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部书法史就是求变创新的历史。文章从"心理求变"、"艺术即变"、"潮流即变"等几个方面论述现代书坛革命的成因及现代派书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秦朝以小篆为标准文字,第一次实现了文字统一。在古汉语文字史上意义重大,在中国文化史上记录下光辉的一页。泰始皇帝在位37年。期间,他五次出巡七次立石。秦刻石文字反映了秦实现统一战争的伟大意义,反映了秦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统一法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实行变法革新成就,可使我们知古而鉴今。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江永县和道县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特殊文字。这种特殊文字只在妇女范围内使用,当地称为“女书”。女书主要用于结拜姊妹之间的通信,老年妇女写传记,以及翻译改写汉字韵文诗等。女书是女性创造的文字,它的作品反映了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  相似文献   

5.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东汉的吏治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吏治表现为君臣共同治政,整顿吏治;后期则表现为士人为求得吏治清明,与当政集团展开坚决的斗争。因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我国一些优良的吏治传统,如重民爱民、廉直公正、冒死诤谏、修身自省、选贤进能等吏治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既是对前代吏治思想的发展,也给东汉以后的吏治思想以影响,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研究政治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旧俗语说:“马靠鞍装,人靠衣裳”、“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意思是打扮打扮便可增添新的光彩,变得另一番模样。我们有些同学就拿了这话来对付自己,十分讲究装扮。你看,那头发梳了又梳,雪霜摸了又摸;想方设法也要搞双皮鞋,弄件“的确良”,美其名日:“要有个大学生的样子和风度”;走起路来,摇头晃脑,倾心欣赏所谓大学生的“派头”。旧学校残存的资产阶级毒素正在腐蚀工农兵学员,严重的斗争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谈反映梨园生活的《品花宝鉴》尚达翔在鸦片战争前夜,有一部师承前人小说而变其体,以写梨园子弟为主,旁及当时同性恋、捐纳得官和吸毒风等等社会病态的《品花宝鉴》问世,它的作者,是落拓江湖的江苏武进人陈森。陈森字少逸,号采玉山人,又号石函氏。据陈森《梅花梦事...  相似文献   

8.
9.
《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发表了王振武同志的《认识定义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对于深入地研究认识论无疑是有启发的.但我们觉得《新探》的基本论点又值得商榷.本文想就认识论的几个有关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新探》认为,“反映概念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因此必须用新的定义来代替  相似文献   

10.
唐代李邕书法对以赵孟頫为首的元代书坛影响甚大,促进了赵体书风的成熟并风靡天下,成为一代书法主流.元代人通过学习李邕书法,终至出唐入晋,复古为新.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决定着作家创作的成败,也直接影响我国文艺创作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关于主体论的争论已旷日持久,但作者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在自己的文艺活动中毫不犹豫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此作为创作活动的理论指导.本文着重从创作的主体、创作的对象以及二者的关系来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一、主体的反映文学,作为作家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手段,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对生活的反映不是主观对客观的机械摹写、“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观对客观的把握.主体在反映中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参与反映的过程,其反映的结果,也不是“镜像式”的纯客观的映象,而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渗透了主观的因素.两种反映论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认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本质,是在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宗教伦理道德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一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不同的是,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可以为任何阶级服务而不改变它的性质。艺术则不然,艺术是  相似文献   

13.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改造旧哲学的产物,它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改造。哲学的特点,就是以理论化、系统化的形式集中表现时代的本质、发展趋势和特点,以满足时代的要求。哲学思想处在社会意识的最高层次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期选集》第一卷,第120页)因此,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哲学的使命不仅要回首过去,而且要面对现在,更要瞩目未来。这就要求哲学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  相似文献   

14.
从书法本体上考虑,重要的是其根性的把握.书风的发展以及产生"流行书风之"现象,提示我们当今书坛的喧嚣需要一种回归--对"根"的把握和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一个明显矛盾的社会现实是:一方面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支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各种各样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精神活动也在迅速地介入人们的思想与生活。难道千百年来科学与宗教、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之间的沟壑在当代已经填平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上述矛盾现象毕竟表明了人们对工具理性和唯科学主义的负面影响的某种补救心理,因而神秘主义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只不过必须严格对之加以限制,绝不可使它以提供科学知识的名义来扼杀现代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天》、《祝福》、《离婚》是鲁迅反映劳动妇女命运的三篇小说,主题都是写在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挣扎和奋斗的悲惨遭遇。和鲁迅描写其它劳动人民的作品一样,这三篇小说也不是孤立地描写妇女的悲剧,而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发掘她们受迫害的根源,一方面写她们由于经济剥削带来的痛苦生活,一方面写她们在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精神弱点,从而为她们的悲惨命运发出强烈控诉,向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小时侯,我并不爱读书,只觉得玩最重要。偶然的一次,一则《皇帝的新衣》进入我幼小的心灵。进入小学,我对书的需求就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则童话、寓言,我有了新的追求:《堂·吉诃德》、《哈里·波特》、四大名著……它们带我走进了令人向往的神奇世界。我常常在皎洁的月光下,尽享书给我带来的无穷快乐;我有时在温暖的阳光下,体验书中主人公的凄惨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其实,让我真正爱上读书的,还是那一次……那次,是暑假,家人带我外出旅游,我准备了一本心爱的书——《老人与海》。可就在出门前,我忘了带上它。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只想好好欣赏风…  相似文献   

19.
吴婧 《社区》2013,(20):7-7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家长会在书上涂上蜂蜜然后让孩子舔,所以犹太小孩从小就对书有好感,喜欢读书,就像品尝蜂蜜。让我热爱书籍、迷恋书香的是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20.
涂俊全 《社区》2011,(35):57-57
如果有人问:周末的北京,什么地方人最密集?我肯定回答:西单图书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