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格尔有言,真理总是处在一定的体系之中,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真理,她同样必须借助一定的体系才能存在并更好地被认识和接受。近读万斌、张应杭、姚先国、盛晓明编者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感到编著者在探讨《原理》教材体系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其中不乏精辟独到之处,因而能够在众多的《原理》教材中,独树一帜,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蔡仪主编的《美学原理》今年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专著,也是一部适宜高等院校使用的好的美学教材。全书共分九章三十一节,约三十万字,具有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美学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入美学领域,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美学现象,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美  相似文献   

3.
由黄楠森先生任主编,王锐生、袁贵仁、韩民青、韩庆祥(常务)等先生任副主编,由十余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知名学者加盟撰写的《人学原理》,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1月出版。由如此强大的阵容加盟合撰一部《人学原理》,自然算是当前人学研究领域的一件盛事。 人学研究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研究领域。不过,就研究的深度而言,尽管在此前已经产生了不少不乏理论性的和专题性的研究著作,但由于人们在关于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哲学观上的差异与分歧,人学研究一…  相似文献   

4.
由黄楠森先生任主编,王锐生、袁贵仁、韩民青、韩庆祥(常务)等先生任副主编,由十余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知名学者加盟撰写的《人学原理》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1月出版。由如此强大的阵容加盟合撰一部《人学原理》,自然算是当前人学研究领域的一件盛事。 人学研究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研究领域。不过,就研究的深度而言,尽管在此前已经产生了不少不乏理论性的和专题性的研究著作,但由于人们在关于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理论论阈、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哲学观上的差异与分歧,人…  相似文献   

5.
论经典文本在“原理”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中,经典文本所占的比重十分突出,但是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和教学中的经典文本并不能完全等同。明确二者的区分,并将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转化为教学中的经典文本必将带来"原理"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当然,将经典文本和"原理"课教学形成内在的融合,还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辅之必要的经典文本的灵活贯穿。  相似文献   

6.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6):F0002-F0002
崔秋锁 1952年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兼任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版专著《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合著),主编全军和总后院校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础》等,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等报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余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在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不得不再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三个方面分别举例阐述了该再版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把真实的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传播到学生们那里去,避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方面出现偏差。另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和分析指出了该教材对"马克思主义"所下定义的不足,给出了另外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他们认清社会发展方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中如何科学地、贴切地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硕果,进一步改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课的教学,特别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实践引导学生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也是原理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则.以下是我对原理课改革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是一部人类梦想和理想的百科全书,它拟定了一部20世纪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维和革命性的“希望内容的百科全书”。《希望的原理》不仅抒写了人类包罗万象的梦想和理想,而且全面系统地扩展和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希望的原理》把人道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象征性地表达了人类渴望摆脱贫困、压迫和剥削的梦,而且表达了人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更人性的世界的可能性。《希望的原理》使马克思主义传统摆脱了官僚主义者和官僚党政干部的空洞的教条主义。对于当代哲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论,《希望的原理》的独创性在于它所展现的人类学—存在论内容,在于它所解释的实践哲学视域里的预先推定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学原理》、《文学理论》和《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均从新的角度审视文学,打破了以往教材的结构模式,体现出各自的写作理念,分别突出了原理性、理论性和问题性.不过,虽然从教材任务和知识传承来说,它们都是值得肯定的,可是,没有产生自己的文学观念,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所以,进一步的建设依然是文学理论及其教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成果──张兴杰著《〈共产党宣言〉研究》评介于泽俊最近,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管理科学系副教授张兴杰同志所著《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共产党宣言)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作为责任编辑,笔者仔细审读了该书,深感它是研究马克...  相似文献   

12.
吴玉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1928年)、《中国历史教程》(1934年)以及《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1949年)等论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相应的中国史学研究领域,无不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教材 《化工原理》 在离心泵安装高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郭长庚提到康熙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一1722年在位),现行历史教材及有关传记、评论乃至文学作品几乎交口称誉,直将他等同于唐太宗、汉文帝。然而,从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交也未免太快...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张兴杰著名学者王惠岩先生在其《政治学原理》一书中,高度评价了《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地位.他说:《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的开山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它“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法学原理》是法学基础理论读本之一,是由吉林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李放和张哲同志合写的。本书一九八○年曾作为校内教材印发,经过试用作者又对全书作了若干的  相似文献   

17.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和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文章是恩斯特.布洛赫于1959—1960年间为其三卷本《希望的原理》(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祖尔坎普出版社,1959年)撰写的《前言》。《希望的原理》中译本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经该出版社同意,先行发表该书《前言》部分,以期学界对全书基本内容有个梗概了解:"思维就意味着超越";"更美好生活的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哲学探析》述评且大有马佩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哲学探析》(以下简称《探析》)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探索马克思主义逻辑哲学的鸿篇巨著,颇有新意,值得向读者推荐。逻辑哲学是当前国内逻辑学者开始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该书作...  相似文献   

19.
一本体系新颖而严谨的《马克思主义论纲》杨玉廷亓子杰、杜金亮主编的《马克思主义论纲》一书,最近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为该书作了序。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理论体系完整而严密,“针对新实际”(邓小平语)编著一本既能涵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相似文献   

20.
成人高等师范教育专科起点本科教材《英语听力教程》(中)(以下简称《教程》)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系统性及实用性原则编写的,《教程》内容均为“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标准英语新闻节目,要求学习者最终具有基本听懂新闻节目中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教程》的新闻结构及相应的听力技巧。一、新闻结构通讯社的电讯和新闻,绝大多数采用新闻导语法(NewsLeadMethod),又叫“倒金字塔法”(InvertedPyramidMethod),即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来铺陈、排列事实。具体说,就是按新闻事件内容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