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三次同李先念谈西路军问题,对西路军充分肯定.其原因和依据是:1、陈云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曾负责联系援助西路军武器弹药的事;2、西路军是根据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而组织的;3、西路军的失败不是因为张国焘路线,主要是因为对民族情绪,对马家军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2.
红军西路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强大的敌人作殊死战斗失败后,约有12000余人被俘。这些被俘红军战士受到反动的马家军惨绝人寰的屠杀、酷刑、蹂躏和迫害。这是反动的马家军犯下的滔天大罪。这里我们对西路军被俘人员的悲惨遭遇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都知道,西路军失败后,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脱离西路军余部,单向回陕北。但在当时敌人的重重包围和盘查下,他们是如何回到陕北的,却鲜为人知。与徐向前、陈昌浩一起脱离马家军包围的西路军总部参谋陈明义和30军警卫排长肖  相似文献   

4.
西路军失败原因综论(下)──兼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董汉河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既然酉路军的失败并非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所致,那么,西路军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可归纳如下七条:一、任务多变,且超出西路军承受限度。西路军任务之变化...  相似文献   

5.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中旬,由陈昌浩、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军西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西北马家匪军血战数月后遭到失败。西路军的失败是红军战史上一次最惨烈的失败。从中观的视阈分析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西路军组建前其主力三过草地,元气大伤,疲惫西进是西路军失败的开端;劳师西进之后,迟滞不前,战斗任务繁重,超过了承受力是西路军失败的继续;河西走廊粮缺水苦、狭窄平坦的地形使西路军雪上加霜;马家匪军为了自己的地盘进行拼命抵抗使西路军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6.
西路军问题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者们逐渐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西路军形成的原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西路军的历史功过等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西路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综述,并适当作以评价,以期待西路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7.
西路军失败原因综论(上)──兼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董汉河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我已写过几篇文章,其他的有关著作中,有的也涉及到这一问题。孤立地看,所论多数都有道理。然而,当我们将所论的诸种原因放到一起思考时,便难免产生某些困惑和疑问:西路军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一、西路军失败的原因西路军究竟为什么失败?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接见西路军所剩部份领导同志时提出了两个原因:其一,“红西路军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他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国主义。不经过中央,将队伍偷偷地调过黄河,企图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块地盘,称王称霸,好向中央闹独立。这种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路军败于河西走廊的原因,毛泽东同志早有结论。为了进一步研究西路军的历史,我们在考察报告之二中,又提出了其他几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想就马匪在河西阻击红军的兵力部暑及作战方式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0.
西路军被俘将士遭残害人数共6000余人,绝大多数被害于1937年春.其中,在张掖老飞机场、东校场、王母宫、孟家墩等地被残害3267人,在甘肃高台、临泽、永登、红柳园等地被残害至少500人;在西宁被残害2000余人,在青海海北地区、窑街峡、循化县、隆化县等其他地方被残害350余人.大批被残害原因:一是蒋介石暗中支持;二是"马家军"的愚昧残暴;三是"马家军"的强烈报复心理.  相似文献   

