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单向度的人——论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发达工业社会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和对能导致未来自由社会的"新技术与科学"的憧憬两个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人沦落为单向度的人。而要超越现存制度,救赎迷失自我的单向度的人,就必须发展出一种新的技术与科学,以最终地解放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2.
龚勇安 《兰州学刊》2001,(4):13-15,60
"单向度的思想"在马尔库塞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尔库塞希冀从哲学与人的思维方式等领域出发,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思想"的分析来达到彻底批判发达工业社会某些异化现象的目的.本文针对马尔库塞这种分析,从古典逻辑、科学技术合理性及分析哲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考察他在论述"单向度的思想"时的内在的合理理论依据及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张永清 《江淮论坛》2001,(1):106-11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美学与艺术与人的关系的有关论述作了简要评价.文章认为,不是科学技术而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造成人异化的深层根源,人最终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不是审美而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文章还指出,在"科教兴国"、"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对科学技术、美和艺术与人的关系要持辩证的态度,力求做到真与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一面,也有压抑人性的一面,但是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非中立的,它先验地适合于统治.技术理性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理性的分裂和批判理性的泯灭,它成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基础,并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社会整体利益".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执行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对人的爱欲本质和批判理性双重压抑的根源,造就了"极权主义社会".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科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为文本依据,对当代社会的技术理性如何导致发达工业社会极权主义和形成单面发展的意识形态作了深刻的剖析,分析了马尔库塞挑战单向度"意识形态"的方案,客观评价了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价值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8-25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生态学批判,无疑是马尔库塞批判理论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马尔库塞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进行生态革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他主张通过引导技术发展新方向和推动社会关系变革的双重路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创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为重新建构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孟令朋 《理论界》2006,(3):77-78
这篇论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单向度人》一书中有关技术社会的观点,马尔库塞认为技术造就了单向度的社会,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与其相应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种思想和行为的方式,这种思想和行为方式反过来又对人进行新的统治。第二部分讨论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一文对马尔库塞的批判与继承。哈贝马斯给技术社会开出的药方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这不同于马尔库塞的期待技术的否定性的转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在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高度注意到对工业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科学技术的作用,清晰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强大的异化力量,即一种新型的更加强大的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力量,使得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由此,形成了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现代文化哲学范式内的一种理论典型。马尔库塞文化哲学与马克思所确立的文化哲学传统有直接的承接关系,但他又试图从个体生存的角度,用精神分析、激进美学等哲学方法去改造、发展了这一哲学传统,从而形成以文化批判为特色的文化哲学范型。作为文化哲学的一种理论典范,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通过对现代主义知识理性原则及现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人之解放的文化价值信念。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单向度人"概念。"单向度人"特指现代工业社会中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丧失了否定性、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的人。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工业社会的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由此造就了"单向度人"。  相似文献   

11.
论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性质,也有压抑人性的性质。在 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人性压抑的根源。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加剧了人的异化劳动的程度。科学技 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 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就必须以理性的批判力量唤 醒人的理性的否定精神,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技 术”。  相似文献   

12.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关系物化批判模式为另外两种物化批判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本身亦有可能成为物化的牺牲品,成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5,42(5):119-122
马尔库塞继承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关系的看法,指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历史方法,它涉及到历史过程的特殊阶段;劳动的存在是人的历史性存在,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而作为历史条件的现实的否定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主要特征。马尔库塞把马克思辩证法当做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单向度的人》是其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批判的一篇力作。认真梳理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以及消费异化的观点,重温其内涵的批判精神,对于我们克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同程度存在着的重科学、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瞿建权 《理论界》2008,(6):112-113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指引下,科学技术被马尔库塞他们看作意识形态,但哈贝马斯却对马尔库塞提出异议。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对韦伯技术理性的不同态度,哈贝马斯肯定了韦伯的观点,也就走上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改良道路。同时,这一分歧也反映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16.
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霍克海姆的支配理论,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论述和剖析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技术异化在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马尔库塞积极倡导通过新感性和爱欲解放、艺术革命与总体革命等途径摆脱技术异化,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解放,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彰显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病态表现及由技术统治造成人的新异化的批判之中。它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影响。马尔库塞传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现代工业社会批判和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并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实现自由、幸福和解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分析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他几乎将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此有不同看法 ,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对马尔库塞的观点做了回应。本文试图详细分析二者在此问题上的一致与分歧的地方 ,认为二者一致的地方多于分歧的地方 ,分歧是次要的。本文同时也注意到了二者对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分析是始终与对理性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赫雪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10-114,159,160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通过对比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在批判视角、革命道路、革命动力、审美救世等问题上,梳理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批判与拯救两个维度上,对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7):34-40
科学技术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关键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意蕴。马克思联系人的本质看待科学技术的本质,积极肯定科学技术是历史性的革命力量,对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表现持肯定性评判。与此同时,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行了现实的、具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思想渗透在其新世界观思想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全面、具体、现实地考察科学技术,这种批判既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批判,也是对工业文明人与科技关系的全面反思,这两方面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从文明形态视角揭示科技异化的根源,不是否定马克思科技异化的资本主义根源,而是从更深、更广的层面理解马克思的科技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