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镇弱势群体自我封闭的诱因是生存环境的压力,根源是个人心理的承受力,这与其弱者地位是互为因果的。他们的自我暗示主要属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弱者默认的自我暗示;而心理预期的实现程度对其价值观念产生着重大影响。他们并非天生的弱者,只要端正心态,抓住机遇,大部分是能够走出困境的。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弱者的犯罪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弱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具有经济状况的贫困性、精神情绪的低落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社会弱者犯罪的主体是残疾人、灾民、下岗失业人员、城市农民工,犯罪种类主要是侵犯财产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重新犯罪率高.其犯罪根源在于社会,而不在社会弱者自身,因此,对社会弱者的犯罪控制应着眼于非刑罚措施即社会扶持.  相似文献   

3.
部分弱势群体产生"仇富心理"的原因及其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欣 《中州学刊》2007,(5):109-111
仇富心理是当前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其滋长蔓延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若任其发展,必将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富;转移财富、帮扶弱者;遏制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培育富者文化等措施化解一部分人的仇富心理。  相似文献   

4.
王莉 《云梦学刊》2003,24(1):104-106
自卑与敏感、狭隘与嫉妒、心境不良、自虐与自戕等是林黛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她所处的环境因素与自身个体因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保护弱者是尊重人权的需要,是团体生产与生活的要求。有效的弱者保护,有助于克服人性弱点,充分尊重个体的选择。就具体方式而言,弱者保护制度应当结合公法与私法,整体、综合地设计和规划。在私法中规定弱者保护的制度,功能在于为私法自治提供道德底线层面的保障,若制度设计得当,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为弱者提供保护。具体而言,在民法典中,应当从交易公平、所有权的社会责任与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等方面,强调弱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主张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保护自然环境,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强调为了尊重自然存在物本身固有的权利和内在价值而保护自然环境。从心理分析视阈上看,这两种对立的生态伦理观都表达着人类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人类中心主义属于自恋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是自虐伦理,二者均扭曲了伦理的本质。生态伦理作为成人、为人和做人的内在要求,作为对人之为人的担保与承诺,是人类自我完善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胡玉鸿 《江海学刊》2014,(2):125-132
人的尊严不仅是现代法律的伦理总纲,更是弱者权利保护的制度基础。人的尊严为弱者权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前提,它通过人的平等、体面生活以及不受歧视,证成了弱者权利保护的必要;人的尊严是弱者权利的推演基础,正当生存权、人格尊严权、行为自主权、私域控制权等,均与弱者权利的落实密切相关;人的尊严也是弱者权利发展的精神动力,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法都是本着人的尊严的理论,充实和完善弱者权利保护的各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平 《人文杂志》2012,(4):172-176
在当前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农民进行利益表达与维权抗争比较经常的策略性行动。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底层视角与理论试图探讨传媒作为弱者的武器和策略选择何以可能、作为弱者武器的传媒何以可为、作为弱者的农民媒介表达何以可行这样一些问题,从而弥补了学术界在底层社会与传媒之关系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正始士人审美情趣的产生是悲剧性的.从发生学来讲,与儒、道审美情趣是其价值取向的自然呈现不同,正始士人的审美情趣是其价值取向与行为悖离的结果,是发泄苦闷、痛苦的手段外现.从功能学看,这又使他们走向了自虐、自欺与自我麻醉,更加重了他们追求自由的痛苦,使其审美情趣的悲剧性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保护弱者政治监督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弱者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政治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弱者政治监督权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受到很多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弱者政治监督权保护的实践和整体效果看,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把弱者政治监督权保护落在实处,让弱者真正享有和充分行使政治监督权,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监督体系、加强保护弱者政治监督权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弱者政治监督权行使的机制、渠道和形式,探索弱者政治监督权保护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论城乡分化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制度的失误,是由这些制度作为一种来自农村外部的规划与农民自身的实践知识或智慧之间的张力决定的.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城乡和谐,既不能过高估计外部规划的能力而陷入极端理性主义的自负,也不能忽视作为弱者的农民自身的实践知识或智慧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在城乡过度分化的基本前提下,要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啮合外部规划与弱者的智慧,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自然原因,弱者产生的社会原因更受关注,弱者在权利享有、实现、救济上的弱势地位是造成他们弱势并导致这种弱势境况恶化的根本原因。经由法律所生产出来的弱者,同时又成为法律的调整对象,类似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而弱者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往往也是"弱肉强食"逻辑的再生产和结果取向的功利哲学的再生产。旨在保护弱者的法律制度若设计不当,不仅会出现非保护对象的对策行为或者"溢出效应",还可能会导致弱者更弱的制度陷阱。相对于给予弱者以特殊的照顾,作为公平正义之保证的社会体制更应优先被关注,实际的不自由和对权利的普遍侵害才是弱者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丽 《江汉论坛》2005,(4):131-134
文章认为,长篇小说<耻>的男女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显示了他们作为"弱者"的心理层面,而这种"弱者哲学"则使读者观察到人类的根本性的生存境况,从而对当代南非人的生命体验有了更为深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失独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物,因独生子女死亡而使其父母在中老年成为孤寡老人。对这一人群的社会工作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抚慰以及其他物质和精神的服务递送。本文以T市Q街道为期三年的"针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精准帮扶工作"为例,使用行动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社工人员同时介入、进行项目干预,帮助失独者提高自信、从失权失能的弱者转变成为主宰生活、增强自我掌控感的强者。  相似文献   

