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建构与拆解:新中国“四十年”文学的历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之初的伤痕小说面临如何叙述当代历史的问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伤痕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模式表现其历史立场:以"忠奸对立"方式将文革历史"空白化",以时间切分方法表达"回归十七年"的历史立场,以"忠诚"叙述表现对革命"原点"的回归,等等。这些历史叙述模式体现出鲜明的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特点,使伤痕小说成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论几乎是一对孪生子。因为“全盘西化”论必须以否定本民族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为其前提;而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盘西化”论。1988年夏,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堪称为这对孪生子的典型。众所周知,历史虚无主义不同于对历史的反思。因反思目的在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即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过去习惯上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的历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三十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和大中学校的教材,普遍地以此时限来划分中国近代史的上下限。 其实,这个问题大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中国近代史的上限问题姑且勿论(不是不可以讨论),即以下限问题而言,以五四运动为断,这样的划分并不科学,也是说不通的。我认为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百一十年间的历史,即包括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包括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内的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东省为基础,以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研究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历史演进,分析其现状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对众多农业大省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以情欲对抗历史,以边缘反思为中心,为思考台湾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2008,(12)
柏林自由大学创建于1948年,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该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以自由、民主的风格而著称"。真实、公平、自由"成为影响柏大历史的座右铭。历史回眸柏林自由大学是1948年  相似文献   

8.
《东方史研究》,1935年创刊,东方史研究会出版。主要刊载关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历史研究的文章,兼载书评和文献题录。《历史评论》,1949年创刊,校仓书房出版。日本“历史科学协议会”编辑,刊载有关历史研究的论述、讲座、对话和书评等,以研究日本历史为主,兼及我国和其它国家的历史。《史林》,1916年创刊,史学研究会出版。主要刊载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9.
井上靖所著“敦煌”是一部以十一纪世中国西北边疆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颇多。从整体来看,小说叙述了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它的实质,描述了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这些都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书中对某些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提出,以供研究者探讨和商榷。小说写赵行德于天圣四年(1026年)在开封城外市场上遇见一个西夏女人,把一块布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共和国历史的整体演进为背景, 结合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 对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态势作了简要的梳理, 并对影响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走向的主要原因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史学的学科性根植于其真理性。西方历史哲学史既是一个求索历史和史学真理的历程,也是一个为史学争学科地位的历程。1725年之前,史学被认为与真理无涉;自1725年始,以维柯、黑格尔等为代表的思辨历史哲学,论述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真理理论;自1874年始,以柯林武德及沃尔什为代表的批判或分析的历史哲学,论述了认识论意义上的史学真理理论。这些真理理论,在逻辑上均无法自洽。自1973年始,以海登·怀特和安克斯密特为代表的叙事主义则直接把史学与文学等同起来,彻底割断了史学与真理的关系,从根本上消解了史学的学科性。尤其是在经过叙事主义的冲击之后,史学家追求"隐喻的真理"当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中共党史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期研究。以新中国建立为标志,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阶段;以中共十二大为标志,可分为28年建国创业、32年全面建设和30年改革开放三个大阶段;放宽历史视线,以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来划分,可分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的发表,对研究西周至战国初期的历史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本文以《系年》第二章其中关系到两周之际历史的材料进行考察,以增加人们对此段历史的认识。关于西周的灭亡,在传世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国语.晋语一》晋大夫史苏言:"周幽王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上海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步入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程。上海具备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现实可能性,但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离不开深厚的历史积淀。文章以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来探究上海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近代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对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研究,大致经历了1929-1948年、1949-1978年、1979年至今三个阶段。受宏观时代文化环境的影响,每一时代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既做出了贡献,也留下了局限。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强调对1930年代左翼文学资料的整理、发掘和利用;要排除现实因素的干扰,力避将左翼文学资料当作新的历史条件下某种新的观念的历史材料来使用;要反对以论代史、以论带史的研究方法,力争重返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历史现场,在多重的历史联系中把握其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李君如 《源流》2011,(13):92-9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月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1978年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29年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准。该书的编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吸收和利用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作了科学表述。全书着重反映党在这29年里不懈奋斗的主流、本质和主题主线。对诸如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权威准确的评述,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教材。  相似文献   

17.
何谓历史人类学?1978年法国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学者安德烈·比尔吉埃尔在《历史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历史人类学并不具有特殊的领域,它相当以一种研究方式,它相当于一种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前安重根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以《申报》为视域,较为突出的年份是1909—1910年、1915年、1918年前后、1922年、1923—1928年、1931—1932年。其间,国人有关安重根的记忆多为生平介绍,加以赋诗感怀,政论形式的评述很少。1950年后有关安重根的历史记忆,主要为报刊文章,其次是著作,以及电影、小说、诗歌、歌剧等。总而论之,多样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强化历史记忆的最有效路径,学术研究则是支撑历史记忆延承的最可取载体。  相似文献   

19.
德国电影《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 》(2014年,中文译名《缄默的迷宫》)以深刻的历史反思和坚定的历史态度宣告:历史是不会被抹杀的,无论谁,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只有那些“干净”的人才能充当历史反思的主体力量,才能彻底从历史的废墟中站起来;反思历史,推进历史审判的标准不应该是一时一地的“现实”,而是公平与正义。审判与刑罚仅仅是途径而不是目的,还原历史真相,牢记历史教训,给受害者、给全世界以公平和正义,才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所有坚守公平和正义的人,面对诸如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罪恶,都不应该缄默。  相似文献   

20.
我们现在通行的中国古代秦汉之际的纪年方式是秦汉相接。而事实上,秦灭亡于公元前206年,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此期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项羽而非刘邦。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应当在秦汉之间加上“以西楚霸王项羽作为历史纪年”的这段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