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湖湘女校是湖南妇女运动的滥觞和旗帜。她们既传承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又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理念:既培养了近代妇女运动诸多的先驱,又展现了近代湖湘女性特有的品性,从而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相似文献   

2.
湖南士人"理学经世"的传统,不仅使得晚清的湖南士绅群体富有"内圣外王"的士君子人格理想以及"心忧天下"的政治关怀,他们还在"实学致用"实践中,实现、扩张了地方范围内政治诉求、实现了由知识通往权力的转化过程。湖南本地书院的兴盛培养了一大批"经世"人才,湘军由此崛起,又反哺了湖南士绅群体,并进一步加强了其权力地位。随着戊戌维新时地方治理之实践在湖南发生,湖南士绅威权及政治需求在此时达到一个时期的顶点,清代乃至近代湖南士绅威权的产生、发展及转化过程中,湖湘学派、学风之中的"理学经世"传统的作用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3.
"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命题。人才强则湖南强,人才盛则湖南盛。新的湖湘人才群体,既包括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包括不同类别的人才;既包括湖南籍人才,也包括海内外为湖南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而且是一个数量大、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新的人才群体。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就要努力营造人成其才、人尽其才和人才辈出的体制环境。一要重视抓好人才"第一资源",二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三要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四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五要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六要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七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自湘军兴起后,近代湖湘人才荟萃,以群体优势而言,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形成了三大群体。即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人才群,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人才群,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才群。他们都较多受中国古代优秀思想家的影响,受湖湘文化的薰陶,都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大舞台上历经磨难。纵观这三大群体接受前人思想精华,开创事业的历程,古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影响不可小觑。一1840年,湖南新化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于湘潭王氏守遗经书屋,收录经部著作18种,计150卷。由于印数不多,邓刻《船山遗书》流传不广,但…  相似文献   

5.
晚清湖南理学群体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群体。这一群体以程朱理学为最高价值理想,坚守自身独立的学术性格与道德标准,主张治统符合道统,治统可变而道统不可变。考虑到道统沦亡的代价,他们采取与清政府合作的稳妥方式,利用道统所赋予他们的文化解释权批判专制君主与社会腐败,以儒家之道整合现实政治。由此,隐性的文化斗争与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交织在一起,决定了湖南理学群体与清政府之间的离合关系。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又意图在治统的前提下统合道统,引起湖南理学群体的不满。道统成为他们与皇权周旋乃至抗衡的理论支点。对文化权力的担当,一直为湖南知识分子所继承,并运用于政治活动,进而影响近代湖南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6.
邓洪波 《船山学刊》1996,(2):242-243
1995午11月30日至12月1日,湖湘文化与书院学术研讨会在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会议由湖南省书院研究会、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山学社联合主办。省内外从事书院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87人到会,正在岳麓书院从事湖南近代书院改革合作研究的美国访问学者纽约市立大学教授ChanltonM,Lewis(中文名字卢其(?))先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8篇,并听取了43位代表的发言。讨论的主题有四个:湖湘文化的源起、内涵、特征及其影响,书院的文化特质与现代意义,湖南书院与人才群体兴起的关系及其对湖湘文化所作的贡献,湖湘学派在湖湘文化中的作用,兹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为湖南区域学术的概括,"湘学"一词最早在19世纪末出现,至20世纪20年代,湘学已经成为湖南区域学术的专称。湘学经历了楚南之学、湖湘学派、船山之学、晚清经世理学等发展形态,形成了学术传承及其形态,即所谓学术谱系。到清末民初,注入了近代科学的因素,由此而转型为近代湘学。湘学是湖南区域学术,是湖湘文化的内核,也是湖南精神的理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湖湘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湖湘文化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主要涉及到湖湘文化的界定、起源、及其本质特征的研究;湖湘文化与湖湘人物、特别是湖湘文化与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关系的研究;湖湘文化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包括湖湘文化现代转型问题的研究。应当指出的是,上述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对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核心的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形成影响深远。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作风、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霸得蛮”的顽强斗志以及灵活实用的军事思想等,无不秉承着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试论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湘文化独具湖南地域特色 ,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近代以来 ,大批湖湘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 ,使湖湘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当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疾速碰撞、交汇、融合的历史背景下 ,湖湘文化又必然作出回应 ,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 ,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近代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受湖湘文化的影响甚大,在风云激荡的近代社会,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经过了一个由保守到激进,由激进到多元的变迁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交织着新与旧、退与进、变用与变体、改良与革命的激烈斗争,从而使湖南的政治显现出时好时坏,波澜迭起的不稳定局面,中国近代社会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奇特景观。一湖南地处内陆,地理氛围迥异于江浙与岭南之地,故其儒生人格的构成与沐浴于滔滔文风之中的沿海区域士人相比,更具有某些刻厉内忍的内陆特征。自宋代理学根植于湖南这片土地,并被弘扬光大之后,湖南士人就很难从“正统”的理…  相似文献   

