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工程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对科学知识、技术、工艺的运用。它在个体行为和系统实践的双重层面上试图理性地规划与管理社会变迁。区分了社会工程的两个主要分支,并且简要的探讨了每一种方法的内在矛盾。第一种方法基于行为主义和行动理论的生物/行为主义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矛盾围绕行为主义的先验宿命论和行动理论的先验自由意志论而生。第二种方法则指向社会系统和组织的科学设计与管理。这种方法的核心矛盾与结构主义理论的先验可控性和复杂性理论的不可控性相关。认为政策制订者、社会科学家应当摒弃对社会行为和过程工程化控制的追求,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背景下,以努力强化和系统化调节社会行动的能力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
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效能为目标,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通过化解社会要求与教育者、教育者与大学生、大学生的知和行等三方面的矛盾,呼唤基于精细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细化、量化、流程化、严格化和精益化的闭合动态循环控制来不断提升其效能。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转型期社会控制方式与不断分化的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矛盾。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庇护主义"和"法团主义"相混合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决定了社会控制方式的"排他性":在社会结构分化过程中,社会控制网络之外存在大量边缘群体、利益受损群体,他们更多地采取集体行动的策略。因此,必须突出社会利益分配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公共性,注重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并引导社会冲突走向有序化解决道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犯罪的演化成了一个与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迁徙自由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多发期,预防、控制犯罪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解决这一难题,犯罪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口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同的矛盾。经过20多年的人口控制,山东省人口出生水平正处在低生育率阶段,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目前,山东省人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主要包括:在低生育率水平下仍然继续增长的庞大人总量与人均资源量下降的矛盾,劳动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贫乏的矛盾,低发展型老龄化与高社会成本的矛盾,就业人口结构型过剩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矛盾。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公民面临旅游和定居的选择时,自身意愿越来越得到尊重。这使我们更加关注──城里人与乡下人,居民户口与农业户口,领导阶级与同盟军,是中国社会对人的身份和地位的分类,也是对人口进行控制与管理的依据。在上述相生相伴、相依相牵的矛盾统一体中,前者想变为後者,易如反掌,後者想变为前者,则难上加难。几十年来,我国的户口迁移制度就像混凝土构筑的堤坝一样,禁锢着人们的迁徒自由,但也有效地控制了市镇人口,保持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户口管制政策。户口迁移制度,就像混凝土构筑的堤坝一样…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时期相比,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控制面临着社会风险加大、社会失范凸显、社会控制手段弱化等一系列挑战,社会矛盾日益显著,适时调整或创新社会控制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有序变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是基于物质利益的矛盾,呈现出广泛性、暴力性、群体性的趋势;而政府和司法机关公信力不足,又严重影响干群关系。“枫桥经验”是以坚持群众路线为基础、坚持群防群治来控制犯罪的一种社会控制模式,且着眼于矛盾调解,与当前转型期处置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有内在的契合。借鉴“枫桥经验”,分析我国转型期社会纠纷的特点,可以理出当前我国犯罪控制的一般路径:以群众参与为基础,建立以人民调解制度为核心的预防体系,避免矛盾的扩大和纠纷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分配制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进服务意识,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普法教育,构建良好的社区法治氛围,为刑满释放人员创造回归社会的机会,开辟悔过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之后,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特殊的社会控制功能,成为我国社会控制的基本的积极的形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控制目标深化和社会控制行为弱化的矛盾。只有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特殊的社会控制功能,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社会处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凸现期。凸现的基本原因是:社会转型与利益的分化、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资源占有的结构性不平等;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多元性;社会活力的不断迸发与制度供给的不足;风险社会来临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多等。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机制是多元的,其中包括产权治理、收入分配治理、就业和社会保障治理、权力控制和政治参与治理、“劳”“资”“政”合作治理。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长期的,治理社会矛盾的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官员阶层与其他各阶层的矛盾,个体私营者阶层与其他阶层的矛盾,知识分子阶层与其他阶层的矛盾是有代表性的主要的阶层矛盾。社会体制的弊端,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科技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社会各阶层心理失衡,是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根源。完善体制,行政协调,法律规范,社会协商,舆论引导是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因此,我们当前的目标应是建设活力社会。加强社会控制是活力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整合是活力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只有注重社会整合和适度控制,才能保持社会活力,进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利用2003年度GSS调 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资源与机会、社会交往、社会评价、阶层认同 和职业流动上,阶层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一个不存在社会阶层,不存在阶层间不平等、阶 层间冲突或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控制阶层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建立起来的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对于研究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无疑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本文就以村民自治中所表现出来的乡村矛盾作为分析视角,来探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乡村矛盾的本质问题在于自治与控制之间的博弈。自治与控制之所以会产生博弈关系是由于我国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的非同步性决定的。在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建构的过渡时期,自治与控制的博弈仍然会成为中国市民社会其它自治实体顺利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矛盾是必然的但需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社会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矛盾双方没有就利益分配达成共识,而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促进双方达成共识的过程.共识理论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这一路径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即是制度构建,其突破口是改革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纠纷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和谐社会并非是指一个没有任何纠纷的理想"桃花源",而是指一个纠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社会.因此,及时、有效、妥善地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纠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矛盾纠纷不断涌现的过程.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更为激化,有些矛盾纠纷最终演变为非理性的暴力冲突,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基于对和谐社会内涵和构建思路的理解以及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关系的分析,就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了阐发.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免与汉语报刊的主体文化主导下的价值观和文化意义发生矛盾。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努力寻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的共同点,以使第二语言习得者通过汉语报刊阅读课程了解、理解、接纳当代中国社会和当代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8.
墨子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诸侯兼併战争频繁的时代。他以解救时弊为己任,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做了他那个时代所能做出的分析。可以说,他学说中的十大主张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而提出的,是为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提供的调解社会矛盾以求“刑政之治”的方案。墨子关于社会矛盾的观点,是他对历史观的一个突出贡献,为他同时代思想家所不及。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安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稳定才能发展。社会的安定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多种矛盾的解决。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效的社会控制,都是社会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正确分析与正确处理这些领域的矛盾,是促进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话语的社会 -历史性和对话性 ,话语者得以成为一个开放地存在于他人话语中和积极参与对话的话语者。话语者据此具有了存在性。话语者的存在性源自人的行为的社会 -历史性 ,唯一性、参与性和应分 (责任性 ) ,以及生活本质的对话性。话语者的存在性特征决定了话语者应当是平等的对话者 ,独断论的终结者和权威话语的颠覆者 ,以及真理的探索者和守望者 ,平等即成为话语者存在的前提。但平等仅是一种内在道德价值追求 ,因此它便与话语者自身的社会 -历史性因素 ,甚至意识形态等因素构成矛盾 ,故若话语者不将平等作为自觉追求 ,是否或如何使话语真正完全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 ,仍是值得语言学或超语言学 ,亦或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