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惠山泥人系用当地特有的粘土为原料,选择人物、飞禽、走兽等为创作对象,以给、塑结合,浪漫夸张的手法造型,再效以各种鲜明的色彩,用流畅的残条精心勾勒而制作成的各式泥玩,是无锡传统的民间工白品,我国彩塑色苑中的一朵奇葩。惠山泥人起源较早,自唐宋始,就有无锡惠山脚下“家家善彩塑,尸尸做泥人”之说。在历史发展中,惠山泥人形成了“满、简、爆”三个特点,即形象饱满、细节概括、色彩醒目,品种也很多。独具风格的传统产品’‘大阿福”,可说是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它系一对男女娃,胖乎乎,笑嘻嘻,憨态可掬,淳朴可爱。传…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怪书”(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里所谓的“怪,”大约是指它发出了在那个时代看来可怪可骇的议论。封建社会历来奉皇帝为“天之子”,为“万民之主”,臣民在其面前必须三跪九叩,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人身受君罚,还要咏之曰:“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然而,黄宗羲在这部书里却痛诋君王为“天下之大害”,控诉君王“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原君》,以下  相似文献   

3.
无锡惠山泥人意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审美观、“五行”色彩观和吉祥祈福的民俗心理在惠山泥人的造型、色彩、题材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惠山泥人正是以生动传神的意象造型、鲜明悦目的色彩、精美雅致的装饰、吉祥祈福的寓意和极具江南地域特色的风格成为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的“天下”、“古今”与“山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7,27(2):67-70
吴敬梓的儒家情怀与史官思想,使《儒林外史》全书有非常浓重的“天下”、“古今”意识,影响于故事地点与人物隶籍、游历之地的设计等,都有特别的考虑。最突出是从“山东汶上”写起,又写周进、王惠为汶上人和王冕、虞博士等也要来山东等等,都是一种深曲的笔法,有深隐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并称为“上饶二泉”。方回将他们续入江西诗派,在其《瀛奎律髓》中选录二人诗歌较多,且在《桐江集》中多次提及他们,且评价颇高。“二泉”名节高尚,诗歌渊源有自,慕陶、写陶之作尤多。赵、韩二氏互相学习、彼此唱和,存世诗作更是数目不菲,影响南宋诗坛较大。  相似文献   

6.
《二泉映月》作为华人音乐经典 ,永远闪耀着生命之光。从《二泉映月》的内涵探讨入手 ,分析其乐章的意蕴生成 ,可以看出乐章依次生成转换的内在逻辑结构 ,即从“个人身世感叹” ,向“不幸社会告白” ,再向“生命家园建构”超越 ,其基点是对人生命运的搏击  相似文献   

7.
“公天下”并非儒家的专利,《庄子·应帝王》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给出了庄子版本的“公天下”思想。“公天下”的庄子版本突显人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将正当性的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性命之情在生活世界展开的正性命的活动与秩序,而任何脱离性命之情的政治活动都将政治下降为统治。性命之情的本质特点在于世间身位与超越身位之间的居间联结,人便是这种居间生存者,顺物自然,也就是顺物之性与命,公天下的政治秩序因而展开为人们在其中各正性命而并行不悖的日用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8.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众多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浸透着原二胡曲作者阿炳与改编者储望华的心血与智慧。该曲风格含蓄凄美,意境深远,柔美宛转,具备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音乐创作原则在于弱化西洋和声功能性,和弦更加丰富,采用民族旋法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模仿民族乐器音色,情感更加奔放。《二泉映月》充分借鉴了中外音乐理念,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表现在中西合璧,多声交响,线性旋律,五声调式,变奏曲式,意境优美。相信通过本研究能为钢琴独奏曲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推动我国钢琴独奏曲的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用贤纳谏孟子曾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这是统治阶级的经验总结。唐太宗也深知这方面的道理,故对“用贤纳谏”特别重视。他反对隋文帝不信任臣下,自己“劳神苦形”,决定大小事务的作法,为此曾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理矣。”(《旧唐书·太宗纪》)这就指出了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要诀。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有限,天下的事务无穷。贵在选贤与能,各有专责;不贵在殚精毕虑,亲理一切。唐太宗更加反对隋炀帝“刚愎猜忌,予智目雄”的作法,结果造成“国亡身弑”的可悲结局。(同上)唐太宗由于“惟见之深,故惧之切”,“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事违则志锐,情迫则思深。”(赵翼《二十二史剳记》卷19)所以他在不断总结隋帝文、  相似文献   

10.
近读新旧《唐书》与《千唐志斋藏志》(以下简称《千唐》),因不时翻检《新旧唐书人名索引》(以下简称《索引》),深感《索引》为读者做了一件省时省力、简捷方便的大好事。然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和疏漏,故随手做了订补,凡40余条,兹分为五种类型,摘其大要,举例说明,谨供编者、读者参考。一、一人误为两人(1) 《索引》第1276页之“苗积”与同页之“功稷”实为同一人,“积”为“稷”之误。应将“苗积”移并“苗稷”条。按:《旧唐书·崔群传》云:“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新  相似文献   

