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同志在分析荷马诗的战争观的文字中认为,史诗的思想是“歌颂战争”,理由是荷马时代“生产力非常低下,因此劫掠财富比生产财富更容易,也更为‘光荣’”,这种观念“是与当时社会发展形态相关联的”。凡此观点,我们且称之为“歌颂说”。 纵观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全部内容,特别是贯注于其中的人类感情,我们认为,“歌颂说”似有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这一阶段最高的文学成就。这两部史诗,相传为公元前九至八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辑而成,史称“荷马史诗”。由于“荷马史诗”根植于口头文学,又以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为其背景,所以,中外学者在论及该史诗时,对于史诗中诸事件的时间起迄问题颇多争议,尚无统一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相传盲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故事、短歌整理而成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两部杰出史诗,是欧洲远古文学的丰碑。它以生动的情节,壮丽的画面,反映了公元前十二世纪至八世纪希腊社会生活,展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天性的纯真。同时,史诗以它博大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哺育了后代无数的文艺家。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称自己的剧作只是“荷马大筵席中的几样小菜”;德谟克利特认为“荷马,赋有神圣的天  相似文献   

4.
荷马史诗情节动作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的两部不朽的史诗杰作。它们主要以约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发生的特洛亚战争为历史背景或创作题材,广泛而又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希腊“英雄时代”的战斗生活、海上历险、劳动情景、社会制度、道德习俗和神话传说等等,以其高超卓绝的诗艺“把我们带到真正史诗的艺术世界”的顶峰。数千年  相似文献   

5.
《浮士德》是歌德的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悲剧的写作几乎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具体说从1774年至1831年间,总共花费了近六十年。歌德曾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那么《浮士德》当是其中最伟大的段落。而且是他关于自然(含社会),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的自白,一直响彻在德国与世界上空。《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五篇属于《大雅》的祭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它们反映了周族起源、发展以至建国的情况。我国的《诗经》研究学者一般都把这五首诗称为周代的史诗。如冯沅君《诗史》称这五篇为后稷传、公刘传、古公亶父传、文王传、武王传。她将《小雅》的《出车》、《采芑》、《江汉》、《六月》、《常武》五篇种族战争诗和上五篇诗合称为“周的史诗”。她说:“这十篇所记大都周室大事,东迁以前的史迹大都备具了”。再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称《大雅》的五篇诗为”民族史诗”,称《小雅》的五篇诗为“具有史诗因素的诗歌”。他说:“如果把这些史诗有次序地排列着,那末东迁以前的周民族历史,就可以看出一个线索来。”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校园里,研究生的导师被自己的学生称作“老板”,这个时候导师的角色因为不仅仅是一个老师;那么工作时期,“老板”是不是可以当作“导师”?在荷马伟大史诗《奥德赛》中,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奥德修斯在返回其位于伊萨卡岛的宫殿途中历经艰难险阻,所有妖怪,危险的漩涡、女海妖和食莲者,都扬言要破坏他的旅程。但奥德修斯至少会觉得安慰,因为他留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论的史诗,仅限于马克思所说的史诗的“古典的形式”;或黑格尔所说的“原始史诗”.作为叙事诗的特定种类,它“反映全民族精神的全部观点”,“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这样的原始史诗,在古巴比伦,印度和希腊发展出它们的典型形态,用来比较常被称为汉民族“史诗”的《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可以看出后者不该享有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公元的427—347年)以前,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散见于哲学家的著作及诗人的形象描绘中。它是古希腊文艺思想发展的起点,对柏拉图以及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粗略的叙述和评价,力求得出与史实相近的结论.荷马史诗与《神谱》的文艺思想荷马史诗主要反映了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记载了许多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后,这些故事传说就在小亚细亚希腊流传,到了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相传由一位名叫荷马的盲诗人综合加工,编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再经过世代流传,到公元前六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两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共同编辑的《世界古代史论丛》第一集由三联书店出版了.《论丛》编者在“小引”中说,“我们的任务是垦荒播种,从零做起,脚踏实地,不务空言”,这是编辑本文集的指导思想.本集所反映的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世界古代史科研工作者“垦荒播种”取得的可喜收获. 本文集系一九八○年春集稿的,全部约有十七万多字,共收七篇文章,附有大量图表.这些文章是:《三十年来的古人类学》,《近三十年来前陶新石器公社的发现》,《西欧封建社会研究近况》,《荷马问题及其他》,《论黑劳士制度》,《苏美尔王表》  相似文献   

