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历史进程中,由意象(image)进而形成形象(icon),形象总是先于思想(idea);艺术活动是对纷繁杂陈但具有意义的情感和形式的明朗化过程,人类借助艺术将物质的世界纳入精神世界,从而以符号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才成为可能;审美创造是开拓人类意识和塑造人类思维模式的主要途径,艺术本身正是进化中的人类意识,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感性把握.这是里德在《形象与思想》一书中所阐述的艺术文化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世界多样性(报告第九部分) 世界多样性,主要指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相似文献   

3.
对环境不必太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ecology)和经济学(economics)应该朝同一方向努力,这两者的领导者也都声称,让人类享受安康是其目标。然而,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经济学家往往发生冲突。对经济学家来说,世界看来将变得更好。对许多环境保护主义者来说,世界看来将变得更糟。 这些环境保护主义者以诸如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和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等老资格人士为首,提出了4种巨大的环境担忧:  相似文献   

4.
文艺与宗教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马克思曾把宗教看作是人类头脑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说明在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中,反映着人类精神对外在世界的异常复杂关系,可以构成对人类文化精神本质的某种说明,而在人类思维史上这种说明并非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从形态上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宗教、中世纪的道德宗教和十九世纪末出现于自然科学中的宇宙宗教。这三种宗教形态的存在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以主体感觉(宗教观念、态度和情感)的方式存在;二是以教义(信条、规范)、教会(社会关系实体)的形式存在;而“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5.
(一)审美掌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实践内容展开的丰富性,决定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多样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他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维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400多种虫类(如蚯蚓、黄粉虫、蜜蜂)、20000多种鱼类不仅不与人类争食,所产卵粒(蛋、蛹、若虫等)还具有高蛋白、高营养和低糖、低脂肪的特点,是免耕种食粮,可供人类食用。  相似文献   

7.
“应然”的实践阐释——论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然即"应当如此",它植根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六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6)追求应然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8.
应该提倡环境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们经常讲的环境涉及两个范畴。一是社会环境,又叫非物质的环境,即人们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人们常说的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就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视。过去常讲的伦理道德,则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二是自然环境,又叫做物质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圈(即早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由土地、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世界)和技术图(即人类用劳动建立起来的物质文明世界,如城市建筑、交通设施、旅游场所等)。人类与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  相似文献   

9.
人类健康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冯富春(本刊记者,以下简称“冯”):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人类的基本需求,其内涵和外延还会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质量的变化而相应改变。中医药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医学财富的一部分。从世界范围和发展的长远眼光看,中医药前途与价值何在? 左言富(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以下简称“左’):先从健康的概念谈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类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这是一个谁也不会否认的客观现实,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个整体世界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结果。换言之,人类社会是从各个分散的、孤立的居民点的历史,逐渐发展成整体世界的历史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人类社会的这一总体运动,是由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个基本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1.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自发产生并正在发展的、分离的有声符号体系,这一体系(语言)是供交际使用的并能表达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和概念的全部总和。产生和发展的自发性与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 ,曾经出现过唯物论、唯心论、唯理论 (辩证法 )、先验论 (形而上学 )和经验论等方法论 ,它们之间又有六种可能的组合方式 ,即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 (机械唯物论 )、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唯心辩证法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 (纯粹的形而上学 )和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从一个大的历史层面来看 ,它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中所获得的思想财富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这些思想财富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为着人类进步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应该对这些思想财富进行认真地鉴别和整理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建立以唯物辩证法为主线的多元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它以个人为本位,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世界主义(人类主义)色彩,但仍然与民族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关联。从兴起的原因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民族主义的高涨;从运动的特点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个人为本位,并具有一定的世界主义(人类主义)倾向,但它所推崇的"个人"和"自我",绝对不是执著于一己痛痒的"个人"和"自我",它所关注的"世界"和"人类",也绝对不是完全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世界"和"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类发展奇迹比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更为令人惊叹。1950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极贫时代""先富时代"和"共富时代"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发展水平先后登上了三个大台阶,是这段时期世界人类发展指数HDI增长最快的国家,实现了从"极低人类发展水平"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质变,将在2021年左右步入世界极高人类发展组。中国人类发展奇迹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四大优势,即大国优势、后发优势、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中国是世界人类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将引领实现几十亿人口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相互作用原理及人类认知自然的三种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其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静止的,无相互作用的事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离不开主体、客体(本体)、观测信号(中介传媒)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观测信号五现象、现象实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它总是相互联系着发展和演变并将人类带入整体的世界。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和沃勒斯坦是一致的。二者在关于整体世界的内涵、整体世界的结构划分、整体世界的动力机制、未来世界的图景以及走向整体世界的路径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遗传的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遗传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和能力的社会化(对象化)与个体化(内比)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动物界不具有人类社会所具有的发展样式,动物只有生物个体遗传,后代继承的只是生物学属性和本能,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只有经历个体生命的全过程才能达到前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动物只有缓慢的进化而没有发展。人类具有思维和语言,思维使人突破了生物学的界限,使人得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把自然力转化为实践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大大扩充了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语言以及随后发展起来的其它人际交往手段,使人得以结合为社会,使思维活动和对象性活动的成果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成为可能,并产生了社会文化。人类文明成果的存在和传播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个体发育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代的递进。动物界所具有的生物遗传发展形式为人类社会的社会遗传发展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互利共赢推进人类共同富裕,重在普惠全球的经济繁荣和人类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将"深化改革开放"理念指导下的中国持续发展道路融入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并在中国模式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为人类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以推进人类的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和中国发展模式的这些核心内涵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不仅会促进对人类多元发展道路和发展人类学多元化的探索,也会推进人类构建合作共赢、普惠全球的持续发展新时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和,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纽带、推动力,是人类探索、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的理念,在中国、在世界已经演进了数千年,亦将伴随人类前进的步伐而发扬光大。本世纪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讲台上相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命题后,国内外关  相似文献   

20.
和,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纽带、推动力,是人类探索、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的理念,在中国、在世界已经演进了数千年,亦将伴随人类前进的步伐而发扬光大。本世纪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讲台上相继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