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刻画教育不平等的指标,选取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动态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正相关,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将扩大0.412~0.618个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发展高级人才市场,以缩小由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分配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虽然目前分配差距仍处于警戒线之下,但已逼近警戒线,要高度重视农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问题。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近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近40年,家庭收入水平逐年增加,然而家庭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地区金融普惠家庭比非金融普惠家庭的收入差距高出全国21.531元,家庭收入差距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和家庭幸福感,探求金融普惠和京津冀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5年CHFS京津冀样本数据,在社区层面估计发现,京津冀社区金融普惠提高10个百分点,社区家庭收入基尼系数显著下降2.42%.在北京和天津地区,社区金融普惠对家庭收入差距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河北地区,社区金融普惠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社区家庭收入基尼系数显著下降2.37%.进一步发现,京津冀金融普惠对各分位点家庭收入的影响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而呈递减趋势,这是金融普惠降低京津冀家庭收入差距的内在原因.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在京津冀地区,普及金融普惠能够缩小家庭收入差距,增强家庭金融发展协调性,增进家庭福祉,促进京津冀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近年收入分配格局呈现收入总额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拉大但相对差距缩小、城镇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部收入相对差距总体缩小、农村居民地区间和内部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等特征。究其原因,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偏低等是形成当前湖南省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应做大做强经济蛋糕、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加强区域统筹和分类指导、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改善农业经营效益等,优化湖南省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构建了一个包括人口和收入在内的多变量模型,具体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并利用1978-2011年的收入和消 费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人口比重和城乡人均收入比两个衡量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因素对总消费的贡献。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对总消费水平的影响明显超过农村;随着城乡收入比的扩大,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都能够促进总消费。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数据 ,文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 ,实证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发现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先递增的增加后递减的增加过程 ,而 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恶化 ,主要在于我国工业化走上了资本密集型道路。认为我国农村工业化应通过完善要素市场 ,重点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7.
基于各省区农村居民住户收入分组资料,使用不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重新估算中国1995-2009年31个省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使用统计方法对中国农村基尼系数的地区分布状况和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用动态差分的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各种因素对地区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全面剖析中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演化及其决定因素,试图为从宏观角度理解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发布     
<正>马建堂:缩小收入差距具有紧迫性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顶峰0.491,近几年来逐步下行,至2012年为0.474。市场分析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仍然偏高,收入差距仍然有待改善。马建堂表示,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具有紧迫性。而西南财经大学早前公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为何两个数据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村居民收入最近几年虽然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伴随收入增长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从要素收入的角度出发,以江苏2005年农户层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村居民收入按收入来源进行重新划分,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资本、劳动、土地各要素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报酬的差异,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租收入作为一项新兴的收入来源,也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地区差距扩大的矛盾。中国官方和许多学者都认为,基尼系数已濒临警戒线,决不能再任其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并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在社会全体人员中的比重,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关系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犯罪率与我国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关联度。结果显示与犯罪率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失业率。结论认为加强社会整合与管理,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城乡内部收入分配,有效扩大就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动过程,并从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收入比、基尼系数等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迟缓及特殊的历史背罱与经济环境是造成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其间差距逐步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差异在80年代初期是明显缩小的。其主要目标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城镇居民为生活费收入,农村居民为纯收入,下同)由1978年的2.37:1缩小到1984年的1.71:1。但自1985年以来,我国城乡差异又呈迅速扩大之势。 从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看:自1985年到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685元增加到18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98元增加到784元。城乡比由1.72:1扩大到2.33:1,基本等同于1978年。 从城乡消费水平差异看:自1985年至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由727元增加到1983元,农村居民由324元增加到648元。城乡比由2.24:1扩大到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几种观点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的城乡经济基本上是在相互隔绝的经济环境中发展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为生活费收入,农村居民为纯收入)若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比较,1952年为30∶1,1957年为322∶1,1978年为237∶1,其差距始终在2倍以上。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明显缩小,由1980年的229∶1降为1984年的171∶1。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与发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到1994年扩大为286∶…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同时也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从全省整体、城镇居民内部、农村居民内部及城乡居民之间四个维度衡量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找到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因,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农业产业化及城镇化等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发达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平均水平1.5左右为参照标准,在新常态下欲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国家既定发展战略目标,那么从理论上就要求农民收入必须实现"超常规增长",而且这一"超常规增长"必须是在较高国民收入增长水平基础之上实现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的长期超越,同时这种长期超越应该在未来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保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两到三个百分点的水平。未来中国欲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和差距缩小的对策为:一是应合理改革居民初次收入分配体制,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二是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稳定缩小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四是明确农民收入倍增总体框架,提高农民收入增长质量,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最终方能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目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基尼系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分配合理与居民收入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持续攀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尤为明显。为此,笔者首先以动态的方式,利用线性拟合方程,拟合并预测了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说明其变动的趋势;其次,从历史的、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基尼系数过高的原因,认为基尼系数过高与我国垄断有关,但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体制快速转型的经济背景有根本性的关系。当今,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并超过国际警戒线,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使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处于合理的范围,处在库兹涅茨的倒U型的左半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最新调查统计资料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居民收入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 ,用“基尼系数”和“五等份分组”法来分析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同时讨论了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而得出了正是由于收入分配中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 ,使得我国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只能是“不全面的”和“不均衡”的。其次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制定的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 ,测算了我国城镇、农村、地区和人口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程度 ,论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后 ,从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距的角度 ,提出了在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1995—2014年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研究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贸易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积极因素;贸易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交互项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因素;受教育程度、失业率、金融发展水平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积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通过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对比研究显示,东部地区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差距负相关,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两极分化与反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型以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我国已由一个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的社会迅速进入一个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腐败与此直接相关。从价格双轨制腐败到金融证券腐败,从国企腐败到税收流失腐败,再到地下经济腐败,各种腐败大大加剧了我国经济转型中的贫富两极分化。遏制两极分化的发展势头,缩小乃至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反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