11.
从1937年3月中旬西路军失败至今,已过去了75年.涉及西路军的论述和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3月至1978年底,共42年;第二阶段1979年至2011年底,共33年.第一阶段,张国焘路线论占统治地位,但共产国际和陈昌浩当初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资料和观点有重要研究价值.第二阶段,随着新资料的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探讨,西路军研究有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具体内容可分为十个方面:1对西路军形成的研究;2.西路军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研究;3.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研究;4.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研究;5.对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6.西路军的功绩、历史地位和意义研究;7.对西路军的营救研究;8.西路军与长征的关系研究;9.对西路军战俘及流落将士的研究;10.西路军与共产国际之关系研究.对其加以述评,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路军遵照中央指示,在凉州、永昌一线建立永凉根据地,吸引了马家军部队以及大量蒋介石嫡系部队,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策应河东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西安事变时,西路军遵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安排军事行动,配合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党中央和军委指示西路军在临、高地带创造根据地.徐向前、陈昌浩坚决服从命令,令部队就地坚持.江泽民在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说:"他奉中央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指挥部队与敌人血战四个多月,有力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党史学界对红军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彻底否定“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了全新的结论。这的确是值得令人称道的好事。它不仅使辛存于世、漂落八方的原西路军战士得到了公正的待遇,而且,在党史学研究领域也带了一个活跃学术气氛的好头。但是,统观西路军史研究的结果,我们在拍手称贺之余,心中尚留一丝小小的谴憾——学术界在对西路军史研究中,特别是对西路军失败原因之“传统观点”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从1937年3月中旬西路军失败至今,已过去了75年.涉及西路军的论述和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3月至1979年,共42年:第二阶段1979年至2012年,共33年.第一阶段,张国焘路线论占统治地位,但共产国际和陈昌浩当初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资料和观点有重要研究价值.第二阶段,随着新资料的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探讨,西路军研究有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具体内容可分为11个方面:1.对西路军形成的研究;2.西路军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研究;3.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研究;4.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研究;5.对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6.西路军的功绩、历史地位和意义研究;7.对西路军的营救研究;8.西路军与长征的关系研究;9.西路军战俘及流落将士的研究;10.西路军与共产国际之关系研究;11.权威著作对与西路军相关内容的修订.对其加以述评,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路军司令部下设一、二、三、四局,分别负责作战、技术侦察、通讯和后勤保障。这是一般的西路军研究者都知道的。但是,在有关西路军的各种组织序列表中,却没有二局。这是为什么?1991年11月11日下午我就此访问了曾任西路军司令部三局破译科科长的吕黎平,他的回答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后,二局没有随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西渡黄河,所以后来组成西路军后也就没有二局。西路军三局局长宋侃夫的说法与吕黎平完全一致:“(1936年11月17日纪念十月革命大会)会后,徐(向前)陈(昌浩)找我和王子纲(三局副局长)谈话。由于二局没有渡过(黄)河来,首长要我们兼作二局的敌情工作,……我们才答应决心破译马家军密码。……大约用了一周时间,可译出敌台电报80%。”(引自《红军的耳目与神经》第243页) 至此,西路军没有“二局”的原因已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6.
陈昌浩与西路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昌浩与西路军●汉河对于西路军的失败,作为担任过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自然有他应负的责任。但在如何认识他应负的责任问题上,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在西路军失败后的50年间,人们总习惯于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归罪于陈昌浩,认为他不执行中央电示,而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西路军一直被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产物,西路军的失败也一直被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破产.陈云在上世纪30年代代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到新疆接迎西路军,并在上世纪80年代直接参与了弄清西路军的历史问题和为西路军恢复名誉的工作.他根据亲身经历和历史事实,指出西路军的行动是执行中央打通国际路线战略的具体步骤,"不是执行张国焘路线","西路军的失败也不是因为张国焘路线".陈云为西路军历史问题客观公正的解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西路军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西路军的失败是由于在河西走廊滞留时间过长。而滞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又是其任务的变幻不定所致:西路军在正式命名前,先是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该计划流产后,又奉命西进,并正式命名为西路军,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西安事变爆发后,曾一度奉命东返,以策应西安事变;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又奉命西进,占领甘、肃二州,并以一部占领安西;其后,中央又根据西安事变后形势的变化,一度命令西路军东近凉州。西路军之战略方向和任务的变化至少有六次之多,其中至少有四次与西安事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知,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失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西路军对西安事变也起了重要的策应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路军两万一千余人在河西走廊的失败,在中共党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延至西路军失败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营救工作虽不无缺陷,但从中央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是竭尽全力的,从而为党和人民保存了一批最宝贵的财富。营救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实际成绩如何?其中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迄今尚未见专文论述。拙文拟就上述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20.
西路军的形成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前苏联防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也是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生存、发展和抗日的需要,是中共领导的一致意见.历史的合力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是西路军无力同时完成的任务.西安事变发生后,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西路军的影响是致命的.西路军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并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