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信的价值     
刘东 《今日南国》2007,(20):74-74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 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T-~。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f断门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7-~肖给小布什总统。  相似文献   

2.
推销斧子     
《阅读与作文》2007,(5):26-26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36年,它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称于世。学会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这次学会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请把一把老斧子推销给总统。  相似文献   

3.
读书卡片     
推销斧子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36年,它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学会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推销员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可以成功地把企业的产品推销给用户,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和用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都想拥有一批优秀的推销员,那么怎样才能得到这些人才,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公共关系》教材上,往往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英、美两国各有一家皮鞋厂,都想在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开辟新的市场,于是各自向该岛派出一名推销员。两个推销员到达后的第二天,各自给本厂发出一份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报称:"本岛无人穿鞋,我于明日乘首班飞机回来。"美国推销员的电报则称:"好极了,该岛无人穿鞋,是一个潜力甚大的市场。我将驻在此地。" 同样的现实,两人判断截然相反。可见调查中和调查后的思考、分析方法是多么重要。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调查研究人员,其思维方式从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6.
一位小说家说过:“给我合适的字眼,合适的口气,我可以把地球推动。” 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西方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而且相较于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显得更加成功,此事引起了西方商业界的高度重视。一天,通用公司的老总去哈佛给MBA学员授课,  相似文献   

8.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做个测试:摆在你面前有3种职业可以供你任选……办公室文员、推销员和清洁工。我们可以肯定,100人中就会有100人首先选择当办公室文员,其次选择当推销员,最后才是去当一名清洁工。这种世俗化的选择,事实上传递着一种因循守旧的观念:首先选择有面子、时髦且高贵的职业,万般无奈时,才会选择能挣钱但"丢人"的事干。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往往是那些别人看不上眼的项目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呢?南京就有这么一个大男人,他从"臭气"里面淘到了大把的金子,把大家提都不愿提的"厕所"变为了成功的商机,甚至  相似文献   

9.
一方 《社区》2003,(17):52-52
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是一个推销员。真讨厌,我正要关门,推销员却手脚麻利地把脚伸到门缝里,笑嘻嘻地说:“老板,辛苦了,这本书您一定很需要,看看吧。”看他的样子,不翻翻他手中的书他是不肯走的了。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给他,我从来不在非正规的场合买书的,更不买盗版书。书是卡耐基写的,书名是《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我其实有,很薄的一本。不过眼前这个版本的《人性的弱点》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著作,否则没有这么厚的。翻着翻着,突然我看到书中还夹着一张100元钱,一念闪过,我的脸一…  相似文献   

10.
“六一”儿童节过去几个月了,那一天中国的孩子们是最受宠的。美国的孩子也过儿童节,可他们还有不少自己的节日,像学校过不久就会有一个“职业日”。届时,校方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律师、拍卖行的拍卖师、车行的推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  相似文献   

11.
永不消极     
洪叶 《可乐》2011,(2):6-6
在一条昏暗偏僻的乡间小道上,一个推销员的汽车爆胎了。他想换上备用轮胎,但发现没带千斤顶。看见不远的一家农舍有灯光,他大喜,向农舍走去。但很快,他就思绪翻滚:"如果人家不开门……""如果他们没有千斤顶……""即使这个家伙有千斤顶,但他不借给我,又怎么办?"他越想越不安。农民打开门时,这个推销员竟直接给了他一拳,吼道:"把你那破千斤顶收起来!"  相似文献   

12.
点滴悦读     
在一个企业家培训班上,老师叫一个学员上台发言。这个学员才创业几年,就有投资界的大腕投了资,公司的发展前景特别好。老师特意找他,让他介绍自己的经验,供在座的学员参考。讲什么呢?公司怎样经营?下面坐着的不少学员比他的年龄大,经营公司的时间比他长,经验比他丰富。他只是运气好,刚好碰上一个合适的投资人,在最需要钱的时候雪中送炭。有投资人的资金支持,不愁订单,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万万没有想到,也就几年时间,他的身价不菲。  相似文献   

13.
《推销员之死》与传统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瑟·密勒创作的悲剧《推销员之死》与传统的悲剧在题材、主人公、和语体方面截然不同 ,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存在这些差异 ,《推销员之死》在主题、戏剧结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继承了古典悲剧的传统。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与传统悲剧在上述几方面的比较 ,可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1)
"超女"评委柯以敏不仅舞台上给人以快乐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她也是一位快乐的使者,毫不吝啬地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她的养生之道是,每天给自己3分钟好心情,在某个咖啡吧买一杯咖啡,关掉手机,静静地品味;或独自打坐,在沉思中排除压力,放飞自己的心灵。柯以敏说,3分钟能换来30年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3分钟的好心情,等于30年的成功,这实在是一个奇妙的等式,但它又确实道出了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媒界很少像今天这样把目光长久地投注在业内一个女人身上。“这个女人不寻常。”同行们普遍认同于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戏文来给这个女人贴上标签。而早在2001年7月,当大名鼎鼎的美国《商业周刊》冠以“亚洲之星”,称之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时候,难免引起不少同行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16.
《一个推销员的生活》讲述了一个身体残疾、但面对困难却从不放弃的推销员的故事。本文尝试用隐喻理论等相关理论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词、句、段、篇对文章进行赏析,从而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日益明显。该剧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作为美国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其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个失去威信、不称职的父亲;一个被不明智、不理解丈夫的妻子所纵容的牺牲品。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跳蚤市场和车房拍卖由于报纸杂志的经常报道,即使从未到过美国的人,恐怕对之也并不陌生。但是像Bazzar这种市集,我在美国住了两年多,却到最近才听说。 把它介绍给我的,是邻居珊蒂。我每天驾车经过她门口,经常看到她在小货车与房子间进进出出地搬纸盒。这些大纸盒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偶、人造花和饰物,五颜六色的。我好几次忍不住停下来看看,渐渐就跟珊蒂熟了。 珊蒂告诉我,她在一家名叫“特别为了您”的公司当推销员,每天都要“到府做秀”。原来这家公司专卖手工艺品,旗下有15位推销员,分区负责售货。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有个常年在外跑业务的男性推销员,在一次成功的交易后,头脑发热,去了色情场所,结果染上了淋病。后来经过医院正规治疗,被确认为完全治愈。 但是时过半年了,这位推销员仍然感到下身不适,阵阵发痒,还有疼痛。为了避免复发,他每天都用热水清洗下身,每隔三五天就去医院打一针抗生素,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感到病没有治好。  相似文献   

20.
<正>《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创作的一个家庭悲剧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悲剧成因进行了探讨。本文将从鲍温家庭系统理论中的慢性焦虑出发,从家庭的角度来探讨威利悲剧的原因。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描写了一个小人物威利·洛曼生前一天两夜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向读者展现了推销员这样的小人物一生的沉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