11.
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三分法”的依据,他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既可以象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段,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这就是叙事、抒情、戏剧最早的分类。之后,亚氏便成“楷模”,引导学者们进行了二千多年的“三分法”观照、研究,其深入、充分乃至独特,令人为之瞠目。  相似文献   

12.
一、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周民族史诗是“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者受西方诗歌理论的影响而对《诗经》内容进行的新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这个概念,并将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戊刷,黑格尔因承其说,并在《美学》中将史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详加论述。生前并没有见过《诗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的文明古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訶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等。而古代中国却找不到这样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按:本文所用的“中国史诗”概念,均指汉民族史诗)华夏民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最早说中国没有史诗的是黑格尔:“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美学》第三卷下册第170页)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14.
被马克思称誉为“高不可及的模本”的荷马两大史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处在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古希腊人民的生活、斗争、道德观念和理想。它们所反映的时代距离我们很远了,可是“人类最美丽地发展着的人类史的童年为什么不该作为一去不返的阶段而永远发生吸引力呢?”①荷马史诗至今仍给予我们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满足,而对荷马史诗的研究至今仍是欧洲文学史家关心注目的课题。但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必须要对古代社会和古代生活有正确的了解,许多荷马研究者由于世界观的缺陷,未能掌握先进的马列主义的历史观和文艺观,却又使荷马的研究不能突破陈规.本文仅是作者根据学习荷马史诗和一些马列主义著作的点滴体会,试图对《奥德赛》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提出一些粗见,因手头资料有限,见闻孤陋,谬误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劝人读一读黑格尔的《美学》,并且说:“只要您稍微读进去,就会赞叹不已。”黑格尔《美学》中论及史诗的部分,就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对史诗特别是希腊史诗作过深入的研究,有许多著名的论断,并根据希腊史诗所反映的希腊原始社会,对原始社会史作过许多精辟的分析和论述。黑格尔对史诗特别是希腊史诗的研究当然不能同马恩相提并论,但他也有相当系统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壳中脱颖而出。恩格斯把他的美学体系比喻为一旦建筑物建成之后就应当拆去的“脚手架”,拆去之后我们就可以“从不正确的形式和人为的联系中找出正确的和天才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古今之争时期的重要思想家,维柯呈现出相当复杂的思想面目。这一复杂性尤其体现在《新科学》一书对荷马问题的关切上。意图继承培根创建人类社会科学研究新方法理想的维柯,试图通过重述荷马问题以寻找一种全新的、适应民主社会的普适性法则和研究方法。因而荷马问题是维柯与古典政治思想的尖锐分野点,凭借将“新荷马”塑造为民俗智慧的化身,维柯将民俗智慧与玄奥智慧并举,奠定了即将到来的民主社会的新立法原则和思想特征。而通过解析荷马问题在维柯《新科学》中独特的文本位置并以此为线索呈现维柯思想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理解民俗智慧取代玄奥智慧成为民主时代的思想特征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上众多的史诗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个性和特点,然而使人大感惊讶的是,如果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在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存在许多类似。史诗中为什么会出现和怎样出现的类似?显然,这值得我们加以探讨。下面重点就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霍岭大战》之部中的荷马模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荷马(Homer)史诗是欧洲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是古希腊人对英雄人物的赞歌。经过口头流传,到了公元五世纪左右才用文字写成定本。这就是今天在世界广泛流传的《伊利亚特》(I Lad)和《奥德赛》(Odessey)。荷马史诗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广阔、深刻的,代表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之为荷马时代(见 B、C 塞尔格叶  相似文献   

19.
用现代观点诠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不同意认为《物色》篇位置排列“有误”的观点,认为目前的《物色》篇的位置暗含了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物色》篇提出的“阴阳惨舒”说揭示了人的心理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同构对应”和“物我交感”,也说明了自然景物是文学本原之一。本文认为“阴阳惨舒”说、“联类不穷”说和“情往似赠”说等三说,可以看成中国古代“绿色”文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古希腊“荷马时代”的社会性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有过明确的论断,所以,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荷马时代,就是军事民主制时代,在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史分期中,属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长期以来,无论苏联史学界还是中国史学界,举凡通史、专著和论文,只要有所涉及,无不恪守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