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3年出版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通过弗洛拉·特里斯坦和保罗·高更这两位19世纪历史人物追求理想的故事,重新书写了乌托邦主题,藉此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反思西方文明。小说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指向性爱与性别观念、宗教与权力体制、现实主义美学等各个方面,寄托了作家对人类文明所抱有的宽容对待差异、实现充分的个人解放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辞世至今已有 2 0年了。这位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兼哲学家没有浪得虚名 ,其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文学界都具有实在的价值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萨特访华 45天所发表的观感分析其对中国的好感 ,以及他的思想及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萨特与中国     
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辞世至今已有 2 0年了。这位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兼哲学家没有浪得虚名 ,其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文学界、哲学界都具有实在的价值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萨特访华 45天所发表的观感分析其对中国的好感 ,以及他的思想及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艾·巴·辛格作品的分析,指出这位犹太作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侧重论述了辛格对宗教信仰的矛盾与徘徊过程,由此揭示其作品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依阿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与其丈夫美国著名诗人保罗·安格尔,一九八○年五月十八日应邀到我校给中文系师生作了文学报告。本文是根据记录整理的,已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6.
像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一样 ,美国著名的解构主义批评家保罗·德·曼经常被指责其文本只注重学术性本身的探讨 ,而缺乏对情感的关注 ,特别是其文本的语言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上述的观点未免有些偏颇 ,事实上保罗·德·曼不仅注意情感问题的探讨 ,而且将这种探讨置于理性的框架之内 ,创造了一种情感与修辞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隐忧──读保罗·肯尼迪《为21世纪做准备》刘沐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自问世以来,一直令人类困惑不安,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另一位西方人保罗·肯尼迪在注视21世纪的时候,他的头脑中仍无法摆脱马尔萨斯睿智的预言。1993年,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  相似文献   

8.
让-保罗·萨特,法国哲学家和作家,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1931—33年和1934—36年在勒阿弗尔任哲学教师,后来又在里昂居住了一年,1937—39年在巴黎巴斯德公立学堂教书。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9.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叶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今年是这位伟大的作家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一八六○年一月十七日,契诃夫出生在亚速海滨塔干罗格城的一个破落小商的家庭。契诃夫的一生,经历了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即从一八六一年农奴制废除,到一九○五年俄国第一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式”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是本世纪初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这位终身未婚、身体赢弱的保险公司职员,1935年,即他去世后的十一年,由其挚友马克斯·勃罗德违背他的把他的著作“全部予以焚毁”的遗愿,出版卡夫卡六卷本文集。尽管当时纳粹政权禁止其发行,但它却不迳而走,在欧美各国形成一股“卡夫卡热”。1958年又出版了卡夫卡九卷本全集。1963年为纪念卡夫卡诞生八十周年,在他的故乡布拉格举行了卡夫卡国际讨论会,卡夫卡成为一位有广泛影响的国际作家。1982年一位西德学者约阿希姆·翁塞德在他的专著《弗朗兹·卡夫卡》中指出,世界上研究卡  相似文献   

11.
近代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汉姆是今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这位現实主义的幽默大师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犹太人民最伟大的天才作家,是专制制度和民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犹太人民追求幸福的热情的歌手。他以敏銳的眼光观察了人民的痛苦的生活,以他幽默的手法无情的揭露了資本主义的丑恶,并以对人民深厚的爱表达了他們对美好的未来的理想,从而奠定了近代犹太进步文学的基础。肖洛姆·阿萊汉姆(他的真名字是肖洛姆·諾胡莫維奇·拉宾諾維奇)于1859年3月  相似文献   

12.
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在其值得高度赞誉的《犹太人史》一书的序言中解释说,“撰写犹太人的历史几乎就像撰写世界历史,但从一个十分独特的视角出发。本书是从一个聪明而有学问的受害者的观点观察的世界历史……它为历史增添了犹太受害者的发人深省的新内容。” 不妨说,本书作者李·爱德华兹为美国保守分子做了保罗·约翰逊为犹太人所做的事情。本书基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众多世界级大师云集南京,前来参加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最重要的活动——“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 阵势罕见的盛会 使南大学子欣喜异常的是,出席这次高层次论坛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亨利·陶伯、罗伯特·芒德尔、迈克·斯班塞、劳伦斯·克莱茵和丁肇中,有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有气象界最高奖“鲁斯比”奖获得者马次诺和霍金斯,有地质学界最高奖“誉霍夫”奖获得者许靖华,有美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联盟秘书长格里非斯,有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埃伯纳,美国工程院院士纽曼,加拿大皇家会员兰道尔,有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费孝通,还有50余位中国国内两院院士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是二战后北非最著名的流散作家。他的作品凸显了物质文化书写的重要性。聚焦鲍尔斯早期作品《在山上喝茶》《遮蔽的天空》和《让它下吧》中的物质文化书写,不难发现,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影响人的生存情态以及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与解释学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柏拉图所倡导的对话原则与探讨真理的辩证法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对话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启示了保罗·利科尔的“说———听”交流理论。第二,柏拉图扬语言贬文字的语音中心主义在伽达默尔和保罗·利科尔的解释学中遭到了系统的批判。柏拉图认为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体现,它不会令人产生误解,而文字由于从作者的思想中独立出来,则成为人误解的毒药。伽达默尔和保罗·利科尔认为文字的产生是写作的前提,文本的意义不应从作者那里寻求解释,而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交流或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是以短篇小说蜚声美国文坛.她的小说一向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文笔和隽永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凯瑟琳·安·波特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她11岁时被送进天主教修女院,16岁时与一男子恋爱从修女院私奔,后来她当过记者、电影演员、歌手、编辑与教师,最后才专门从事写作.这位后来与威廉·福克纳,艾伦·泰特,罗伯特·华伦等美国当代老一辈南方作家齐名的女作家,1980年以90高龄辞世.她一生发表的作品为数并不多,但均具有独特典雅风格和深远的寓意,篇篇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从而使她在当代美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7.
轿车把他带到了巴黎市中心圣热尔曼德普雷广场。他走过教堂前石块铺就的路面,然后在出席者的前排、死者的亲属中间坐了下来。2002年7月15日,雅克·希拉克参加了保罗·吉尔贝(Paul Guilbert)的葬礼。他同吉尔贝是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学院时结识的,此后从未中断过来往。这次葬礼不仅仅是因为带走了一个“亲人”而使总统伤感;这位记者是在70岁去世的,70岁是一种在国家元首耳中奇怪地回响的年龄。在希拉克家的男人中,这是一个难  相似文献   

18.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兼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短篇杰作.作者在该文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维妙维肖地讲述一位敏感、有事业心的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婚姻家庭里长期受压抑、遭排斥,逐步被逼上精神崩溃边缘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从而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本文旨在介绍这位易被忽视的女权主义作家,挖掘她这篇杰作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和离奇著称,其中的故事情节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大都是畸形变态的,再加上作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放荡不羁,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一方面,许多人,主要是同时代的评论家把他看作是一个骗子,一个庸俗无聊的三流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鄙夷地称他为“醉鬼”。①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都充分肯定坡的才能和创作,例如,象波德莱尔这样的象征派作家就视坡为偶像,而T·S·艾略特更…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乔伊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被西方评论界推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这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界的先驱对20世纪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流传后世的主要经典文学作品有《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画像》、《裘利西斯》和《芬尼根觉醒》,他的第一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