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通过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背景描述,分析了邓小平对外战略中周边战略思想,探讨了邓小平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内容和原则,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变化及这一思想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全球化时代地缘战略特质的精准把握与深刻体认,2005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三面旗帜,逐步形成了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的新地缘战略。大力开展多边外交、形塑和谐周边、构筑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强力推进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其重要举措;层次分明逐级推进、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战略策略更具柔韧性与灵活性是其基本特色。和谐世界理念下的新地缘战略必将对我国新时期的地缘外交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绍梅 《学术探索》2013,(1):125-127
在古代社会,区域性的地缘政治格局始终是保持某个特定的小区域稳定发展的系统,一个民族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对本区域内的地缘政治小格局保持清醒的分析与洞察。纳西族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在滇西北地区古代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发展与演变,数百年间经历了很多重大变化与波折。本文试图通过对纳西族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于地缘政治格局的判断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区域性小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经验与得失。  相似文献   

4.
地缘外交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毛泽东外交生涯的始终。其主要内容是,以大国外交为核心,以睦邻外交为内核,以全球外交为外核。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地缘外交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地缘外交战略,营造良好的地缘战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能源安全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中国开始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虽然中国在开展能源外交时有其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重塑形象为中心,以对能源地缘政治和相互依赖的认知与实践为两个基本点来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域与太平洋地缘战略区域的交汇地带,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显得更加重要,从北部、西南部和东南沿海三条地缘战线看,稳定因素与日俱增,但也存在不少的潜在威胁,为此,中国应根据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制定出适合国情的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西线地缘政策的重要性.在中国的西线地缘中,西北的中亚三国与西南地区国家形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外交对策,以争取西线安全环境不断改善,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看,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是中国进行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国防战略方向和外交战略,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依据。据此,中国应该制定谋求世界大国的外交战略;自主构建周边的安全体系;依托经略东亚,营造新的东亚合作模式;加强海军建设,发挥海陆兼备优势;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且,在长远目标的进取和恢弘性与实现近期目标的内敛和稳健性之间谋求一种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地缘政治理论与战略的学理辨析和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缘政治理论是研究国际间政治实体控制地理空间的活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政治地理学是研究一个政治实体根据利益需要把政治运行纳入地理系统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是同时产生、地位平等和并列发展的科学领域。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在认识客体、研究内容、思想源流和意象、思维向度、认识结果上均有差别。地缘政治战略是政治家们根据地缘政治过程的经验性认识和功利性谋划所做出的目标规划及实施方略的总和。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在兼容关系、与现实的关联、思维的真确性、功能效用、精神活动等方面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的外交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状况 ,既表现出与冷战结束以后的形势有若干联系 ,但又明显地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本文主要考察了既直接与欧亚大陆有关 ,同时又具有全局影响的 4个向度的地缘政治变化 ,并对上述一系列地缘政治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大国崛起需要注重地缘战略的运筹,积极化解地缘竞争,推进地缘影响拓展。冷战后世界大国纷纷调整了地缘战略,不断夯实各自周边地区,并通过经济渗透、热点问题介入拓展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需要加强对世界大国的地缘战略的研究,并在自身地缘战略运筹上处理好陆海战略方向,巩固周边地区,并通过地缘经济增强世界影响。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在中亚掀起了新一轮的角逐。本文从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亚太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应与中亚国家加强安全上的制度合作,增加能源基础上的经贸合作,并注重协调与其它大国在中亚地区关系的中亚地缘战略构想,分析了这一战略构想在实施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柱理论之一。对其涵义和作用,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已。本文重新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其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对其涵义给予科学的界定。并在研究地缘政治理论历史嬗变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历史的、客观的剖析。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外交家、政治家们提供一个观察国际关系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地缘战略理论是指导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科学和艺术。中国应以开放、包容、建设性的态度,批判性借鉴西方地缘战略理论,汲取其中的科学品质与合理内容,进而在以人为本的总体安全观指导下,树立立体系统地缘思维,追求共享共赢地缘目标,坚持对话合作地缘原则,遵循以文化之地缘融合路径,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战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7.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3,16(5):15-19
冷战以后,美国调整其全球战略,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渗透,在地缘格局上逐渐对中国形成了战略包围。在美国亚太地缘战略步步进逼的态势下,中国赖于生存和发展的亚太地缘空间正被挤压和威胁,而因缺乏有效还击手段,使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着发展与安全的两难困境。面对这一态势,正确处理对美关系,确立正确有效的对外战略,以保障国内建设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地缘政治属于现实政治之范畴.地缘政治对现实政治具有客观功用和主观效用.其客观功用表现在价值的中立性和实用性上;主观效用较为复杂,既体现在正面和负面的判断中,又反映在不等性和不可测性的操作中;现实政治对地缘政治的运用无有穷尽,内政需要、利益权衡、实力对比和安全心理反应等构成其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9.
杨中强 《阴山学刊》2007,20(1):119-122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该采用地缘战略和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通过这二者的结合,既可以避免纯粹注重道德而导致的空谈,叉可避免因纯粹注重权力争夺而陷入霸权之争,从而可以实现一种超越霸权的崛起,建立全球性的和谐社会。并且具体说明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种地缘战略的版本和中国应该采用的地缘战略版本及与之配套的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