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理解罗斯福对华政策本质的其中一把钥匙就是他的中国观。文章从两个方面对罗斯福的中国观作了分析。一方面,他重视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热衷于与列强争夺中国的各种权益另一方面,他视中国为弱国,视中国人为落后种族,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动辄以“大棒”压服。这反映了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2.
罗斯福对蒋介石的态度和他的对华政策息息相关。他执政时,日本已经开始侵华,一段时间里他对蒋政权作出援助的道义姿态,而主流是对日姑息。随着战事的发展,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之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罗斯福结合当前实用的短期目标与设想的长远目标,开始极力维护蒋介石作为中国领导人的形象,除1944年一段短暂时间里由于在战略方针和军事指挥上出现分歧而导致罗斯福对蒋介石采取压力政策外,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无条件支持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要恢复国家的体面和尊严,结束俄罗斯这种溃败的局面。──普京他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像罗斯福拯救美国那样拯救俄罗斯。 如果他能做到一点,那么他将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总统。 ──索布恰克  相似文献   

4.
云海 《山西老年》2010,(12):16-16
★1944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一位记者请他谈连任的感想,罗斯福很客气地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罗斯福先给了他一块三明治,记者感到受宠若惊,认为这是"殊荣";吃完后,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块,他觉得这是一种"恩赐";当罗斯福把第三块递给记者时,他盛情难却,感觉"勉强";当第四块三明治出现在记者面前时,他已经感到"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5.
弗来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尔引起争论的演说“边地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于1893年问世以后,西奥多·罗斯福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历史学家。罗斯福将特纳尔引以为同文,并赞扬他“归纳了长期以来杂乱流行的大量思想。”罗斯福当时虽然尚未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讨论西奥多·罗斯福的扩张主义思想与现实的对华政策之间的关系。虽然罗斯福有关外交的论述带有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作者认为,现实的国家利益仍是他考虑对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奉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积极推进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先与俄国后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中,他却一再抛弃“中国完整”原则。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露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8.
西奥多·罗斯福与排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罗斯福排华态度与政策的演变,分析了导致这一演变的内外因素。指出罗斯福的排华政策既与他本人的种族主义思想有关,也与美国排华势力的巨大压力有关.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发生前后,罗斯福倾向于执行一项较为宽松的排华政策,本质上是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保护美国在华利益不受损害,而非真的准备放弃排华政策。  相似文献   

9.
提起罗斯福,人们大多知道他是美国很有建树的一任总统。在他任职期间,尤其是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的政务和外交更加繁忙,几乎使他忙倒在办公桌旁。可他终究没有疲劳倒下、病倒床上,这其中的健身之道中重要一环就是他总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借集邮来松驰一天绷紧的神经。 1921年,罗斯福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致腿瘫  相似文献   

10.
罗斯福的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战时,罗斯福从他的外交理念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又基于对中国的深刻认识,适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提出了中国大国的思想,让中国成为亚洲的主要托管国,使中国成为他自由战略的最高范例和试验。罗斯福对华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通过战时在殖民地问题上罗斯福对华政策的改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实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弗来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尔①引起争论的演说“边地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于1893年问世以后,西奥多·罗斯福②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历史学家。罗斯福将特纳尔引以为同文,并赞扬他‘归纳了长期以来杂乱流行的大量思想。”罗斯福当时虽然尚未成为主要的政治家,特纳尔得到这样一位老资格历史学家的承认,是感到高兴的,尤其是在罗斯福那部“确凿可靠”、卷数众多的《西方的胜利》正处于最  相似文献   

12.
反法西斯主义是罗斯福的外交思想之一,也是他改革国际社会、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他的不妥协和平理念、无条件投降原则和消除军国主义计划对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战争的原因,加上他的过早去世,罗斯福的一些反法西斯思想和计划并没有完全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1933年即任后,采取急速果断的措施,将美国从大萧条崩溃的边缘,拯救回到稳定有秩的社会。正如著名的大政论家于罗即任六个月后所评说:“罗初即任时,我们是一群恐惧紊乱的民众,百日中我们又变成一个有组织的国家,自信自己能保持自己的安全及命运了。”(1958,小施莱辛格,22页)这昭示出当时的舆论是赞许继续旧的传统制度。后来的美国史学家,也多对罗推崇备至,他与林肯、华盛顿屡被选为前三名美国最好的总统.但他们三人当任时全受到很多攻击,可能以罗斯福最为尤烈.罗斯福采取的缓进净化资本主义,坚持联邦政府负责全民福利…  相似文献   

14.
正1933年,海军少将、探险家伯德决定第二次去南极探险,然而,资金短缺,无法成行。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总统罗斯福得知了他的窘境。罗斯福对他说:"我来帮你筹集资金。"他大喜过望:"多谢老朋友,快给我  相似文献   

15.
1938年的6月22日,美国拳击手乔·路易斯将在纽约与当时世界重量级拳王、纳粹心中的代表和象征——德国人施梅林激战:那时,希特勒疯狂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和迫害犹太人,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敏锐地将这场比赛和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比赛前,罗斯福在白宫召见了乔·路易斯。在简短的会见中.这位美国总统对乔·路易斯寄予厚望:“乔,我们需要你去打败德国人。”乔·路易斯激动了,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自己.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湘军的祖师爷和总头目。清王朝主要依仗湘军,残酷镇压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撑住清王朝将倾的危厦,除了他矢忠地主阶级的顽固立场、屠杀人民的残酷手段等因素外,也和他从实际出发的人才观有关。他的麾下麇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四十年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将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到了世界历史的前台,使他不能不对战争前面的和平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作为一个爬向兴盛顶峰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战时总统,罗斯福在他所描绘的战后世界的规划中,异常鲜明地裸露了自己的方法和目的,甚至今天人们在翻阅历史资料时,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显示出其帝国主义勃勃野心的那些戳记。人们就此加以评论和批判,这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连选连任四届的总统。在他任职期间,为了对付严重经济危机和法西斯战争威胁,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称作“新政”。“新政”的实施,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持久性的突出变化,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二次大战期间,罗斯福作为美国最高决策人,他的全部政治活动对美国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国际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斯大林称罗斯福是一位“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政治活动家”,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最强有力的一个人物”。对罗斯福的“新政”,同对罗斯福本人的评价一样,历来毁誉不一。有的誉之为一  相似文献   

19.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关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首次会晤的最重要成果,它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英美两国在政治上结成了同盟,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以及联合国的成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两国首脑对会晤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即罗斯福仅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与罗斯福亲自会面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诞生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  相似文献   

20.
曾景忠  梁之彦 《社区》2008,(5):50-51
民国三十四年二月,美国因为要苏联参战,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与史大林订了雅尔达协定。我们当时为着要打退压境的强敌——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据雅尔达协定,和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中苏条约。在谈判的时候,美国方面有人主张:“要结束战争,必须苏联参加,要苏联参加,他当然要提出对他有利的条件,等到他提出之后,中国政府应该考虑给他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