11.
论诗文者每好以“曲”为贵,以“直”为劣。“文似看山不喜平”,似乎不曲则必不含蓄,必无韵味与情致。然而,西楚霸王的《垓下》之歌,只是胸臆直抒,“却万石跌宕,千秋悲凉”(明·屠隆《范太仆集序》)。瞧不起儒生的刘邦也留有三句《大风》,就顾具帝王之概,雄豪之气,又何尝有一点曲处?杜甫是讲究“曲”的,但其名篇之一《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篇一气奔驰,如洪泉下注”(《唐诗注读本》评语),而其闻捷惊喜若狂之情态跃然纸上,明快之极,丝毫不曲。鲁迅是惯使曲笔的,但他的《南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天下篇》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清王闿运《庄子注》刊落外、杂诸篇而独存《天下篇》,以为“盖庄子自叙”.梁启超更推此篇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可见此篇在《庄子》一书中地位之重要.《天下篇》首段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成,王有所  相似文献   

13.
《国策》之用语,迄今未得其训者尤多。《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彼(秦)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注:“这句话不好懂,疑有误字。《史记》作‘过而为正于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以过恶而政也。’以备参考。”在王先生以前的注释家如宋代姚宏、元之吴师道等均知“此句亦难通”而阙如。昔者余每教于此,亦从前人而阙如。然窃思古人之立言当有所指,故观汉前史籍时时留心,稍有所悟,知“过而遂正于天下”一语不曾有误,其难解者唯“过”“遂”“正”三词耳,今试释之。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天下》篇是一部最早的中国学术简史,它对先秦各家学派都有切要的评述,其中在评介惠施与公孙龙学说时,记载了惠施“历物十意”及与之“相应”的公孙龙“二十一事”。这三十一个辩题勾勒了“名家”(即逻辑学学派)学说的概貌,体现了名家学说的纲要,是研究先秦逻辑学尤其是名家学说的珍贵文献。《天下》篇在介绍惠施“历物十意”之后写道:“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辩者以此(即“二十一事”)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这充分说明公孙龙的“二十一事”与惠施的“历物十意”是相呼应、相发明的,他们是基本观点相一致的同一学派,而不是“离”、“合”相反的对立学派。《天下》篇的施龙“相应”的观点,揭示了这些辩题内在联系的本质,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理解这些辩题的指导性线索。现在,我们把三十一个辩题归纳为五大方面进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5.
封建释义     
周族本是以今之洛阳以西至泾渭一带为根据地的“小拜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下半叶取代“大拜殷”而为天下共主。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便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从蕃屏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亻入)效篇》说:“兼制天下,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又说:“武王、成、  相似文献   

16.
《庄子》散文不仅在艺术形式(包括文学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上明显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点,而且还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从而构成了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天下》篇曰:“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庄语”,陆德明《释文》曰:“一云,‘庄,端正也’”,王先谦《集解》曰“犹正论也”。“不可与庄语”即不能以端正的、写实笔墨去反映和表现现实。那么应怎样去反映和表现呢?《天下》篇指出:“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成玄英疏曰:“谬,虚也;悠,远也;”陆德明《释文》曰:“谬悠,谓若忘于情实者也”,指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的源与流,可以说皆由先秦诸子所奠定,《天下》篇作者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精神,纵论天下诸子之学术;而且作者筚路蓝缕,《天下》篇也属中国学术史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如此重要的作品,在作者和内容评价上历来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自“五四”进入“疑古”时代以后,分歧更加明显。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有关《天下》篇著作权的两派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并且从提供新资料入手,将《天下》篇著作权重归于庄周;二是以惠施为例证,对以胡适为代表用“科学主义”评价名家而至今仍一统天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科学主义”的评价,不仅是对诸子思想的误解,而且是扭曲了中国哲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拟古》九首,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隐蔽起创作意图,使组诗“情思回曲,辞旨缠绵”,造成了“意更难测”,众说纷纭的局面.然而,如果对《拟古》中的“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神韵美进行解剖,那么是能够知晓《拟古》真意的.陶渊明《拟古》组诗作于宋武帝永初元年或二年(公元400—421),诗人此时五十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光辉时代。当时出现了诸子并起、百家争鸣的盛况。“百家”一词首见于《庄子·天下篇》。《天下篇》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小说家》著录“《百家》百三十九卷”。所谓“百家”,意在表示其多,其实当时最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汉初司马谈著《论六家要指》,确实是得其要领。百家之学的特点是,各自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各自独立阐扬其所见,共同构成群星灿烂、文化高度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外储说左上》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震瞻车状皆鬼魅也。按:王先谦云:“以下文例之,而字当衍。”事实是“而”字不衍,“闳大”下脱“而”字。如是转折之意方较明显。下文“且虞庆诎匠也而屋坏,范且穷工而弓折”,均以“而”表转折。《外储说左下》昔周成王近优侏儒以逞其意,而与君子断事,是能成其欲于天下;今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而与坐者以十数,而与优侏儒断事,是以遇贼。按:“是能成其欲于天下”当作“是以能成其欲于天下”,与下句“是以遇贼”组成正反两方面的论断,不当脱“以”字。且“是”与“是以”用法不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