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唐代诗格之“势”的源流演变及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诗格之"势"的产生具有深广的文化渊源,它随情而生,具有极强的变易性,受制于作者的构思与诗之体式,关乎作者的生命力,表现于诗歌则呈现为内在的情感力量与语言气势.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相对盛唐诗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风骨的变化。本文具体地描述了中唐韩孟、元白两大诗派的诗歌在风骨上的变化情况,并从诗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审美观念、构思方式等方面对变化的原因作揭示。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被概称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这一文学范畴的实质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强烈的现实主义、高扬的政治理想、突出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而诗歌形式自身的发展和极富特色的文学语言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但成为后代诗歌革新运动标举的旗帜;而且被后世文人作为创作上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4.
萧莛父对“道家风骨”的现代诠释,正应合了他所力主的“早期启蒙说”。从生活层面上看,“道家风骨”体现为一种隐逸、包容的达观气度;从思想层面上看,表现为一种独立于权威和主流之外的异端思想;从政治层面上看,表现为一种刚正不阿、反专制的批判精神。萧莛父对道家思想这一性格的揭示,顺应了世界范围内民主改革的时代潮流,也代表着人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宽容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深受理学精神的熏陶,极为重视个体道德生命的完善,绝不苟且行世.鲁迅晚年连续写了七论"文人相轻",意味着他在精神归属上由早年赞赏的异邦新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回归.鲁迅无疑是"文人"传统在现代中国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6.
关于陶渊明诗的风格,长期以来人们更多注重他平淡的一面,而对钟嵘所说的陶诗"又协左思风力"有所忽视,我们从陶渊明的思想经历、诗歌创作等方面对陶诗进行具体分析可知,陶诗中的确有一种风清骨峻、豪放有力的别样美.  相似文献   

7.
秦观词略论     
文章结合秦观的身世遭遇,就现存七十多首秦观词,从"言情"、"述愁"及"感旧·怀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论述,指出秦观作为北宋词坛婉约词派大家,其词不仅具有较为充实的内容和积极的进步意义,而且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情辞兼胜"的独特艺术风格,把婉约词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其贡献和影响是其同时代的任何婉约词人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传奇小说“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指出了唐传奇的三个主要的艺术特点:“作意好奇”、叙事委曲、语词华丽。然而唐传奇中也不乏风格刚健、精炼简约、颇具“风骨”审美特征的小说。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萧萐父对道家风骨的现代诠释,正应合了他所力主的早期启蒙说。从生活层面上看,道家风骨体现为一种隐逸、包容的达观气度;从思想层面上看,表现为一种独立于权威和主流之外的异端思想;从政治层面上看,表现为一种刚正不阿、反专制的批判精神。萧萐父对道家思想这一性格的揭示,顺应了世界范围内民主改革的时代潮流,也代表着人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宽容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老友》2011,(1):10-10
马寅初是中国思想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怕坐牢、为了坚持真理而不怕牺牲的伟岸风骨,让人敬仰。  相似文献   

11.
初唐绝句萌芽形成,中唐繁荣,晚唐至宋初基本定型,不同时期的绝句呈现不同的特色。苏轼是继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后大量创作绝句的诗人。他的绝句在宋代自成一体,自具特色。苏轼创作的绝句数量众多且绝句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多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就苏轼绝句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刘熙载提出:"宋子京词是宋初体,张子野始创瘦硬之体",陈廷焯也曾指出:"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张先词的应社体性质,标志了词体从艳科应歌写作向士大夫生活写作的转向。在写作方法上,张先体也最早显示了词体的诗体属性,完成了由女性虚拟想像写作而为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写作,实现了由描写式向叙说式的词体句式转移等。张先体的"瘦硬",是在尊重词体别是一家内在规律之下相对而言的"瘦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手工业时代的审美特征的反思,指出了简洁风格是技术进步创造的,是符合潮流的一种本质上的新的追求.论述了简洁风格的利弊,指出新的工业化成衣是"服装服务于人"这一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红楼梦》可以看出,曹雪芹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无论行文、遣句,还是撰写诗词,大到篇章结架、艺术构思,他都是从审美角度深思熟虑的。那么该部小说在"写法"上到底摆脱什么旧套,与先之人情小说有何不同,有什么独到的艺术创新,这是文章中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盛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既重视内容层面的风骨,又不忽视形式层面的声律,形成声律风骨兼备的接受形态,在文学接受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初唐接受者的偏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相似文献   

17.
牛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长达60余年,至今仍未间断。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与该流派之间出现了由游离到紧密联结直至发展超越的关系。笔者试图以牛汉诗歌美学风格的变化为切入点,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在审美品格、思想文化渊源、诗艺特点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石体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江西诗派的衰落和江湖诗派的兴起,是白石体形成的两大诗史背景。应社的写作缘起、虚拟的写作方式、不同于前人的典故使用、冷调的意象语汇、词法灯传的讲求、音乐家写词的新观念等,是白石体形成的基本要素。白石职业词人的身份,开辟了中国古代文人新的人生方式和新的创作机制;而白石体的出现,开辟了一个新的词体时代,白石体之后,虽然还有众多词体出现,但都没有再出白石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以歌剧《卡门》中唐.荷塞的咏叹调"花之歌"为中心,通过将其放置在唐.荷塞这个歌剧人物的戏剧性格整体情境发展背景中来探讨其音乐特征和演唱风格,希望通过讨论为声乐演唱者深入理解作品,进而正确演唱这首咏叹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的问题。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系统工程中,大力弘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