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为了准确无误地使用日语,文章通过与"スル"的对比,分析了"シナイ"的特殊用法."シナイ"可以表示过去完成体的否定.其中,"シナイ"用作"历史性现在用法"时,与表示过去完成体的"スル"相对应.但当上文问句中出现表示过去的"肯定性假设"时,"シナイ"作为回答,仍然可以表示过去完成体的否定.这是"シナイ"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构式语法(包括认知语法)的角度对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意义(现时关联)进行了新的阐释。此外,根据构式语法的观点,英语现在完成体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法构式。现在完成体作为一种语法构式,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示一定的语言意义。它跟各组成部分(现在时态、have、过去分词词缀)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但它表示的意义大于各组成部分意义之和,各组成部分的意义是由构式整体指派的。现在完成体构式跟各具体动词的现在完成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是图式与例子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本文还对Langacker关于现在完成体构式中过去分词的看法提出了质疑,拜提出了基于构式法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现在完成体的意义涉及三个方面,即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以及相关的语境因素.在语义层次上,英语现在完成体在话语中引入一个在现时之前发生的事态以及由这种事态产生、在现时存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即基础事态)和语境因素进行一定的语用推理才能得到,因此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对完成体意义的语用推理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境因素参与的程度.在有些情况下,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是产生当前某种状态的直接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语境暗示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现代汉语的"有"已产生完成体用法,但在石毓智《汉语的领有动词和完成体的表达》中提及的四种语法格式中仍不是完成体用法。"有"作为完成体肯定标记应满足以下条件:一,位于实义动词前;二,不依附其他语法形式;三,意义完全虚化。应审慎对待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有"。  相似文献   

5.
现在完成时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鱼粮村苗话为材料,对黔东苗语的体范畴进行探讨和描写。苗语的体范畴可分为"完成体"、"非完成体"和"混合体"三大范畴。完成体又可以细分为已始体、已行体、持续体、经历体,已行体再分为一般已行体和过去已行体。非完成体包括进行体、将行体、先行体和一般体。混合体有完成体同进行体混合而成的完成进行体和完成体跟将行体混合而成的即行体。  相似文献   

7.
时间三分法和以它为基础的时体理论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以语境化理论和时体阶层公式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动态渐进的情景定位假设。情景定位假设具有动态性、渐进性,涉及情景、情景体、语法体、时制、时间短语等诸多范畴,且把这些范畴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用情景定位假设对现在完成式的定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此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动词的“时”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英语语法认为,英语动词有16种时态,而现代英语语法则主张英语动词有两时和两体。两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时间(time)和时(tense)不同,时间是一个概念,而时(tense)则是语法上的称谓。两体:进行体和完成体,体必须和时连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一种特定的动词时的形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批评语言学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情态、分类和转换等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揭示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是如何体现新闻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通过对这两个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在完成时的使用能使读者参与到交际活动中,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潜移默化的将报道者身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安徽宿松方言中用作完成体标记的有"着""脱""倒"三字。其中,"着"是纯体助词,"脱"和"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宿松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有泛与专、消极与积极之分,其中"着"为广泛性完成体标记,"脱"和"倒"分别是消极性与积极性完成体标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日语持续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持续体主要具有"现象确认"、"再现"、"报告"的特点,持续体和完成体经常交互使用,具有"现实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英语完整体的框架内,以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英汉完成体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语中的完成体和英语中的完成体是不能通过完成体标记来对应的。据此,本文也解释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原因,并且对两种学习者的习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使用的普通话与现代汉语①不完全相同,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有 动词”的特殊用法。现代汉语中“有”的宾语一般应为名词,只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做“有”的宾语,而且有诸多限制。可在台湾普通话中,却几乎所有的动词结构都可以用在“有”后面。此时的“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是“完成体”的标记。我们将这种句式的结构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尝试分析这种句式产生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俄语动词完成体过去时的基本语法意义表达行为动作在说话时刻以前发生并完成的行为,且有一定的结果。然而在一定的上下文中(контекст ),动词完成体过去时还表达其他意义。完成体过去时意义在俄汉语中有基本一致的体现,然而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手段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完成体标记自清代以来经历了"V哓"类与V"咗类"的演变,由"敲"为标记开端至"咗"的定型。在这两类标记的定型过程中,均出现多种音近标记,其中以"V哓"和"V咗"为强势标记。标记均来源于近代汉语,"V哓"类标记来源于"休","V咗"类标记来源于"着"。粤方言完成体标记记录了近代汉语语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耳"、"竟"、"讫"、"得"、"却"等进行溯源及流的探讨,可以归纳出各类标记体成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内部观察,完成体和进行体分别表示事件的完成和未完成。安徽岳西赣语完成体、进行体的标记词丰富,格式多样,较具特色。二者以"着""脱""在""在恁底""在底""倒"等为标记,构成不同的格式。其中"动词+着"使用频率非常高,"着"的体标记功能有所衰减、损耗,为强调动作的完成,叠加表示完成的标记"了[liau44]",形成"动词+着+了"的格式。进行体标记"在恁底[?hei13n·24-2ti0]"源于处所义"在恁底[?hei13n·24ti0]"的虚化。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尾"了"和韩语先语末词尾‘-■'的将来时间用法主要包括将来完成体用法和主观将来时用法。词尾‘-■'的将来完成体用法相对句尾"了"更加灵活,可与不同韩语连接词结合,这与韩语是黏着语,汉语是孤立语的语系差异有关;两者在主观将来时间用法上最为多样,都可表示推测、确信、回想和担心等多种心理,体现了语言的主观化特征。但在主观将来时用法表否定时,虽都需与副词结合使用,但句尾"了"和汉语否定标志词(如"不/不用/别")结合,多用于祈使句;而语尾‘■'则不与韩语否定标志词结合而是与副词"■"结合,多用于陈述句,且这类句子对语境依赖性极强,是语言话用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三个状态构成构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中的一般现在时、进行体和完成体构式都是状态构成构式.它们把情景识解为状态,并通过强制作用把与之结合的表示其他情景类型的语干解释为表示状态情景.这三种语法构式构成状态的方式和所表示的状态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语助动词是哈萨克语语法体系中很重要的范畴,本文把副“动词+助动词”这种语法形态作为表达体的意义的手段来论述泛指体,开始体,进行体,短暂体,反复体和完成体等动词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