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尉  王丹 《领导科学》2023,(1):110-113
数字化协同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平台的嵌入给予不同治理主体更广阔的信息互动空间,通过标准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减少治理主体在使用信息过程中的成本投入,通过物理技术破解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屏蔽障碍。数字协同治理模式创新的根本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度与依赖性的充分利用。政府在数字化建设中应从技术层面提升政府内外的资源使用效率,从标准层面规范感性化的多元意见反映,从认知层面助推数据化的共识成型,提升共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最本质特征。协同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治理范式,它的有效开展和秩序构建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引领和支撑。当下社区治理机制中存在党的组织基础薄弱、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弱化、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惰性增强等导致协同失败、治理失效问题。中国共产党要深入推进社区协同治理,必须遵循主导性、协同性、制度性等原则,从政治认同、主体协同、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实现党组织与社区各方共同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旨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建设与体制改革浪潮。但边缘与主流、个体与群体、异质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和意识冲突,增加了政府推进基层治理的难度。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平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政府要着力加强社区认同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在基层多元治理网络中发挥其价值引导、规范约束、组织动员等功能,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4.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国内学者近两年对城市社区治理进行了见仁见智的探讨。文章主要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国家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以及国家-社会-市场三种力量间的冲突与协调等四条路径对近两年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综述,学界已就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多中心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等达成共识,协作治理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探究了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多元参与路径短缺和社会治理保障滞后等多个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在社会治理中,要始终坚持党委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和促进社会公众多元参与,从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突发事件下,社会治理面临社会秩序协调和失衡并存、社会情绪乐观与恐慌交织、社会关系和谐与分层共生的现实境遇。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实践进路。为此,要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隐蔽"到"公开"、从"自发"到"自觉"的治理转变,激励多元主体参与,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韧性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及治理体制的基础。我国社区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保证基层社会活力以及实现基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国外城市社区治理3种典型模式的具体做法并总结经验,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办公室业务》2022,(20):12-13+75
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是整合城市社区治理资源、统筹解决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系统性工程,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体现。坚持党对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已成为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构。当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经验为参考,构建协同治理模型,从制度协同、畅通渠道、人才赋能、完善评估机制及加强宣传等角度探讨多主体协同治理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大量流动,我国社区治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此外,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传统的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社区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文章从社区治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讨论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以期提高新时代社区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制度主义分析的框架下思考瑞典"学习圈"模式对中国社区治理的借鉴,应考察一下三个方面:如何解读瑞典学习圈模式;通过明确治理主体,调节社区治理制度供求关系,推动制度变迁,实现社区治理制度均衡;勾勒中国社区未来治理蓝图,借鉴学习圈经验,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当今国家治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的社区治理或者说是我国的社区治理仍是在国家的统治下开展的,那么,在国家统治下究竟需要构建怎么样的社区治理模式或者说如何协调好国家统治和社区治理的和谐发展,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是数字社会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技术能够成为传统社区治理创新甚至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嵌入社区场域的底层逻辑存在偏差,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场域尚未实现真正的赋能,针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只浮于表面或只限于部分领域,甚至没有赋能只有“负能”,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实际成为社区在数字化转型板块的新增任务,并没有成为推动社区发生变革式增长的驱动力量。为此,实现数字技术对社区治理的有效赋能,就要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发挥技术整合资源的真正价值;秉持以人为本动机,提升居民治理的主体地位;明晰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的兜底和保障作用;激活多元治理要素,提高协同治理的层次与效能。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多元治理模式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产品的治理模式直接影响公共产品治理的绩效。与公共产品治理的单一模式、二维模式相比,多元治理模式是最有效的。现存制度中的某些弊端直接影响多元治理模式的有效运作。在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多元治理模式有效运作的制度需求进行制度创新,这是充分发挥多元治理模式在公共产品治理中的作用的前提,也是在公共产品治理过程中实现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促成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系统变化,"过渡型社区"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显现。"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复杂情状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三大治理难题: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流动人口社区融入困境以及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整合困境。基于对居住主体的细致区类,探究有机整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并促成治理行为优化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政府单一主体的监管体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治理的需求。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多元治理模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文章从政府转变角色、企业加强自律、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及各方协调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体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建筑领域是智慧城市最基本单元,智慧建筑建设长期存在问题。依托协同治理视角,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提出在政府主导下,以数字化平台建设赋能,多元主体协同的智慧建筑建设管理新路径。通过区域级智慧建筑管理平台、协同机制、保障体系、沟通平台,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动力,催化协同过程有序进行,对实现智慧建筑协同治理效果提升,进而可持续推动智慧小区、智慧社区乃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以及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町内会是日本的居民自治组织,类似于中国的居委会,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探索,町内会在构建协同治理机制、组建町内会联合会、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广治理经验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于海南省推进居委会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海南省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机制、组建居委会联合会、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等措施破解居委会社区治理困境,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改变了乡村社会治理的传统环境,也使得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参与、信息传递、社会监督等有了积极改观。但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层面来看,乡村治理创新还有诸多问题和困难亟须解决。为实现新媒体应用与乡村治理创新的有效契合,应加快新媒体环境下相关治理主体自身建设,促进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形成,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治理服务平台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出发,通过对社区类型的分析,找到更加适合社区本身特性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