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七大报告再次凸显了这一思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推动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更新,倡导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的再新,要求真诚倾听、真实反映、真情关心民情。这样就实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思想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到人的全面发展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人的解放落实到个人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需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建构功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到人的全面发展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人的解放落实到个人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需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建构功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原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深刻体现和充分运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隐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民主政治体障;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价值要求;创造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要求;提升人的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明确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其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坚持以"现实的人"为本、反对以"抽象的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以物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反对以"人的片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核心立场的价值诉求是坚持核心立场,实现人的主体性复归;坚持重在为民,实现人的价值复归;坚持持续提升,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区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人本位的实现形式和方向;以人为本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归宿和目的;以人为本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是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是贬斥神性张扬人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当代物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反动,是拒绝物本回归人本,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神本”的超越意味着理性的胜利,而理性的片面化则导致“物本”。“以人为本”的最终含义是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和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以后我国发展的根本思路,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样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医学校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新时期医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德育在高等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在高校德育中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努力更新德育工作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德育工作目标,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完善机制,建设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创造健康德育氛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是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是贬斥神性、张扬人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当代物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反动,是拒绝物本回归人本,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神本"的超越意味着理性的胜利,而理性的片面化则导致"物本"."以人为本"的最终含义是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神本、物本、人本--从"以人为本"的历史演变论其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是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是贬斥神性、张扬人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当代物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反动,是拒绝物本回归人本,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神本"的超越意味着理性的胜利,而理性的片面化则导致"物本"."以人为本"的最终含义是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何真理性认识一般包括目的价值取向判断、政治理想判断、实践层面判断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思想就是包括上述三个基本判断的真理性认识。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发展的最终受益者,这是对发展目的终极价值判断;以人为本提出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党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党对社会最终发展状态的政治理想判断;以人为拳把发挥人的主体地位放在重要的位置,回答了发展“依靠谁”问题,是党对社会发展所做的实践层面判断。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奋斗的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当代形态.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目的,发挥人的主体性,最终达到和谐.突破科学发展观的语境局限来看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存在共同之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又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有命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应将以物质财富的扩张为中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尽快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本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民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实现高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践行以人为本的实践表明,不能脱离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外在的客观规律抽象地谈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探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不仅涉及到指导思想问题,也涉及到发展方式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创新探索问题,更涉及到实践中的理论到位问题.因此,从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外在的客观规律看,以人为本必须明确“以什么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以人为本要以“个体的人”、“延续的人”和内在需求的人为本,这才是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所以,以人为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