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教育方面拥有很大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 ,依据法律规定 ,可以决定本地方有关教育的一切事项 ,充分体现了宪法第 1 1 9条的精神。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教育自治权的核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事业。而积极推进民族教育事业 ,切实保障民族教育自治权的行使 ,国家应当从财政上对民族教育采取倾斜政策 ,加大力度扶持 ,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文化设施建设,在移风易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教育等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据有关材料介绍,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1989年,民族自治地方兴建文化站7100多个,广播站935个(不包括乡,村广播站);据1988年统计,民族地区的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70%,国家拨专款,为147个边境县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装置。青海省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县有地面站和配套发射设备的先进省区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9月测算,青海省电视机入户率达39.6%。新疆1986年有电视机116.43台,城市和近效区电视机入户率达80%。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广播,电视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民族语节目。总之,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都有了较大的发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民族自治地方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正确发挥行政职能,维护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充分保障各民族参与管理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等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市场经济发展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来说,首先是带来了发展机遇。 1.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自治地方科学的行…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概括说来就是民族自治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各相关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并受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制约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是我国整个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一方面是过去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结果和原因,另一方面又是现在和将来民族关系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处理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时,既要辩证思维,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回顾昨…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所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要求尽快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各项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总的战略目标。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经济问题应该立足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从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来把握它的经济实质,研究它的发展规律,确定它的主攻方向和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高涨。 一 民族自治地方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总问题中的一部分。当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和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办法给予经济文化上落后的少数民族以经常的、真诚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帮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扶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加强共产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国内所有民族都进入社会主义先进民族行列,使所有的兄弟民族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纳入法制轨道。《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科技、文化等项事业蓬勃发展,三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四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五是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四川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4个世…  相似文献   

7.
魏军 《阴山学刊》2009,22(2):113-117
民族自治地区的高等教育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因素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进一步传承、保存、整合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族自治地区的院校应从观念、科研、师资、院校合作等内源性要素主动出击,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宪法关于民族方面的条款的最显著特点是,彻底贯穿着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比如: 新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国务院有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的职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区域自治运行的载体,其政治发展必然在民族区域自治运行的框架内展开,因而优化民族区域自治运行的政治环境和强化民族区域自治运行的法制建设是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的外部路径,而提升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能力、加快社会政治力量发育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的内部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些规定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作了基本的规定。根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除了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而且还可以对法律规定的某些条款进行变通规定或者对某些法律进行补充规定。这些规定,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构成目前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法规的主要内容。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本文把…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长期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现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族  相似文献   

13.
财政是国家行使其政治、经济职能的重要工具。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调动各族人民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其中核心问题一是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一是要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大力发展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尽快改变民族自治地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逐步消除民族间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制定的、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认真研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及特点,对于指导立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要充分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行使 ;协调和处理好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内外的民族关系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 ;同时 ,还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从而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是指在国家基本的财政体制下,民族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法、预算法)的精神,依照自治条例的规定和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特点,制定财政自治条例或有关法律的变通及补充规定等,组织财政收入,统筹分配财政资金,自主地管理本地区财政事务。财政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一项极重要的基本自治权,这项权利反映在《宪法)}和《自治法》中。《宪法》第117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我国散居民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学术探索》2011,(5):64-69
散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民族而言的,指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或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散居民族工作是我国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已有相关论著从散居民族的概念、概况、政策法规、权益保障、散居民族工作、民族乡工作、城市民族工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各地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也积累大量的经验,促进了散居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具有民族性、政治性与公共性三大属性,其中:民族性是通过发展民族关系、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以及政府过程等方面反映出来;政治性与民族性结合,在处理民族政治关系和构建民族政治秩序中表现出来;公共性与民族性融合,通过管理主客体、公共权力、价值取向和公共利益等方面体现出来。民族性是最为突出的属性,是政治性、公共性的内核,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是民族性、政治性、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已经成为民族理论界、法学界和民族工作部门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自治权不仅是一个法律上和理论上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四化建设的最关键问题。没有自治权,就无所谓民族区域的自治。既然法律已将自治权加以系统化、条文化、制度化和法律化,那么,它的充分行使和得以实现,似乎已不成其为问题。但是,自治权的充分行使和实现,谈其容易,行之可难。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其利益主体日趋多元且复杂化,在极端宗教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日趋合流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日趋严重,并在特定区域和时期愈加凸显出来。研究并关注民族自治地方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问题,对于及时疏导民族利益关系,有效化解民族矛盾与纠纷,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文明,并进而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