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四川正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要尽快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就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以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后劲。为此.我们对2002年四川投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纳要》提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快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我们勾绘出了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奋斗目标主要是:“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经济增长目标,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超过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力争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四川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人均GDP有多少?2005年达到现在平均水平分别需要什么样的速度?各市、州需要以什么样的速度才能实现全省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本报告。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2013年四川常住人口8076.2万人,生产总值23849.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579元,分别占长江流域九省市的27.37%、16.52%、12.27%、7.91%,是全国欠发达省区之一。把四川建设成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不仅是四川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重大战略,而且对于保障长江流域的生态和国土安全,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益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政府参事): 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早在1998年,四川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第二年又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明确提出了“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这一总体目标,回首2012年,四川的生态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出现了“生态破坏”、“生态恶化”直至“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不安全”的局面。四川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21822km2,虽然只占幅员面积的4.48%,但由于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甘…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以省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保障中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既可为四川奠定良好生态本底和提供产业支撑,也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蒲忠  邓斌 《四川省情》2006,(11):50-50
2005 ̄2006年,雅安市雨城区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等殊荣。雨城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辖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雅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距省会成都仅120多公里。雨城区森林覆盖率达58%,年均降雨量1700多毫米,年平均温度16.2摄氏度,连接世界文明与奇迹的北纬30度线穿越蜀心雨城。雨城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坚持产业互…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以来,木里藏区的县域经济已毅然崛起。这是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所开辟的新局面,是“木头财政”向“水头财政”转变的初步成效,是抓住“优势在林,潜力在水,后劲在山”带来的新变化。优势在林,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木里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东侧,是青藏高原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全县辖区面积13246.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业用地面积844792公顷,其中:天然林保护面积79.6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以县为单位居全国之首,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  相似文献   

10.
兰明建 《四川省情》2005,(11):18-18
“十一五”期间,四川要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草地生态屏障”这一总体目标,突出畜牧发展重点、建设重点和工作重点,奋力推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和总体目标的实现。突出资源节约型畜牧业、优势、安全畜禽产品、畜牧业适文学技术规模经营三大发展重点。建设重点继续加强动物保护体系建设。要在“十一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加强。重点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手段、信息监测手段、重大疫情应急处置手段,特别要重点加强乡村基层防治手段建设,全面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加…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社会》2006,(1):20-20
2006年至2020年.西藏将投入352亿元构建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05年12月30日.记者从召开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保护与建设规则》审查会上了解到,此项环保工程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07亿元,实施生态安全屏障重点保护、重点建设和支撑保护体系建设3个方面12项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家相关部委还没有出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考核的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而科学性、操作性、适宜性强的指标体系对于指导和考核测度全国和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背景,构建了生态文明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评价指标权重,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3月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大开发要实施好,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中央之所以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是根据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战略高度提出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不堪重负,甚至危及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央在西部大开发中每年将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生态治理,并着力调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在西部大开发中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跟进,可以说是衡量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应是西 地区的贵州省和毕节地区的一项长久工程。  相似文献   

14.
杨全铃 《青海统计》2000,(10):13-14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北各省区统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和严竣挑战。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加快发展,是各地、各级统计部门的共识和优选。今年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也是青海统计系统实施“九五”信息工程建设规划的最后一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统计局计算机中心要成为青海经济决策的信息支撑中心和经济信息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统计》2011,(5):35-36
青川,地处龙门山脉腹地,川、甘、陕三省结合部,周围与三省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县。灾后重建中,青川正在一如既往地举全县之力打造国家生态区,将青川建成中国最具特色的生物基因宝库。  相似文献   

16.
平武,是天下大熊猫第一县,境内有王朗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雪宝项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平武县所在区域是我国野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是我国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在灾后重建中,该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水电、矿产、旅游、特色农业"四大产业,推进平武跨越式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全县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累计实现开工项目525个,占计划的100%;完工项目490个,占计划的93.3%;累计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投资116.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1%.  相似文献   

17.
特色先导:内江(西部)再生资源基地是国家支持和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物流的综合性项目,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一期于2011年6月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也同时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物流额100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8.
毛丽青 《青海统计》2007,(11):25-28
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始终把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一、十六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成绩及呈现特点(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人均投资逐年增加十六大以来,青海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大发这一机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四年来,是我省城乡面貌变化较快、固定资产投资规…  相似文献   

19.
徐林  陈宁 《四川省情》2001,(11):24-25
走工业强市之路,建川东北经济强市是几代万源人的梦想,是新世纪万源迎接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追赶型发展的历史必然。近年来,万源市工业不论总体规模、效益还是人员素质与组织结构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种类较多的工业体系,为万源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由于万源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诸多原因所形成的资源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少、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迫切需要我们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逐一加以解决。要实现市场、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切实把市政府所在地的太平镇及其周边的地区建成川、陕、渝、鄂四省(市)交汇处的川东北工业重镇,真正把万源建设成为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川东工业强市,实现工业的第三次腾飞,笔者认为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统计指标是反映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监测工具。这一套指标的选择与确立,必须密切结合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统计指标可操作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有效可行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之一,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必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