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及中外交通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重要的一页。与郑和下西洋联系在一起的《郑和航海图》,不仅是研究中国航海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我国航海图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最近的一百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郑和航海图》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众多的专著及文章。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几年解决了一些有关《郑和航海图》的疑点和难点,使它更加焕发出灿烂的光辉。今年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特撰写此文,对《郑和航海图》作一简要评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为迎接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在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江苏省纪念郑和筹委会,着重搜集、整理有关郑和在江苏的文物和史迹,在南京筹建郑和纪念馆,馆址选在原郑和府邸所在地——马府街的太平公园内。郑和原姓马,封官后即居于此,他原籍云南昆阳,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后因得宠于明成祖,赐姓郑。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派重兵镇守,设南京守备。洪熙元年(1425年)即命郑和  相似文献   

3.
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马”姓回族家庭里。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统一云南的战争,郑和的父亲在战乱中死去,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获,遭到阉割,随后被送到当时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朱元璋病死后,其长孙朱允嫂即位,称建文帝。  相似文献   

4.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已就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影响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里我只想从纵的角度,即通过比较元、明时期的对外政策来考察郑和之举在明史上的地位和对明代社会的影响,以期对于郑和下西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间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我国古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1984年建成并开放的郑和纪念馆,就座落在郑和故里——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昆阳镇月山上。郑和纪念馆是一组由中国古典风格的楼阁组成的院落式建筑,悬山飞檐,画栋雕梁,金瓦红墙。全馆共设一个正厅,三个展室,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厅迎门是一尊郑和半身塑  相似文献   

7.
《明史》中的《郑和传》,记录了我国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史事和他建立的勋业。尽管该《传》详略失宜,错误之处不少,但仍是研究郑和的最基本史料。本文拟就《郑和传》中所记郑和事迹,表一管之见。 1 《明史》虽为郑和立传,可是内容却十分简单,该《传》全文不过七百五十多字,而对于郑和生平的记录,只有三十字。对郑和的出身、家庭、原来的姓氏,民族等,均茫无记载。修《明史》者对于这一个当时就闻名于海内外的伟大航海先驱,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五世纪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4年),前后二十八年奉使七下西洋,在国内外留下了不少遗迹和遗物。这些史迹文物为我们今天研究郑和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儿我们辑录了几块碑刻,计有《故马公墓志铭》、《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  相似文献   

9.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 (GavinMenzies)历时 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 ,于 2 0 0 2年 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 72年就航行到美洲 ;早在达·伽马前 77年就绕过好望角 ;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 ;早在库克前 3 5 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 ,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 ,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 ,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 ,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 ,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郑和下西洋丛书》。丛书共六本,计有《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一集、《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二集、《郑和下西洋》、《郑和家世资料》、《郑和史迹文物选》及《郑和研究资料选编》等。“丛书”由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  相似文献   

11.
郑和是宦官太监,此已毋庸置疑。然而,郑和究竟是内官监太监抑或是司礼监太监,这却在许多历史论作之中相互交替出现。因此,笔者谨就此问题,试将郑和所担任过的职务官衔这一脉络爬梳理清,或俾使史界学者在郑和研究中有所裨益。明朝的宦官与太监是有所区别的,虽太监必定是宦官,但宦官却不一定是太监。前者是阉宦之通称,后者却是职衔。《明史》载:“宦官,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  相似文献   

12.
孟席斯的郑和环球航行新论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历时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于2002年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十五世纪中、西方远航船队的比较 ,昭示世人郑和船队的伟大。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目的的辨析 ,阐明了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 ,追求“天下共主”的虚名和“贸采琛异”的耗费 ,给明朝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这是“埋葬”伟大郑和船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世界级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项纪念活动,作出了“开展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的决定,并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活动主题。江苏省、南京市为了落实这项纪念活动,于7月中旬拉开了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倒记时两周年系列活动。为了配合这次活动,本刊记者特别策划了沿着郑和在南京的遗迹,对当年郑和在南京的重点遗迹一一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的海外交通史表明,航运与港口密不可分,互为依存。我们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能不研究江苏太仓刘家港在这一壮举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能不研究郑和船队为什么要选择刘家港为启航港,不能不了解当时刘家港的港口设施。  相似文献   

16.
李士厚(1909—1985),云南省鲁甸县人,回族。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成员。早年毕业于云南东陆大学,之后从事教育工作及史学方面的研究。李士厚长期研究“郑和家谱”资料。1935年李鸿祥首先在云南玉溪石狗头村发现了“郑和家谱”,由李士厚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1982年以来,数次往返北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出版的大型百科全书对明初郑和下西洋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认为郑和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航海技术,《苏联大百科全书》说明代中国地理学因此而得到极大的丰富,《大英百科全书》则更进一步指出,郑和下西洋所探险的地区“直到几乎一百年后才为西方所发现”。这些评价无疑是公允的  相似文献   

18.
郑和缘何被皇帝选中出使西洋今年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1405年)下西洋590周年。那么,当年郑和究竟缘何会被明成祖选中,率领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远航西洋呢?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笔者认为,郑和自身至少具备下列几项重要因素:第一,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最...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月十一日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五百八十周年,我们隆重地纪念这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郑和原姓马,云南昆阳人,少年时入宫充侍卫,明成祖赐姓郑,世称三宝太监。明成祖朱棣王朝,国力兴盛,大开海禁,建立友好邦交,钦命郑和为正使,率领商船队下西洋。船队由宝船、战船、粮船、马船、坐船等大小船只共二百余艘,人员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从一四○五年(明永乐三年)至一四三三年(明宣德八年)七次远涉重洋,历时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一九三五年在云南发现玉溪郑氏收藏的《郑和家谱》以来,到目前为止,前后总共发现了五部有关郑和的家乘谱牒,这就是李士厚同志一九三七年出版的《郑和家谱考释》一书中的《马公墓志铭、郑氏世系家谱》,一九八三年李士厚同志先后在北京和云南收集到的《郑氏家谱首序》、《赛氏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