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证了家庭和婚姻的五种形态,即血缘群婚家庭,普那路亚群婚家庭,家长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这一科学论断,曾经遭到过多方的抨击。一些专家学者硬说私有制、阶级和一夫一妻制是自古有之,而且还将永远存在。为此恩格斯曾多次进行过驳斥,并译出俄国民族志学家关于库页岛吉里亚克人的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著作,以及有关群婚实例的报告,再次阐释普那路亚婚制曾经普遍存在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详细考察了婚姻家庭的历史嬗变。婚姻家庭从人类原始群中起源,从群婚到个体婚,经历了血缘群婚家庭、普那路亚族外群婚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家庭、一夫一妻专偶婚家庭的历史嬗变,婚姻家庭依次建立在排除血缘关系、缩减婚姻范围、财产私有制、夫妻双方爱情基础上,消除私有制,男女双方真挚的爱情才能真正成为婚姻家庭的基础。婚姻家庭的历史嬗变及其内蕴的精神,为我国倡导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价值取向,解决婚姻家庭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一些专业研究者在他们阐释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论著中,往往将群婚和普那路亚婚这两个概念等量齐观:或者以普那路亚婚泛称群婚,或者用普那路亚婚代替群婚而列为人类婚姻发展的四大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4.
学习了《民族血缘联系刍议》(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一期)一文后,颇有教益,笔者同意文章提出的“共同血缘不能作为民族的特征”的论点,也同意作者的“民族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血缘因素在客观上逐渐瓦解的过程”的见解。但对作者认为的“民族四大特征和血缘因素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以及“民族形成即是血缘因素的瓦解”的观点,觉得尚欠妥贴。 民族四要素的核心与基础是共同经济生活,故探究民族四要素和血缘联系有否直接和必  相似文献   

5.
论《诗经》中的奇婚异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有关古代婚俗著作的论述 ,结合相关文献 ,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先秦的婚俗形态进行探讨 ,认为先秦特殊的奇婚异俗主要有 :妻妾作为财产被继承的“收继制”;经原始的“群婚制”变异的“内婚制”;原始的“群婚制’。同时分析了古今某些学者对该问题有失偏颇的观点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诗经》看先秦的婚姻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有关古代婚俗著作的论述,结合相关文献,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先秦的婚姻制度进行探讨。认为先秦婚姻制度主要有原始的“群婚制”;经原始的“群婚制”交异的“内婚制”;妻妾作为财产被继承的“收继制”。文章最后分析了古令某些学者对该问题有失偏颇的观点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诗三百”时代的礼俗之争 人类的婚姻史经过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进入一夫一妻的专偶婚,这曾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在我国,可以说婚姻史上的每一个阶段,在古代的文献资料中,都可以找到证据。 伏羲、女娲兄妹合婚的传说,传递出人类幼年血亲婚的信息。《诗经》中《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二诗将商、周先民的诞生赋予神密的色彩。然而,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婚姻经历过“群婚→血缘婚→‘骨种’婚→非血缘婚”几个阶段 ,“骨种”婚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地理人文环境 ,围绕“骨种”婚形成了一系列婚姻习俗。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变革有两大力量在推动 :一是自然选择法则 ;二是社会力量推动。新的婚姻习俗的形成有赖于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开放和发展 ,有赖于观念习俗的变革 ,也有赖于社会文明层次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人类的婚姻家庭问题,从古至今就为人们所注目,它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学家的优秀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史前社会的发展经历过血缘家庭、普那路亚群婚及家庭、对偶家庭、父权  相似文献   

10.
《说文》所反映的上古婚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探求《说文解字》中有关婚姻的文字及其释义,参验古代文献及近现代婚俗,考稽出了上古时代存在过的六种婚姻制度──群婚、抢夺婚、夫主婚、妇主婚、交换婚、妻妾婚。旨在拓宽汉文字研究的领域,并为古代婚制的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其本质的深刻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受特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生活有机体的细胞。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由群婚制、对偶婚制到文明时代的专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历史演进过程,深入探讨家庭这一历史演进过程,对我国当代的家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社会基础结构的看法,长期来一直存在某些误解。一般都认为“家庭”是社会基础结构。直到目前,这种看法仍然十分流行。实际上,家庭不是社会的细胞,而是一种血缘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具有生理属性,而非社会属性。况且,当远古人类社会处于群婚阶段时,尚未出现家庭,但已出现人类社会基础结构。可见,不能将家庭与基础结构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藏族都在通过"神话、史训、谚语、宗教警告以及习惯法"等对本民族"血亲间禁止通婚"进行约束,执行惩戒。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将视域集中在"婚姻习惯法"的做法遮蔽了其他重要的部分。因为,藏族历史上对于"血亲外婚单位"的界定存在差异,导致当代部分藏区在"血缘外婚"的适用上有所区别,甚至与《婚姻法》相冲突,安多绒哇即是一例。故此,引入"非正式制度"的理论视角解析安多绒哇"骨系"血缘外婚制的发生机理、惩罚机制,将为学界研究提供一种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兄妹成婚”传说广泛存在于我国很多民族中,而这类传说一直被视为人类经历过“杂交”和“血缘婚”阶段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对此持相反观点。通过对此类传说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功能等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这类传说正是对“杂交”和“血缘婚”的否定,是对后人行为的警示:有血缘关系的人们之间决不允许发生性关系,更不能结为夫妻;它具有整合人们意识的功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增进群体成员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亲属称谓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民族学、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佐证,对比分析中越布依语亲属称谓,找出两者异同,使两者相互补充,最大限度还原布依族本民族亲属称谓系统原貌,有利于布依族相关的其他研究。同时对亲属称谓系统文化内涵的研究发现中越布依语亲属称谓系统透视出了布依族曾经经历过的血缘群婚、伙婚和对偶婚三种婚姻形态,也反映出布依族长幼有序、尊敬老人、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家庭文化规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古代婚俗著作的论述 ,从文献学的角度 ,结合民俗学、文化人类学 ,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先秦的婚姻制度进行探讨 ,先秦特殊的婚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原始的“群婚制” ;经原始的“群婚制”变异的“内婚制” ;妻妾作为财产被继承的“收继制”  相似文献   

18.
人类婚姻形态发展史上到底有没有一种作为婚配关系制度社会规范的兄妹婚? 讨论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摩尔根的婚姻形态演化模式,特别是其中所谓的“血缘家族”这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一“血缘家族”这一概念是摩尔根依据对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土著民族、尤其是对其间的夏威夷岛土著人社会的判断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说法,“血婚制家族是第一个组织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美国学者摩尔根发表巨著<古代社会>一书,发现和创立了家庭和婚姻发展的科学体系,但有些学者对此表示质疑和否定,如苏联学者IOM.谢苗洛夫发表<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认为血缘家庭是无任何证据的,是虚构的.对此,我下面一一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20.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民族理论工作者长期以来意见分歧的问题。一九八一年三月,《云南社会科学》发表了杜玉亭同志《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民族起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一文,提出了“氏族部落的血缘联系恰恰是民族的原生土壤”的论点,同时把民族形成的上限向前推到了蒙昧时期的中期阶段。这与一些同志认为“地域关系是民族形成的基础”的提法发生了矛盾,引起了新的争论。对此,我们以为: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