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澄清马克思哲学价值所在,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哲学维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哲学,所以应该重视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维度,应该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看待它,发展它,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前行,从来都不可缺少思想的力量。“三个代表”思想现在已经作为一种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三个代表”思想所蕴涵的巨大理论价值转化为巨大的实践价值,要靠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创造性的工作。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过程,也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运用的过程,因此,“三个代表”思想与权力价值的实现有着客观的内在联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理论上弄清楚“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与手中权力价值实现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一、在“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同时,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已经鲜明…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创造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创造活动。这种特殊的创造活动是通过艺术家特定的审美创造力结构实现的。创造力结构可分为三种形态,即创作性精神、创造性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而三者只有在与创造动力有机结合时才能完成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4.
德性养成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即人格价值,另一个是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主要是指德性的人格价值或人性价值.德性作为人格主体自身的价值,决定了德性是生命价值之源,这是德性内在价值的根本所在.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使人性更加完善、人格更加健全、交往目标更易达成、自我价值更易实现.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建立.它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成就个人与成就他人、成就人类与成就自然、成就身体与成就心灵、成就德性与成就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任何时期的社会建设都体现着人的价值追求,价值追求是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它决定着社会建设的方向,激励和凝聚着社会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建设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首先,社会建设体现着人的价值理想;其次,社会建设体现着人的价值认同;最后,社会建设体现着人的价值评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主体价值诉求不同,社会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和重点也就不同.所以,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的价值诉求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建设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环境和范式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迎接创新3.0时代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进行教育范式的改变.营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策略:一是尊重人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创新创造性思维,二是创新创业理论理念普及与价值共识构建,三是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实现校内跨界人财物顺畅流动,四是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环境建立开放型人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政府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每一个成熟的政府会基于自己的利益和认识,倾向于某一种价值选择.传统政府价值始终倾向于自由与平等,并在这种二元价值选择之间左右徘徊.跨越二十一世纪的前后数年间,西方政府对于自身的价值选择呈现一种新的趋势,即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模糊两种传统政府价值之间的冲突与对立,以期实现二者的理性融合.然而,当代西方政府价值的融合趋势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推动了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繁荣和理论重构,并为当代西方政府的"中间路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价值引导;但另一方面,这种融合趋势存在固有的内在缺陷,其中包括理论融合的方向性缺失、实践层面融合的模糊性、意识形态层面融合的局限性等等,这不仅饱受各方面的枇评,也对西方政府的实践活动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为此,正视当代西方政府价值的融合趋势,系统厘清其内在缺陷与不足,是推动其理论及实践向前继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必将对进一步完善当代西方政府价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刘宗碧 《创新》2021,15(2):17-28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特点,在于把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价值的理论对象并由此建立相应的理论范式,这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变革和科学超越的结果.这种变革,其中最根本的方面就是在学理上把价值的对象从客体的"实体"转为实践的"主体",即"现实的人".按照唯物史观,"主体"作为"现实的人"是生产的,即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价值现象产生于"现实的人"的实践之中,价值的理论对象只能是指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历史事实发生,它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价值事实,对它的认识需要在逻辑上实现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而这个"统一",是马克思通过"主体"内涵的重构和由此建立新的哲学出发点来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而实现的.在理论范式上,提出对现实关系的分析就包含了价值关系的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命题是"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因此,"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就是现实关系中的价值向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基于辩证法,从事物内在固有的必然联系的本质规定来看,价值就是人的实践展开出来的未来可能对现实超越(扬弃)的发展关系.唯物史观的各种命题或范畴都是蕴含了价值揭示的理论,它们既在"认识"上揭示了价值的规定,也在实践上规定了人的行动使命.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这个理论思维是指人在理性认识阶段中,把握客观世界的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型,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概括了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指辩证的思维和审美的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科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形式,是辩证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是人们为了达到对客观对象(即思维对象)的新认识和指导人们进行新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型。因此,这种创造性思维具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虽为一种规范性理论,但它并非纯然不顾及现实可能性的价值原则,相反它总是与事实性密切相关,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应对,因而离不开对于事实性的把握。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实关怀,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国思辨。政治哲学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所要规范的是现实政治生活,它的价值目标是达成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实现政治生活的良好状态,避免不良状态,而将理想状态作为一种范导性的参照系,因此它必须知道所要规范的政治之实际,知道它能够实际地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什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是否现实地存在,若不存在,是否能够被实际地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1.
蒙启红 《学术交流》2005,1(12):49-52
明确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建立经济法学范畴体系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而它却被理论界长期忽视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法应当具有的、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并满足社会主体对经济法根本要求的最基本的属性。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它的现实内容就表现出它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在各个部门法中,经济法最具有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要旨的资格。明确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选择,有利于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一起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共同实现社会关系的调整,确保社会主体各方利益和权利主张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与一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易或者政府管理将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直接体现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并将生态产品分为物质产品和文化旅游服务、与一般生态系统服务这两种类型,分别讨论了各自的价值实现途经。最后,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和政府管理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自然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可能致使它们之间相互冲突与对立.面对偏执于自然工具价值尤其是自然经济价值的人类中心论与执著于自然内在价值的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作出了思辨性应对,但缺乏现实指向和协调自然多元价值之间的具体方法.基于此,应立足于实用主义指向生活现实的立场,可利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模式协调自然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简约、明了的形式及时地表达了现代社会成员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普遍的利益需求。但是,知情权至今仍未在中国法律体系得到应有的确认和保障。本文从法的基本价值出发,研究了知情权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制约权力的价值、效益优化价值、促进正义的实现和民主进步的价值、及其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这对促进知情权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万远新  张铁军 《创新》2018,(2):28-36
完整的爱国主义是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有机统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在逻辑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文化认同根基;同时还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政治认同核心内涵,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儒家文化中的"忠恕之道"为现代爱国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政治理性与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嘉 《学习与探索》2003,2(3):35-40
政治理性的本质特征是 :在形态上 ,它是系统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 ;在性质上 ,它是以认定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等集体利益为特征的集体理性 ;在功能上 ,它是价值理性、理论理性、形而上理性、实践理性、工具理性等多种理性功能的辩证统一。要在政治行为分析基础上分析政治问题 ,就必须对政治理性的价值性质做出判断。就是说 ,政治学不仅需要建立政治理性理论──意识形态理论 ,还需要建立一种价值理论 ,一种能够为其价值判断提供价值标准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7.
伦理价值对事实认定的选择性表现为"纯"事实,即"是其所是"的抽象之所以可能,是受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认识目的和伦理价值机制亦即"应是其所是"所中介或选择的。从科学史上看,科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和科学研究传统的伦理价值的选择。伦理价值主体的意志自由对其科学自由具有选择性。从道德认识论视角看,科学理论研究主体的自由意志是一种思维的理智,是通过思维把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从而使自己摆脱偶然。从道德社会学的视角看,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主体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首先以作为担负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的主体而存在。伦理价值对于科学的选择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价值问题应该采取生存哲学的视角,原因在于价值关乎人类生活意义的实现.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用善恶评价的价值,与社会人伦关系结构、道德原则和规范、美德能够满足和促进人们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关.因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历史性地发展的,所以道德价值也有着历史性.而道德价值有一种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各个历史时代则具体化为当时的“好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和人的价值理论研究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的本质论理论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和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可以发现自然内在价值的实践依据,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发现价值的整体性、网络性、层次性和流动性等特征,发现更加丰富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技术创新把单纯的经济增长当作社会发展的目标,在发展的价值选择上也只注重商品的价值或物的价值而忽视人的价值.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人文的角度出发研究技术创新,是解决技术创新面临日益严峻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