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民族研究》2006,(1):52-56
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湾的人。“苦芦湾”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湾”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湾”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湾”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相似文献   

2.
苦与乐:在西藏班做“褓姆”杨亮我是沙市六中的一名普通班主任,在教育园地里,已耕耘了十七个春秋。在这十七年中,有近十年是任西藏班的班主任。西藏学生十一、二岁就来到内地读书,这个年龄,沙市小孩还正在父母膝头撒娇哩!可他们已远离父母和亲人,一来就是四年不回...  相似文献   

3.
旧时难,半筒王米吃一天;速色捣碎放妈责,吃水留渣做二餐。旧时难,夫妻共套破衣裳;冬天无被禾稿盖,半夜三更等太阳。旧时难,世世代代住草房;风吹过米帮扫地?晚简月亮做灯光。旧时难,不知苦来哪知错;过去丫头长工苦,今日翻身要思源。要思源,党的恩情盖过天;听党的括跟党走,幸福生活万万年。不知苦来哪知甜@黄承辉~~  相似文献   

4.
杨德亮 《回族研究》2012,(3):107-113
苦芦湾是一个被数万人所铭记的地方,从明初到清末,一个回民家族世居于此。同治年间为躲避杀戮,这个自称"苦芦湾人"的家族逃离苦芦湾,分散到甘、青、新、宁、蒙等地。虽然此后苦芦湾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记忆,但长期围绕保护祖坟和上坟等活动,"苦芦湾人"的认同维系至今。在群体文化自觉的当下,"苦芦湾人"已着手书写历史记忆并成立寻根组织。苦芦湾人是一个认知西北回民家族文化、祖先文化的绝佳案例。  相似文献   

5.
苦蓬草     
我路过戈壁滩,看见有一种小草,人们说它叫“苦蓬草”。使我很喜爱。它虽然没有娇花艳叶引人注目,但却也长了一蓬蓬一簇簇充满生机的翠绿的小枝叶。当你顶着骄阳跋涉在那莽莽黄沙的旅途上,走得百般疲惫焦渴、枯燥昏迷,而又找不到清泉润喉、柳荫纳凉的时候,骤然看见这样几丛青绿的小草,也会使你多少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和振奋。  相似文献   

6.
取苦玄参(又名控山来)2叶片,鲜、干品都可,阴干,每日泡水代茶饮。本方对各种炎症尤其是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风热感冒等均有良好功效,还具有消除疲劳、增进饮食之功。傣、布朗、佤医用苦玄参治疗咽喉炎@祖秘全  相似文献   

7.
占龙陵县少数民族人口46.6%的傈僳族同胞,近年来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历史上,傈僳族人过的是“居山林,无室屋,游居不定”的生活,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活艰难,疾病困扰。小病“献鬼”,大病“钻棚”。“苦傈僳,遍山躲”、“树桩烂,傈僳散”,这就是当时傈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让傈僳族同胞过上幸福生活,曾多次拨专款,购置医疗器械和药物,派出医疗服务组,为傈僳族同胞服务。1981年医疗队为木城乡乌木寨大平子社的79人治好了黄癣病。建寨定居,这是一件办起来很难的事。由于历来的游耕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仅木城乡小新寨的23户傈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4):22-23
“路修通了,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我一生的愿望也就实现了。”提到修路的艰辛,凤凰县禾库镇早齐村村支书吴求保认为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三年对箐口村哈尼族的"苦扎扎"(六月节)仪式的观察基础上,描述了该项仪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变迁,认为"苦扎扎"仪式在表达祈福消灾意愿时,特别强调社区中个人的生活目的及生存意义必须与有意义的神圣秩序系统相联系.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在现实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变化,已在改变着仪式的某些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神圣与世俗及社会性别等方面的界限确定及变化都是制度文化建构的结果.制度文化在规约社会行为的同时也为人们在其间能动地进行创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西海固,乃西吉、海原、固原三个县的简称,实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地区,更是“瘠苦甲天下”的闻名中外的“三西”贫困地区之一的代名词。就在这块土地上,自80年代中期以来,产生了一批在宁夏全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作家群体。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李苦禅先生不但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而且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工作。美术界公认"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教堂接头联络抗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汉奸组织"新民会"想让苦禅先生出来给他们撑撑门面,被严词拒绝。第二天,李苦禅先生辞掉北华美专、北平美术学院的教学职务,决心不在日本  相似文献   

