国外文献中记录的相关史料也为探讨明代帝王与伊斯兰教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有助于解释明代青花瓷中的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元9世纪沉没的西亚货船"黑石号"上,载有两件被怀疑来自唐代宫廷的瓷器,即"盈"字款绿釉碗、"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它们被认为从扬州出口。这两件瓷器的出现,和中唐时期屡见记载的宫廷交易有关。此时期的宫廷交易在供军压力下也出现了新的内容,这背后体现唐廷和诸藩镇间的角力。从德宗到宣宗统治期长达七十余年的所谓"钱重货轻"(铜钱流通量不足、物价低落)现象,引发唐廷和士大夫群体间广泛的讨论,此现象固然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但不能忽视政治宣传的因素。从士大夫讨论"钱重货轻"的文本,到宪宗的决策,可以看出唐廷收回诸藩非传统经济权力的努力。作为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扬州是唐廷和诸藩争夺经济资源的重要场域,也成为唐廷重点建设的地区。作为唐后期中国最大的商业都会之一,扬州出现来自宫廷的瓷器,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小河 《山西老年》2008,(12):33-33
在投资收藏古瓷中,应避免的误区有:一是总想从旧货市场买到珍稀名瓷、官窑精品。在投资收藏古瓷时,收藏者最忌讳有总想从市场上淘到珍稀名贵的瓷器或是官窑精品的心态。因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珍贵古瓷相当稀少,如官窑、汝窑、哥窑的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有数可查。因为,古代官窑瓷器的烧造管理十分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陶瓷大国,陶瓷的种类异彩纷呈,尤以青花瓷最引人注止。青花瓷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昌盛于明代以及清代初年。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高温烧就的蓝白两色相间的瓷器。它以釉下彩的工艺优势和瓷画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的珍视,被誉为“国瓷”,为现代收藏家所青睐。 青花钴料在白胎上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得以让我们从每一片青华碎瓷上读到一段逝去的风云: 明代弘治年的昭君出塞图,嘉靖年的藏人戏舞图,都从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碰瓷儿,原属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此外,碰瓷儿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出土的明代瓷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碗、碟、盘等日常生活用器,地域上基本集中于吉林省的扶余和辽宁省的新宾两地。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与明代东北的历史有关,历史上北元势力曾盘踞于扶余,后金曾定都于新宾。瓷器在明代东北应该多是官宦贵族的用具。东北地区出土的明代瓷器基本来源于中原地区,中原瓷器流入东北的途径主要有互市、赏赐、中原人口流入等。  相似文献   

19.
明朝成化年间的青花瓷由于瓷器造型、胎釉、青料、纹饰及绘画工艺技术诸多方面的变化,其艺术风格独具魅力。明朝成化青花缠枝纹色调鲜丽清新,构图疏朗工整,线条显现阴柔之美,体现了明成化一朝细致柔美的女性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岩石预裂裂纹的最佳长度,基于Griffith强度理论,通过FLAC3D数值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预裂裂纹长度分别为0 mm、20 mm、50 mm、80 mm、110 mm和140 mm 6组岩石在剪切实验中的变形及其应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预裂裂纹长度小于80 mm时,岩石在X方向上的位移分布不均匀,应力在裂纹周围影响范围较大;当预裂裂纹长度大于等于80 mm时,岩石在X方向上的位移分布逐渐均匀,裂纹尖端应力集中逐渐增大,但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大幅度减小,说明随着预裂裂纹长度不断增大,岩石强度显著降低.最终得到岩石预裂裂纹的最佳长度为岩石长度的5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