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6月22日,针对学术界的剽窃、造假、浮夸等现象,教育部社科委一致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被写进了总则第一条。学术界有人对此《规范》做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为此,北京大学研究生索阿娣于2004年7月6日采访了《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索阿娣:(北京大学研究生。以下简称索)…  相似文献   

2.
由教育部直属的"211"大学长安大学主办的"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究会于10月7日-9日在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韩国、巴西、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香港的70余位学者.<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山东社会科学>、<唐都学刊>、<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陕西日报>等杂志和媒体也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涉及的领域比前几次关学研究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所扩展,其规模远大于前两次关学与南冥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时下,学术规范问题,已引起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为此,国家教育部专门制定并颁布了被学界称为"学术宪章"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然而,学界仍不断曝出知名学者剽窃抄袭作假之丑闻,甚至有些人还装扮成受害人模样而与真正的受害人对簿公堂,即便终以败诉为结局亦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4.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91年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差不多20年过去了.<社会科学研究>办刊30年,可以说是-个逐步赢得学界和读者尊敬的30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刊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大量有学术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先进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扶持学术理论研究的力量,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该刊注意学术争鸣,在推动中国社会科学走向成熟中起到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我自己亲身经历关于"价值中立"的争鸣,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学术资讯     
1.教育部将采取五大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在2004年11月教育部社政司主办的“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提出:教育部将在新的起点上,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五大措施,使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这五大措施分别是:第一,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学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教育部门科研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教育部将进一步发扬学术民主,科学配置研究资源,不断完善高校学科评价、学术评价、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以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云梦学刊》2004,25(5):11-12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  相似文献   

7.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二、基本规范(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  相似文献   

8.
<正>4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董晓波、胡波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新时代学术评价要有"三新意识"。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学术评价标准对整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到直接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亟须在学术评价体系和标准上正本清源,破除积弊,守正创新,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之路。  相似文献   

9.
<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读>一书,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写作已经完成.其间,作者进行了多项意义重要的学术工作,包括:确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共具有深湛哲学修养的领导人与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工作者共同创造的新哲学形态,对它的新实践论的理论硬核和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实践主旨作了揭示,对作为其理论核心与实践主旨的逻辑展开的学理体系、方法论和哲学精神作了论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创新的丰硕成果作了梳理.<自序>是对这些学术工作的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在<回族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题为<孟席斯"郑和首先环球航行"新说的影响和学术之争>一文,对英国郑和研究著名学者加文·孟席斯先生研究郑和的主要观点和三年多来学术界对其"新说"的讨论从三个方面做了评述:一是孟席斯"新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18日,"青年哲学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部举办了第二十次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求是>杂志社、<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光明日报>理论部以及中国城市出版社等单位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林建成主讲,田立年、刘文旋、刘啸霆点评.与会学者围绕知识社会学和认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来 《学术界》2005,(2):268-278
教育部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 ,经过 3年多的反复研究讨论 ,数易其稿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投票一致通过 ,并向社会正式公布 ,以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 ,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项学术研究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 ,学术“失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理论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围绕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以及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学术规范问题,王岚同志撰文进行了分析(载<现代教育报>2004年11月10日),提出"标""本"兼治思路,阅后感到意犹未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愿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3月18日至19日,"生态美学:文献基础与理论拓展"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济南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生态美学是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应运而生的美学形态,如今已成为我国学术领域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形态,并与国际学术界的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英美分析哲学环境美学形成三者交流对话的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延续至今已有15个年头.1991年《学人》丛刊创办伊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人》主编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随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的《学术史研究与学术规范化》这两篇文章已经明确提到了学术规范的问题①,这一讨论的视角当时是与对学术史研究的提倡相关联的.2002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6月又专门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也有学者以个人名义对学术规范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建议,例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提出了学术引用的10条伦理规则.其间的纷争暂且存而不论.时光流转,2006年12月14日,《新京报》和《光明日报》分别刊登了《北大教师学术造假可开除》《北大出台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回顾与展望:共和国文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文学评论>编委会在古城扬州召开.<文学评论>部分编委、编辑,以及来自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的学者60余人汇聚在美丽的瘦西湖畔,围绕建国六十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发展的脉络、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未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进行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切磋.  相似文献   

17.
阅读<江海学刊>.从1983年至1989年我分别在吉林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期间,由于做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与从事学术研究的需要,我开始大量阅读一些学术刊物.在当时,除了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以外,<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和<人文杂志>等省级学术刊物影响比较大,自然这些刊物就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语言学会是一个连续多年被评为天津市社科界先进学会的严肃的学术团体,其成员包括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语言学家,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人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多人多次获国家和市政府奖励和表彰,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数十人.为了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号召,维护学术规范,加强学术批评,反对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常务理事会决议,本会秘书处在学术批评网上揭发批评了天津外国语学院沈履伟的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于2019年11月29日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以及个别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主编、社长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与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介绍"没有论文的世界级大科学家"李登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27日),使人感触颇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空前活跃,每年都有大量成果发表,然而在国际上尚没有得到多少承认."成果丰硕"而水平不高的尴尬,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学术浮躁心态所产生的学术行为的失范,而其背后则是有待完善的学术规则和相关制度所营造的不良学术生态环境下的学术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