12.
广集天雨以水抗穷陈俊文/陈俊图/李辉苦甲天下只缘缺水“天下苦、莫如陇。”120多年前,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翻开陇中各《地方志》,“民饥”、“民大饥”、“饿蜉遍野”等怵目惊心的字眼充斥其中。陇中是指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瑶酒     
瑶酒山区风光秀丽,瑶家美酒飘香。居住在五岭山脉及丘陵、河谷地带的瑶家人自古以来,就有酿酒自饮的习惯。逢年过节、各种喜事,酿酒款待宾客,早已成为村寨的乡俗民风。历史悠久的瑶酒,具有酸、甜、苦、辣、鲜五味一体和香、醇、柔、绵、爽的综合风格。经常少量饮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素以贫困著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曾上书朝廷,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周总理生前曾亲自安排过甘肃的群众生活。到八十年代初,甘肃75%的农村人口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贫困生活。1983年,国务院开全国区域扶贫之先河,将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即陇中)和河西走廊、宁夏西海固地区列入国家“三西”农业建设范围,历经十年,到1993年甘肃农村的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21%左右。从  相似文献   

15.
越南哈尼族节日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勒特”“苦扎扎”“昂玛突”三大传统节日中的活动充分体现出越南哈尼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山神和水神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藏族民众的苦难遭遇与体验成为藏族民间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成为艺术表演中苦难叙述的现实基础和创作动因。藏族民间表演艺术中苦难形态主要表现为生存之苦、身心之苦、离别之苦、苦众生之苦等。受到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的传统藏戏,在剧中直接"裸露"苦难,展示种种苦难,再通过修行克服苦难。藏族民间表演艺术中,人们面对苦难现实主要表现为两种态度:勇敢应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抗争精神,坦然面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越精神。遗憾的是,佛教教义苦难观念的深刻影响,使表演艺术无形中消解了最为珍贵的丰富的感性元素,剥落了丰富的心灵和情绪感受以及感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7.
我就像一个流浪汉在古城弄巷东游西荡,一不小心陷进了沙湾边一个有槽门的旧式宅院,故事就这样开头了。 这分明是大门上那副对联给勾引的。且读: 依然是两袖清风一肩明月 仿佛如竹梅潇洒云水襟怀 我心中暗惊,眼前立时勾勒出这样的轮廓:一位身影飘逸而清癯的隐士行吟泽畔…… 便惴惴然入室。一老者正围炉苦吟,见不速之客,道声坐,依然如醉如迷地嚼字。我即作壁上观,但见满壁皆诗皆对皆字皆画,想大门联定非他人代笔,方知有眼不识泰山,惭愧惭愧。于是打拱,唱诺,对峙而坐,寒喧。及至互拍桌子,走!去永丰桥“大使餐馆”喝二两!酒…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裱画工人,曾经很郑重地叩头拜齐白石为师学过画,所以,也能抹几笔虾。齐白石对我们裱画工人很尊重,因为他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1948年的春节,我陪徐悲鸿先生去看望齐白石老人,徐先生推荐我给他裱画,老人高兴地答应了。他说:"我也是裱画的,我跟师傅学了好几年裱画。我不但会裱新画,还会裱旧画。"说着,他就叫夏文珠女士取来两张画,一幅是他早年画的山水,一幅是乌鸦  相似文献   

19.
感言     
好像是朱光潜先生说过: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很信服这话,以为朱先生是用极简单的言语,说出了人生复杂的道理。人生一世,如草生一秋,是匆匆而麻烦的短暂。所有的人,上自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都是这个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常言浮生若梦,过去把这话是当作消极的思想来批判的,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钝,到头来都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空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渗透一切苦厄,把身外之物看淡,豁达、潇洒、了无牵挂,无忧而有喜。有…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乌兰图嘎公社牧场党支部书记白音,今年六十一岁,是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当他回忆起旧社会的辛酸日子时,眼含泪花说,:黄连再苦,也没有奴隶的生活苦。白音小时候为大老爷放猪、牛,妹妹给大老爷当丫环,父母亲为大老爷推碾子拉磨,一家人像猪狗一样住在地窨子里。老爷们花天酒地,白音一家却整年吃谷糠,咽野菜。白音九岁时,就给大老爷当“垫脚石”。有一次大老爷自己没踩稳滑了下来,便把白音打得口鼻流血。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