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畏沙漠 沙坡头——因保护铁路而开展的治沙工程竞无意间成为今年宁夏旅游的王牌景区。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波浪,集大漠、黄河、绿洲于一体。沙为河骨,河为沙魂,沙与河相互依存,尽显大自然之伟大、和谐。  相似文献   

2.
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蕴灵孕秀的黄河,延绵横亘的香山,世界文化遗产秦长城,沙漠大动脉包兰铁路……交汇于一处,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宁夏沙坡头。沙坡头集大漠、河流、高山、绿洲为一体,既有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是中国沙漠旅游的第一品牌,被旅游界专家称为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沙坡头旅游区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沙坡头旅游区的旅游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构建出适合沙坡头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阶段指标赋予权重。在实地调查收集沙坡头旅游巨扭关基础资料后,测算出了沙坡头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符合实际、可行的旅游环境容量的优化与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创意视域下,文化产业不仅是符号产业,更是一种品牌产业,其核心是创意与创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品牌是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塑造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背景下,塑造和传播黄河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黄河流域大发展、大保护、大治理的有效举。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当前黄河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在文化创意视域下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的新路径,以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产业“走出去”,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临县道情戏     
舒雅 《山西老年》2014,(7):52-52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隔黄河,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相望。临县道情戏是由说唱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在晋西北的临县以及吕梁山沿黄河一带。  相似文献   

6.
黄河文化──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渎之宗”的黄河水系如“地之血脉”周流不迨、循环不已。她是黄河文化的大地母亲。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数千年间,她对周边以及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而辉煌灿烂、独放异彩。由此而使得黄河文化在地域上东迁南移向周边拓展、不断扩大覆盖面,并逐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她深深地影响着东亚并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黄河之水青海来──河源神话之谜破译赵宗福一“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象征!”国人以黄河引以为豪,然而,黄河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祖先们有些茫然,诗人们则以想象惊人而又无可奈何的诗句答曰:“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只有远古的神话传说和...  相似文献   

8.
治沙生态工程中植物固沙效益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依据在沙坡头水分平衡场试验林区所作的多项试验观测结果,对不同营林密度与配置方式下的结果,从土壤水分有效利用、植物生长状况与治沙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判。主要结果表明,油蒿与柠条的合理营林密度分别为6600株/公顷和5000株/公顷左右,配置格局以两种混播均布(5000株/公顷)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对学生进行“看图画,编童话”类型的想象习作练习时,前后两次教学效果迥异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 图画内容:长江、黄河两条巨龙腾空而起(此图颇似中国地形图),在他们的周围,到处是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旁边注上文字“滥伐林木”。图画下方有两行对白:“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相似文献   

10.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一曲创作于抗战初期的《保卫黄河》,穿过半十多世纪的历史烟云,仍以其气势磅礴,雄壮激越的音波回荡在中华大地。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艰难曲折的历程,它抒发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为了祖国山河的完整和民族的尊严,赴汤蹈火、英勇牺牲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1.
黄冀军 《21世纪》2000,(2):30-32
黄河不堪重负,但黄河流域和灌区水资源费十分惊人。朱总理说:黄河中上游地区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粮食了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调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称“三河”,是指今天流经山西、河南境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东位于今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早期约早出夏代一二百年,或当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陶寺中晚期已在夏代纪年范围之内,此时正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河内即今太行山东南麓为古黄河所环绕的地区,历史上为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河南指晋、豫两省黄河以南,周公在此营洛邑,即成周与王城,是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河东、河南、河内三个区域既成相对独立区域,又以黄河相连接,为当时“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之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发展壮大都没有离开过古老的黄河流域,从这个角度看,夏、商、周三代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不仅是黄河与黄河文化的馈赠,同时也把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黄河中下游流域龙山时代形成的文化成果为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始原。龙山时代之后不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  相似文献   

13.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情满胸怀,黄河员工伸出手,人间真情春常在。每当朝日啧薄,金光四射的清晨,每当夕阳吐艳、彩霞横溢的傍晚,在郑州市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黄河舨店那巍然高耸的大厦里,总是飘荡著这首优美动人而又高昂雄健的店歌。正是这首作为精神支柱的店歌,激励著全店600多名职工,励精图治、奋发创业,铸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如果把黄河舨店的全体员工比作一个大型的“合唱国”,那么这个“合唱国”的总指挥就是风华正茂、文雅睿智的郑M冻十大杰出青年、黄河饭店总经理常给东。口河肤店柜次镘口T,却“n前冷宝口口口”。…  相似文献   

14.
浅谈李白诗中的黄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李白诗中的黄河形象曹文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中华大地上最瑰丽壮观的自然景致。千百年来,黄河一直是诗人们描写和湿歌的对象。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留下了描绘黄河的诗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泼泼、鲔发发,葭揭揭。”①五句诗有...  相似文献   

15.
浪淘沙     
点评: 这首诗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的特点。开始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向下游奔涌的磅礴气势。再写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可到银河,牛郎织女也会来欢迎你。这是多么瑰丽奇趣的景象啊!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李民,史道祥我们在编写《黄河文化百科全书》(即将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在我国广惠的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风貌、人物、事件等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生动的教材。而黄河文比在诸多的教材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环境、河床边界条件及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诸方面,对比分析了长江与黄河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决定了两条江河防洪形势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动态。并通过对黄河防洪形势不断恶化的历史教训以及近期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长江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相似文献   

18.
就一节史料谈黄河夺淮与河口东移问题刘大卫横贯苏皖北部的淮河,古时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在涟水县的云梯关入黄海。雍正十年(1732年),云梯关及其下游一带划归阜宁县。关的遗址,现属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由于黄河夺淮,二渎并流,黄沙入海,淤积成陆...  相似文献   

19.
主要主字元代人们在黄河治理中的治理理论,河防制度和水工技术,是我国历史上对水利 首次详细,系统的主载,它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宋,金,元时期人们对黄河治理的技术水平,并且对现代黄河的治理有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鹗生平事迹资料二题严薇青一、从侧面看刘鹗在郑州黄河堵口工作中的具体事迹清光绪十三年(1887)黄河在郑州决口,第二年(1888)刘鹗秉承家传的治河学说,以“同知”职衔主动到郑州“投效”。由于他不辞辛苦,恪尽职守,深得河督吴大澄的赏识。黄河合龙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