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网络作为强势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强化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网络的强势并不等于取代,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四大媒体需协同互补;网络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柔性切入;要想方设法优化网络大环境和小环境,“堵”、“疏”结合。  相似文献   

2.
吴应发等同志要我为他们编著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作序。我想借此机会就当前使人困惑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难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做的问题谈点感想,希望能起个“引子”的作用,引起读者对本书的阅读兴趣;还有另一层意思,抛砖引玉,和同行切磋琢磨,共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攻这个难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路子。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难易兴衰不能不受“大气候”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舆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它的学科特点,教学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针对它的科学性,教学中要突出一个“准”字;二是针对它的时代性,教学中要突出一个“新”字;三是针对它的综合性,教学中要突出一个“多”字;四是针对它的应用性,教学中要突出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4.
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政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三贴近”,这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重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实践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重庆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重庆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实践过程中值得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芳放 《南都学坛》2007,27(4):119-120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新理念。确立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更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才教育。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搞好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廉政建设。二是选好党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基本力量,是率领党员和广大教职工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三是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这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来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四是抓好对党员的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在教育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在教育方法上,要增强实效性。要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抓好“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抓好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四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把高校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本文围绕什么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怎样“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等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力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深刻领会其内涵要义,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准确理解其外延深意,真正把握其实质和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它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方法,即要求要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化、进、新”的 科学方法,深化显隐协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四史”学习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必修课,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举措。微模式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为“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提供了重要保证,是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做深做实的有效手段。“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微模式,可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活力;融入管理服务的微模式,可拓宽“四史”学习教育平台,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融入日常教育的微模式,可加深“四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关系到 2 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 ,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客观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面前 ,增强紧迫感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研究新变化 ,探索新思路 ,切实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1.
关联性的思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校园"围墙"的逐渐消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正悄然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作用,不断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全面创新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渠道。但近几年来,高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性日趋显现。面对这种现状,应努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重要工作,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工作成效最大化。本文从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入手,剖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和基础。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效的课程教学团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一般哲学指导、基本理论体系以及主要规范和方法的整体性变革。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各有利弊,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应该是一种辩证的转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实现由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时并重的转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出发,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实现由政治目的向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提高其针对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六化”建设,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育突出了“德育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第一”变成了“唯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育改革要走智性与德性互融的道路,才会把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即德性形成组织力和凝聚力,智性形成创造力,两者相融形成德性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由思想认识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各高校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对心理健康教育加以重视。不论从学科结构、教育层次上,还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契合的可行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存在的不足,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地位和作用,通过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这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