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劳务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达270余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0多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多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8%。但与四川等劳务产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资料显示,2004年四川省农民转移就业达到14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38.6%,劳务收入达5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黑龙江省2004年农村劳动转移达400余万人,也远远高出我省。在这些地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从邗江区农村居民收入入手,分析了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农业发展中当前与长远利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影响农民长效增收;城镇化水平高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我们国家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很少,在国际国内的大形势下,如果让农民继续困守在有限的土地上,不管我们实行多么深层次的种植结构调整、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农民增收的空间也十分有限,所以只能实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转移的方向一是大城市,另外一个就是小城镇,而现在大城市的劳动力就业也面临着极大压力,农民又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的制约,况且农民对自己的家乡、土地又有着天然的亲和性,所以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定位在小城镇上,是当前十分实际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7个少数民族革命区县农业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人均蔬菜产量和农村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牧业产值都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相关性,前两者呈正相关,后两者呈负相关。革命老区县经济建设是我国区域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的环节,而当地农民创收增收问题是重点,因此,形成以农牧业增效促增收、以劳务输出创增收、以特色产业开发添增收路子,是革命老区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来,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睢县农村信用联社进一步加大为"三农"服务力度,坚持"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命运"的经营方针,锐意改革,强化管理,贴近农民,服务三农,积极为农村经济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尽量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引导农村经济走向市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截至5月底,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08393万元,各项贷款达90364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8528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94.4%,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97%,全县农信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6412万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川省邻水县观音桥镇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8):15-15
四川省委、省政府2月25日发布"一号文件",确定了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的工作目标,实行农民增收工作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负责制,并提高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目标管理中农民增收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人均文化事业费仅1.48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08,(30):27-27
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的28.5%,对城市文化投入比重高达71.5%,超过农村43个百分点。全国农民人均文化事业费仅1.48元。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地区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相似文献   

11.
刘瑶健 《经营管理者》2013,(32):172-17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从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和安居方面的问题,而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劳动力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应有之义。一、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目前全区农村人口36941人,男性18290人,女性18651人,其中18周岁以下5649人。18—40岁10969人,有固定工作人员7491人,临时工1660人,无工作人员1818人。40—60岁12483人,有固定工作人员6956人,临时工3106人,无工作人员2421人。60岁以上7840人,有固定工作人员750人,临时工888人,无工作人员6202人。  相似文献   

12.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自1997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经营管理者》2014,(25):121-122
正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以及城镇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南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对农村劳动力需求量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并采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瓶颈问题。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和水平,促进农民转移和增收,提升城市的城镇化格次等等问题,值  相似文献   

14.
肖星星  邓川 《经营管理者》2013,(28):81+393-8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就业问题的重点。本文以内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内江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提出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逢光 《经营管理者》2014,(23):116-117
正凤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广泛普及推广利用,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坚持南糖北烟中部茶、高原生态农业、庄园经济的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农村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对我县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及产业支撑体系等进行了认真调研,深入分析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此,对农民人均纯收增加支撑体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观察     
国家统计局表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浙江平湖推广农村“社区会所”河南义马信访工作实现“三变”夏粮连续三年增产,农民收入实现高增长,但在增长的背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速也在回落。7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坦言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去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王志群 《科学咨询》2010,(17):15-16
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与农村、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仁怀市农村目前仍存在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就业难、增收难等等问题。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解决好这些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与农村、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仁怀市农村目前仍存在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就业难、增收难等等问题.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解决好这些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达州市拥有人口637.82万,农村人口占85%,其中农村劳动力437.33万人,占总人口的68.57%。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53元,在全省排位名列第十,增幅在全省排位名列倒数第二,全市还有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户18万户70万人,年收入低于625元的特困人口11.3万户42.2万人,这一部分人增收难度很大。因此,达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又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大市。从农民增收的途径来看,仍然是以传统和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达120万以上,其中外输约70万人,就地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约5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