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袁承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
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 ,它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和精神载体其重大作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但是 ,笔墨是也只能是中国画创作的手段、载体 ,不是目的 ,从终极意义上讲 ,它还是为意境、形神服务的。在石涛看来 ,要使笔墨之下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并真正做到有笔有墨 ,而不滑入笔墨的形式主义 ,只有操“蒙养生活”之权 ,且笔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石涛对中国画笔墨作出了新的美学规定 :“墨非蒙养不灵 ,笔非生活不神。 相似文献
5.
钟明善的书法艺术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书法研究之余,亦染翰同样深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画艺术。钟明善的绘画特征与笔墨精神大体可概括为:守护传统的赤子情怀;简净清逸的文人画风;淡定儒雅的笔墨意趣;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感恩人生的“大爱”境界。透过钟明善绘画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真学者所特有的人文高度。 相似文献
6.
任敬彬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71-73
笔墨作为中国画写意传统的艺术语言 ,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 ,而传统哲学美学的发展受特定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约 ,因此 ,笔墨的发展同样与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任敬彬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5):25-28
欲要拓展传统的写意"笔墨",必须从精神内涵、发生发展和近世的困惑等几个方面,重新审视中国画写意语言"笔墨"的发展脉络,找出其和谐则发展、失衡则变异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新时期社会生态状况,以和谐发展眼光,从主、客、本三位一体的和谐互动与社会生态大和谐的角度,寻找笔墨继续拓展的活力之源。也许,这是新时期拓展笔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10.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傅抱石.钱松每、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老一辈艺术家创立的新金陵画派,在继承传统、关注生活的理念下.树起创新、民族、人文、写意的旗帜.创造极具江南山水特色的作品.成为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其流风余绪泽被至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他6岁习字,一本《曹全碑》打开了他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1959年,出生于陕西华县的刘建武,八百里秦川、泱泱渭水浸润下的传统文化和淳朴民风,给了他最初的滋养和艺术的启蒙。携笔从戎,固本铸魂1978年,怀着报国志、军旅梦,写着一手好字的他,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了解放军出版社。最令他兴奋的是,出版社的图书室一应俱全,他陶醉其中,如痴如迷,在党史、国学的海洋中温润思想、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12.
张宽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136-138
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是画家长期实践而不断形成的艺术表现方法,它虽从书法艺术得到借鉴,却成熟于文人画的创作.因此,笔墨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绘画的笔墨必须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即在对古今中外艺术的借鉴与融汇中,在突破既成规范的开拓中,赋予它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0日,为期5天的"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成功落下帷幕,龙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内第一位在荣宝斋举办个展的艺术家。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80后大男孩站在聚光灯下,既腼腆内敛又胸有成竹,既平和持重又满怀热情。此前,荣宝斋这座有着300余年历史的艺术殿堂从未为70后艺术家开办过个展,遑论80后。龙友却凭借纯熟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传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73岁,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字、作画。我出生在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我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杨筱亭,我从小就跟从祖父习书作画。他曾教导我说:“要想写出独树一帜的字来,决不能单单靠临摹名家名作,而是要潜心读帖,将每一笔都刻在心中, 相似文献
15.
颛孙恩杨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4,(8):74-79
任永 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2年作品参加"中国水墨新力量——ONE青年水墨展";2014年参加三亚今日艺术汇"慢寻味——当代水墨联展"。画家任永之笔墨,遵循拙规矩于方圆,法古人而出新意,重传承而刺现实,题材丰赡,涉猎既广可谓大观,已然成一家之风貌。任永与吾同乡,常观其画作,深知其笔墨之所发,情之所至,亦画亦人。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作为“二十世纪的智慧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与基督教文化的相即相离 ,即从接受到放弃、又从放弃到再接受的迂回复归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一过程 ,既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也和 2 0世纪整个世界文化的大体系有关 ,并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显示了林语堂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追求功业,忧患生死,又始终以一种越然的解脱方式,去抚慰那因人生反思,现实困厄所受损的心灵。陶渊明的立身处世,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在返归、讴歌自然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解放精神,对后世文人深有启迪。这正是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后人具有神奇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同志的优秀代表。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像他那样坚定信念,保持本色,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止。一、引导离退休干部坚定信念,做到退休不褪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书画艺术已进入一个尚文、尚韵、尚趣、尚德时代,借乎艺而达乎道,艺术家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灵魂的提高,是其艺术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著名书画家刘秋农把艺术的美与人格的美,完整地融汇于笔墨之中,达到人艺和谐。书如其人,画为心声,品其作品,沉着率真,个性鲜明,既有怡心悦目的艺术美,又有感人动情的精神美,更有向往追求的境界美。 相似文献
20.
辛守臣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想精确表述思想的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乘的笔墨,不会是喜怒哀乐一个腔调,精微的变化传达出妙不可言的感觉。“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苦瓜和尚这两句语录把笔墨讲得已经很透彻了,要想笔墨出神入化,生活与蒙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