12.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居全国之冠。如果没有湘籍人士,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无从下笔。以《辞海》为据,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人士44人,居全国之首,现代中国政治人物,湖南63人。近代以来,湖湘人才以联袂而起、结群而强而著称于世。先后涌现六大影响中国政治进程的人才群体: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学主变派;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以谭嗣同、唐才常、沈荩、杨毓麟、熊希龄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焦…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湘文化的开山祖王船山学说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正是近、现代企业家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价值核心,这种精神品质也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而传统经世致用的思想路线,在湖南这块特殊的思想土壤中,所培育出来的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敢为天下先"等首创精神,凝聚成湖湘文化的鲜明特点.从清朝到现代的一些湘籍企业家身上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品质,这对湖南企业家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表现。民歌湘军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推动与促进。湘籍民歌人才辈出,民歌湘军独领风骚,正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在阐述湖湘文化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湖湘文化影响下湘军精神与湘军现象,介绍了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茂松 《船山学刊》2000,(4):121-125
在大生产条件下,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文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湖南是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积淀深厚,对当前湖南经济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此,科学地对待湖湘文化,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健康人格的文化圈,这对于湖南现代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李约瑟之谜”与“湖南后进之谜”解说 凡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4世纪前,中国曾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都非常发达的国家。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6.
李钊  刘翔 《船山学刊》2009,(2):31-33
湖南近代私立学校受到湖湘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教育救国的办学宗旨、图变求新的办学理念、经世致用的办学方针、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等。这些特征是湖湘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催发并推动湖南近代私立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湖南近代私立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  相似文献   

17.
梁振华 《云梦学刊》2001,22(4):79-81
政治本位的近世湖湘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独领一代风骚,然而在当代却遭遇了从极盛走向衰朽的命运湖南文学的百年盛衰,也恰恰能够从湖湘文化精神本身的优长与历史局限中找到潜因.2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及其创作文本思想倾向、艺术特质都受到了湖湘文化深刻的影响和规约.田中阳之新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便对这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精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科学家群体是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形成的一个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最初由传统"畴人"通过接受近代科学知识教育转化而成,在洋务运动中得到发展,进入20世纪后逐渐壮大.伴随其群体的成长,近代科学家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政治倾向和鲜明的文化主张,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无所依傍的特立独行根性、心怀天下的爱民忧国意识、体用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王闿运不随人热、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无所顾忌、秉笔直书的创作手法,伤悼时运多艰、世事纷乱的忧患笔调,以及寻绎御侮图存、国富民强救世良方的热切情怀,无不是湖湘文化精神内核的生动再现。这些创作精神在他培养的众多后学者身上发扬光大,兼之其卓然大成、领袖群伦的文坛地位,王闿运对湖湘文化乃至近代学风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是在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一方面,湖湘文化面临一场由伦理-政治型的传统湖湘文化转型为工商型的现代湖湘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湖湘文化传统资源在现代文化转型与新世纪人类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被丢弃,而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