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文学读者论(日)西田良子一、儿童文学读者层的双重构造“儿童文学”本来是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的名称。至今为止,有许多人提出过多种多样的定义,不过这些定义都强调了“读者”(即儿童)。例如:“成人以儿童为对象所创作的文学。”(滑川道夫:《教育学事典》)“...  相似文献   

2.
悲剧与喜剧一样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悲剧”与“史诗”这两个艺术概念之间的美学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从古老的《荷马史诗》到当代文坛的悲剧小说,无一不以悲剧的艺术表现为其强有力的支撑点。然而,长期以来的儿童文学理论,却一直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是一片欢快明朗,纯而又纯的冰晶世界。那里只允许表现“一帆风顺”、“金光大道”,而不应该表现痛苦、悲哀、灾难和毁灭,悲剧的观念,在这个领域中不是被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关系,在“五四”以前已相当密切。远在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我国就出版了第一种伊索寓言的中译本《况义》。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西方新学的传入与“开发民智”的急需,我国文坛译风大开,出现了“翻译多于创作”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前夕,各种译本多达一千余种,包括英、法、俄、德、日、美等许多国家的作品。这里面就有不少著名的外国儿童读物,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无猫国》、《天方夜谭》、《鲁滨逊飘流记》等等。梁启超、林纾、周桂笙、徐念慈、孙毓修、包天笑等是当时外国儿童读物的热心译介者。外国儿童读物的大量引进,不仅丰富了晚清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而且直接促进了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发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试图通过对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作较为全面的梳理、概括和分析,以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儿童文學的提出一九五二年二月四日至六日,蘇俄教育科學院和蘇俄教育部,在莫斯科舉行了聯合召開的科学會議,討論對蘇聯儿童文學的教育要求。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教育科學院院士和通訊院士,教育部的工作人員,教育科学院各研究所的科學工作者,國家儿童出版局的工作人員,作家,教師,圖書館員等。會議的主持人凱洛夫——教育科學院院長兼教育部長,在他自己的開幕詞中,着重指出:布爾什维克黨過去和現在始終都很關懷儿童文學問題。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許多决議,都說明了這一點。又说:儿童文学對於儿童個性的全面發展,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各種生活現象和人的  相似文献   

7.
一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意识?以往传统的心理学家都把“意识”和“心”看作可以互换的同义词。而弗洛伊德反对这种“只有意识是心理活动”的说法,而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他形象地解释说,这三部分其状如三间房屋,一间大房就是潜意识,隔壁的小房间是前意识,再前面一间小房间才是意识。朱光潜理解他的这种心理结构时,又作了如下叙述:前意识好比一个黑暗的空间,意识好比其中一点流动的灯火,火照到什么地方就亮到什么地方;从意识到前意识或是由前意识回到意识,都只是一转掌间的事。这两个区域中虽有界限而却无堡垒。隐意识(即潜意识,又称无意识)要回到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框架是:思想和艺术相统一;教育和娱乐相统一;文学的一般规律和儿童特点相统一;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相统一。思想内容健康、教育性强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但也表现出了趣味性、娱乐性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的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瑞士本国,闻名全世。他对幼年到少年的儿童思维发展作过详尽的研究,第一个提出了作为“自我调节”结构系统的精神视觉理论,从而回答了主观想象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界赢得了最高声誉,被称为心理学领域中独树一帜而又经受了考验的里程碑。他的学说不但影响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以作品的完成为终点,但从整个文艺实践活动过程看,作为文艺创作终点的文艺作品又成为文艺接受的起点。所以,文艺作品既是创作主体的对象,又是接受主体的对象。所不同的是,文艺创作以创造艺术形象为指归,文艺接受则是以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意象再创造。所谓审美意象就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经验,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照,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审美形象。审美意象形成的过程,就是接受主体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散文家,也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者、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文学生涯始于五四时期。她说:“五四”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在从此至今的近七十年的历程中,她的创作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或专为儿童而写的许多名  相似文献   

12.
论儿童文学教育主义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希望是在于将来。”(鲁迅)希望是连接两代人之间的绿色纽带。在人类文化中,子女的存在往往是被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民族的儿童观,必然蕴涵着成人对儿童的希望,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成人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文学作品。凡是利用文学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的,就是“教育主义”。导致儿童文学教育主义倾向的原因,尚缺乏系统的考察。我以为,西方的“原罪论”与东方(中国)的“泛道论”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于1921年1月15日在上海《民铎》月刊发表了《儿童文学之管见》。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如果说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是在做探路辟径的工作,那么郭沫若的《儿童文学之管见》是在铺设一条阳关大道。《儿童文学之管见》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述。首先,郭沫若从“立人立国”的视角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功能。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  相似文献   

14.
当代儿童文学中具有生态意识的小说是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思想,对自然之美、自然之殇的深刻描写,以及回归荒野、复归和谐的渴望,对儿童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念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给儿童带来反思、共鸣的审美感动。  相似文献   

15.
一、儿童文学的惶惑在我国,长期以来,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比,就象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站在衣冠楚楚的大人身旁,无论在设施、创作还是理论上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仅以几个数据来证明,这样比喻并非不实之词。在设施上,从建国到1981年,我们这个拥有三亿六千万儿童的社会主义国家,竟只有两个专业的儿童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演的剧目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由于其本身的诸多阅读特点,在文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本文从文学的宏观角度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点分析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认为儿童文学作为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作为具有教育性的文学、作为特别重视语言艺术的文学和作为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8.
“学派”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领域虽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派,但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学科近30年来的学术积淀,为它最终培育成为一个儿童文学学派提供了可能性。从学派培育的角度看,该学科今后应该把握和处理好理论上的借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团队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语)波澜壮阔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它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同时也催生了这个文学的独立组成部分——现代儿童文学的萌发出土!所谓五四文学革命、并非是从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开始,而是有一个自身的发展过程,即以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正式提倡文学革命起,到1921年止.中国儿童文学的真正觉醒与发展,正是始于这一时期.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建国之初上海的儿童文学创作既有对于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也有对儿童学习劳动生活描写的;既有揭露黑暗社会摧残儿童的,也有叙写革命战争时期儿童斗争生活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建国初期上海儿童文学的创作拓展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形式,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