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外贸经济效益的内涵与外延外贸经济效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投入外贸领域的资源和劳动与由此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之比。这种比例关系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和实质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程度,其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利用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输出本国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输入本国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实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另一方面,输出本国相对富余的产品和资源,换回本国所短缺的产品和资源,实现实物形态上国民经济均衡,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最终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值。因此,外贸经济效益的…  相似文献   

2.
<正> 在近年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在晚年放弃了“亚细亚”这一概念的说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流行。这派意见认为,“亚细亚”概念是马克思的早期用语,是当时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一种称呼。这一概念“只是马克思在他几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国内史学界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以五四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一种认为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中国现代史的起点。①我同意后一种意见。现略谈浅见,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是否认识原始社会,对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马恩在初期尚不知道有一个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另一种意见认为,马恩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他们对原始社会一开始就认识的。许道勋、赵克尧二同志在《关于马克思对原始社会史的认识过程》(刊《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一文中,又持后一种意见,批评前一种意见。读后觉得,许、赵二同志的论据难以成立,论证矛盾重重,其中涉及如何实事求是地进行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也有进一步辨明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云南大理州财办、中国商业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西南民族贸易史与中国商业史专题研讨会”于4月6日至13日在大理举行,会议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经济干预政策。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干预是指封建国家利用行政权力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实行的控制政策。另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干预是指封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国家都实行干预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除司马迁主张绝对放任外,都主张程度不同的干预政策。其内容包括:(一)促进经济发展,这里又包括  相似文献   

7.
当前,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异化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种意见认为,《形态》已抛弃异化概念,对异化采取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形态》的异化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异化思想的简单继续。第三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形态》发生了转折。我认为,第一种意见是与事实不符的;第二种意见不够准确;第三种意见无疑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了。但是,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转折?是什么性质的转折?为什么会发生转折?等等。这些都仍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谈一些粗浅看法,恳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8.
美国哲学家杜威对价值哲学有重要贡献。他肯定价值的存在 ,主张从效果、结果所具有的内在性质去界定价值 ;批评一些学者崇尚理想而轻视手段的思想 ,强调手段价值的重要性 ;认为价值也是一种事实 ,即“价值事实” ,评价是一种判断 ,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和物理判断一样都是科学判断 ;认为实验法用于价值评价 ,有助于铲除唯心主义 ,主张用实验结果作价值标准进行评价 ,这是他对价值哲学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就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对象和社会主义的标志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社会主义的体系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体系应包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农民、战略策略、国际主义等问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社会主义体系是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部分。会议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的标志。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标准有二条:(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以民主集中制为准则的无产阶级专政。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山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和五年級学生就“錯誤思想从那里来?”的問題进行了討論。討論中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錯誤思想来源于实践,另一种意见认为錯誤思想不是来源于实践。主张第一种意见的人认为,“任何认識(当然也包括錯誤思想在內)都是从直接經驗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我国外贸代理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代理是国际贸易的一种经营方式。自从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在我国推行外贸代理制以来,打破了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隔层,促使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外贸公司(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内涵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与政治主张中的伦理诉求及价值关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针对当时德国极为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写作了一系列政论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内涵着丰富的伦理诉求和价值关怀,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早期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框架.其出发点是对社会贫苦阶层的道德同情和道义支持;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哲学干预现实以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的合理化;其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人的本质,是判断国家制度善恶的标准,具体体现为国家、省等级会议(法律)、行政当局的应尽义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就中国法制史的整体研究,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期有益于这一学科的改革和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从一九七九年法史学会成立大会的讨论和近几年的研究看,对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制度的发展史;另一种意见认为,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历史,两者并重,甚至主张改“法制史”为“政治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几个理论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比较普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是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列、并行的三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书中并没有讲这三种社会形态有先后继承的关系。近年有的同志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同一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同类型或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的研究,历来分歧颇大.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重新提出和研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时,分歧和争论仍很大,特别是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问题的分歧和争论更大.近年,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越来越多.一些人不仅坚持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只是指消费资料归个人所有,而且推论说,如果认为这里包括生产资料,那就等于主张私有制,就是为主张私有化的人提供理论根据;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只能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并以此为根据认为当前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国有资产分解,分配到每个人手里(在价值形态上),以实现个人所有制.此外,也有的人为了避免“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被用来为重建私有制辨护,而回避这种提法,或者甚至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提法说成是马克思的疏忽、误用或某种借用,而否定这一提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论都涉及到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解问题,也涉及到改革的方向问题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深入系统地重新研究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评性分析。鲍德里亚认为劳动概念是政治经济学创造出来的 ,当马克思以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潜能规定时 ,马克思的理论恰好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鲍德里亚面对的对象是青年马克思处于人本学影响下的劳动概念 ,并将劳动的实证化理解作为补充 ,因此他虽然揭示了劳动“价值”论中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容 ,但他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评却是一种理论上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马克思并不主张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只存在一种划分方法。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多种历史分期标准,形成相应的历史分期模式,以满足不同的理论体系的需要及具体阐述的灵活性。本文即以此为论点,探讨一下马克思的三种历史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9.
《墨子·经说下》“为屦以买衣为屦,夫与屦也”条,一向被认为是《墨经》中极难读难解的文句之一。迄今为止,在已刊行的墨学著作和论文中,对这一文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而其关键在于对原文“为屦以买衣”的“衣”字的校释上。一种意见主张改“衣”为“不”,另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列宁称之“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时间和标志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尚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一八四四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二种意见,认为是一八四五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种意见,认为是一八四六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笔者浅见,第二种意见是切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