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明季澳门成为早期天主教的传教基地,为西洋美术传播和东西画风融合创造了备件。欧洲传教士画家和西画作品的到来使澳门西画创作一度繁荣,留下了东西方折衷画风的油画、壁画等作品。早期东西融风绘画主要的创作者是亚裔教区画家和中国画工,西方美术经东方人之手后从绘画语言到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变异,产生了以东化西的风格语言转化。呈现出独特的绘画风貌。  相似文献   

2.
清廷画家郎世宁在中国创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特殊画风,直接影响了后来流行于都市民间的月份牌,并与新年画结合起来,使得这类通俗画风为广大民众所接受。通过对月份牌、郎世宁绘画和新年画的风格特征的探讨和分析,来阐述作为三者共有的光润和鲜丽的绘画样式,形成了倍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新的视觉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赵孟兆页在元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也最为显赫,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的“古意”是对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针对宋末元初日益颓废的画风,赵孟兆页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积极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开启了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大胆地“引书入画”,增强笔墨独立的表现意味,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曼殊绘画经历与作品的研究分析 ,揭示其独异画风的成因 ,和影响其绘画的性格、心理因素、审美取向等 ,并阐明绘画中表现出的爱国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赵孟(頫)在元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也最为显赫,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的"古意"是对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针对宋末元初日益颓废的画风,赵孟(頫)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积极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开启了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大胆地"引书入画",增强笔墨独立的表现意味,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皇家御用画院,这种“御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绘画有着自身的创作特性,这在题材上,表现为“院画题材的确定性”和“合乎赵宋统治阶级政教需要的特性”。在画风上,则表现为“院画创作讲究对传统画风的继承和对画院本身所确立的‘体制’画风的师承”以及“院画的创作要合乎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上述创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泯灭了院画家的创作个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尤其是在北宋徽宗朝,院画家“竭尽精力,以副上意”,就等于是在探索和完善着新的院画“体制”--“宣和体”画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晚明画家董其昌绘画的笔墨语言的特点。他借鉴禅宗的思维方式 ,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的整合与超越 ,在对传统的融会中达到了个人画风的新变 ,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将书法性笔墨引入绘画 ,使笔墨脱离自然而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意在探讨伍蠡甫先生的绘画艺术以及西方美学、中国画论对其画风的影响。伍先生的绘画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这是他认真学习传统技法,研究中国画论,打基础的时期,其画偏重传统风格。第二时期自40年代初至"文革"时期,其绘画及绘画理论偏重于革新一路。他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画论,东西方民族审美差异作比较,欲寻找拯救古老中国山水画的良方而倡导将现代事物搬进山水画。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他对前一时期的绘画作了反思。追求线条的拙朴简古,意境的静穆幽深之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里我选择的是表现艺术工作室,受环境和师承的影响,画风曾经肆意奔放,不拘一格,追求狂放的表现,苛求深沉厚重男性般的力度。毕业后,由于对写实绘画的热衷令我沉迷于琐碎的细节,渐渐发展出细腻、委婉地绘画方法和固定风格。画面追求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非现实的情境,其中承载着我多年来的生活积淀,以及对自身存在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背景下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的绘画表现出了其时代特色——具象写实的画风,他的绘画隐蔽而敏锐地透露出了当代人们在不安和危机之下伤感的精神状态和对易逝事物无限眷恋的诗情,洛佩斯运用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追求时光的恒定性,以传统的写实方式挖掘出事物隐藏的美感,这正是后现代背景下洛佩斯具象写实艺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清代金石书画运动对后世绘画的影响之研究,明晰金石书画运动既是对青藤白杨风格的认同又是时清初野逸画派的继承和发展.隆万之变对绘画的影响是深远的,文人画家身份地位发生转变,绘画规范性标准也随之变化,戾家和行家相互影响融合出现合流的状态.中国画在隆万之后,追求文人综合学养是绘画学科的终极目标,强调个性抒发,注重笔墨程式的精妙,绘画表现语言日益丰富,呈现了诗书画印的四绝程式,文人画大写意画风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2.
噶玛噶孜画派是我国藏区三大画派之一,其特点十分鲜明.本文是在较长时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认识的.在宏观层面上所显现的是博采众长的广纳性、选题的独创性和藏传绘画与汉地画风的高度这整合性.在微观层面上,从结构布局、绘画技能、色彩、背景图案等具体绘画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艺术层面上对噶玛噶孜绘画的基本风格作出了较为细致、全面的勾勒.  相似文献   

13.
王艺凝 《新少年》2021,(1):96-96,F0003
提到埃德加·德加,大家对他笔下的芭蕾舞者应该比较熟悉。德加生于法国巴黎的中产家庭,曾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早期的作品是典型的学院派画风。到了三十岁左右,他受到马奈和惠斯勒的影响,开始发展一种看似随意的构图和更加自由的笔法,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绘画,德加还非常喜欢音乐和芭蕾舞。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提倡复古的代表人物。他的复古主张经过明代董其昌钵承并发展,对明清画坛的影响巨大。理论导向的失误,是明、清绘画衰落不振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复古主张颇多微词,诸多论者以赵、董二人的观点相似为据,将他们的复古本质视为一致,殊不知由于赵、董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绘画本体发展阶段各异,其复古的本质是绝然不同的。赵孟頫的复古主张,旨在克服宋代细瑾秀润的画风,恢复唐代简古、质朴之风格,是托古改制之举。而董其昌的复古主张,则是崇尚以柔淡为美的文人画风,排斥其它艺术风格的门户之见。  相似文献   

15.
徐渭彪柄于中国传统文人画。他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风 ,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的特殊效果 ,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徐渭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发展、提倡创新与个性的时代潮流、徐渭本人丰厚的学养积淀及独特的人格禀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其大写意画风形成的原因 ,并就其对中国传统绘画开创性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五代十国的绘画虽失去了大唐的繁荣气象,但画风与唐代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许多前朝的杰出画家为避北方战祸而逃至江南和四川,皇室便设立画院,吸纳画家进行专职创作,画家的生活相对有了保障,但创作的自由度也相应受到限制。这种矛盾在宋以后显得犹为突出,于是出现了"院体画"与"文人画"之说。不过五代时期,绘画水平最好、留名于  相似文献   

17.
组画《睡莲》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绘画最具代表性领军人物莫奈的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睡莲》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光与色彩的完美融合,使画充满活力又宁静神秘。他以顽强的毅力换来了是印象主义最后的"光与色的绝唱"。本文通过对组画的介绍来感受莫奈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树一格的画风。  相似文献   

18.
戴进是明初浙派创始人,其绘画风格影响深远。戴进终其一生都未能进入画院,实是其平生一大憾事。然而,不入画院,少了许多外在的束缚,使得他可以专心艺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最终取得了超过院体画家的绘画成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以画入仕理想的破灭,成就了戴进后来的开一代画风之先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钟明善的书法艺术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书法研究之余,亦染翰同样深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画艺术。钟明善的绘画特征与笔墨精神大体可概括为:守护传统的赤子情怀;简净清逸的文人画风;淡定儒雅的笔墨意趣;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感恩人生的“大爱”境界。透过钟明善绘画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真学者所特有的人文高度。  相似文献   

20.
赵孟頫以唐五代画风为法鉴,纠正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各种现代主义此起彼伏的当代中国画坛,提倡高举复古旗帜的赵孟頫绘画关学思想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趋同的潜在危机,突显了文化艺术保持民族特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试图从分析赵孟頫绘画美学思想入手,思考其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