15.
近代民法以前,债务人是弱者,法律倾向于保护债务人.然而到了现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纠纷案件的类型和数量不断上升,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对立处于失衡状态,债务人欠债不还处于强者地位.债权人却处于弱者地位.本文拟就这种现象,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本体的存在 ,外在的他者 ,内在的自我三个角度对鲁迅作品《野草》进行文本分析 ,将《野草》所体现的鲁迅式的哲学底蕴归结为对存在的根本性否定和反抗、对外在他者的仇恨和拯救、内在自我的分裂和对立 ,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鲁迅的原罪意识、受难意识、否定意识、拯救意识、自虐倾向等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7.
农迎春 《河北学刊》2006,26(4):131-133
蘩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物质生活的富有、精神生活的贫困导致她成为肌理病(忧郁)和心理病(偏执)的共生体,其症状最终表现为疯狂的欲望和“雷雨”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以及个体生命力的创造性与破坏性力量相兼相制而显现的深刻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爆发速度快、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社会控制难等特征,它的频繁出现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态。要想准确分析把握网络事件,必须探究事件背后隐藏着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寻求有效的对策。对归属、尊重和公正的追求是网民参与网络事件的心理动力,注意、认同、互动、极化构成了其逐步深入的心理过程,刻板、匿名、同情弱者、逆反等心理效应在事件演化、扩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通过调节收入差距、促进政治参与、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本体的存在,外在的他者,内在的自我三个角度对鲁迅作品<野草>进行文本分析,将<野草>所体现的鲁迅式的哲学底蕴归结为对存在的根本性否定和反抗、对外在他者的仇恨和拯救、内在自我的分裂和对立,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鲁迅的原罪意识、受难意识、否定意识、拯救意识、自虐倾向等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20.
立法在“分配正义”时,不仅追求社会最大利益的实现,同时也倾斜保护弱者,以维护社会实质公平。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责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是倾向保护弱者的法律,然而立法的价值追求能否真正实现,有赖于法律的具体实践。通过某省基层法院4563份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保护弱者的法律案件中,弱者获得了较高的胜诉率;特别是相对于中立性法律领域而言,弱者在保护性法律案件中获胜的优势明显。因此,立法保护倾向改变了弱者和强者在诉讼中的力量对比,部分推翻了“强者更容易胜出”的结论,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