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汉语修辞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从而显得很不平衡。这不平衡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看出:在汉语史研究中,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都有了丰硕的成果,而汉语修辞史研究缺乏相应的成果;在汉语修辞学研究中,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成就突出,而汉语修辞史研究则远远落后;在汉语修辞格研究中,共时比较研究成果丰富,而历时比较研究成果薄弱。面对这样的不平衡状况,我们要认清差距,加强汉语修辞史研究,打破这不平衡的状况。其实,修辞学界已有人提出了这方面的倡导和作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上,在汉语中,诸如音节的顿、韵脚、平仄、叠音、双声叠韵,以及某些相同的语音成分,它们都可以是形成节奏的“可比成分”。由于它们连续交替地出现,方才构成语言的音乐美。本文讨论形成语言音乐美的各种可比成分及其作用。较之于音乐,语言形式缺乏音乐旋律中音程、和弦等表现手段,故要使语言具备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便要求尽可能多地调动语音中的可比成分,表现语言“交响”合成的节奏美。文中还论及语言节奏美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演说词在用词造句上讲究精炼、工整和修饰,但它毕竟是以口头形式表达的,因此富有节奏、音调和音律的音韵修辞特点,而运用语音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讲效果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几种常用的音韵修辞的概念、特点和在演说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指出了音韵修辞在演讲中的效果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探讨了语言节奏周期的三种模式(即往复型、回环型和对立型),并分析了汉语节奏的三大层次(音步节奏层<基本节奏层<节奏群层)之后,发现了汉语语音链上存在着节奏的套叠现象.套叠包括相叠、相套两种形式.相叠,就是在同一周期中存在着不同的节奏形式.相套,就是在大周期中包含着小周期.比如大节奏群层中套小节奏群,小节奏群层内又套基本节奏单元,基本节奏层内又套音步节奏单元.这便产生了汉语语音链上各种节奏形式层层相套叠的现象.正是语音链上这种多成素、多层次、多形式的节奏套叠现象赋予了汉语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5.
从语音结构和修辞功能看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声词在英汉语中既是重要的构词方法,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段,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仍存在差异。从语言结构上看,汉语比英语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拟声词更多,而且构建起了集声、韵、调于一体的音韵系统;从修辞功能上看,两者都可渲染气氛,增强韵味及节奏;此外,汉语拟声词还具有双关和增强形象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北曲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民歌类汉语诗乐及说唱类歌曲音乐两种不同的声乐类型,其节拍方式均保留了古代句拍和韵拍。但南北曲中板的功能不尽相同。南曲中板的主要功能是律曲、节字、节句、节奏,北曲中板的主要功能是节句、节奏。南北曲声腔的节拍存在不同:南曲用汉语非等值韵律节拍,北曲用音乐均分律动节拍。相比而言,北曲具有更多的音乐继承性;南曲曲体格律化更彻底,以文化乐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7.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处于语言结构的最外层,是语言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在音位、音节、和节奏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找出汉语和英语在语音的特征与规律方面存在的异同,得出两者在语音方面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只有了解一定的汉英语音理论知识,我们才能理解掌握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添衬是语音修辞中常见的手段之一,古今汉语中多有用例,相关术语比较繁乱。从历时层面看,添衬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一定属于语音修辞的范畴,它们往往具有各自特定来源和范围;而从共时层面看,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找出它们的总体特征,即归于语音修辞的添衬手段之中,其基本作用是补足音节。  相似文献   

9.
浅析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它所凭借的物质材料语言是分不开的 .汉语修辞所体现的民族性 ,在语音、语汇、语法特点和修辞色彩上均有表现  相似文献   

10.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11.
复辅音刍议     
在阐述汉语语音时,同印欧语比较之后一般都讲“汉语没有复辅音”的特』点。这个特点总结得对不对,关键是弄清楚什么叫“复辅音”、汉语中有没有“复辅音”的问题。汉语语音中有“复元音”的概念,是复合元音的简称。什么是复合元音广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在一块儿,构成一个音节的叫做复合元音。”(引自罗常培、王均《普通话语音学纲要》,下面简称《纲要》)。如la、ac、tao等,都是复合元音,其特点是;1.是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体,可以拆解。如“tao”可拆成i、a、o、(u),但在听觉上感觉不出来是三个音,而是一个“整体”,就象是“…  相似文献   

12.
全部由and连接的多项并列结构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但它并不一定会像《新编英语语法》和《新编英语语法教程〉所说的那样在修辞色彩上“给人以悠闲缓慢、延续持久的感觉”。它的修辞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列各项的语音、节奏、结构和内容等。本文从各角度分析了这种由and连接的多项并列结构,除了强调并列项目之多而外,在不同的语境里,可能产生的多种不同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有着自觉的修辞意识,不但在论述汉语语法现象时往往结合修辞进行,而且在句法修辞、语音修辞、辞格和语体风格诸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略论汉语对外来词的汉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在各个民族语言中都有 ,汉语自然也不例外。但是 ,大量存在于汉语中的外来词 ,我们已经觉察不出它们是外来词 ,这主要是汉语对外来词汉化作用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外来词的传入方式 :纯音译、意译、音义兼译 ,以及汉语对其从语音上、表意上、构词法上、语法上的汉化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语对外来词的汉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俗成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文化背景,表现出了丰富的修辞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音、语义和辞格三个方面考察了长治方言的修辞特点。语音上体现了节奏韵律的和谐,语义上使用大量的同义或反义的对称,辞格上主要使用了比喻、夸张、拟声、摹状等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不美,节奏坏,不和谐,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节奏一直是中、西诗学及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汉语诗节奏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尚缺全面、系统的论证。从萨丕尔提出的语言"动力基础"出发,比较汉语、英语语音的"动力特点",并从中国古、今诗歌综合考察,汉语诗的节奏以"双音化"为基本特征:在显性层面"双音结构"为最常见的标准组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隐性层面表现为单音"延长"、三音"压短"、超过三音强制切分以趋近双音的时长,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可凸现、强化"双音化"效果并形成"韵律边界"。汉语的虚词、"词长弹性"是支持"双音"组合的高效语法工具。"双音化"、顿、虚词、"词长弹性"可称为汉语诗节奏四要素。由于双音节是汉语最为高效的组合方式,现代汉语词库中双音词已占压倒性优势——据吕叔湘统计占比超过90%,因而汉语诗句或诗行几乎可天然超过一半为双音结构,以"双音化"为核心,进一步利用汉语虚词、"词长弹性"等语法手段,以及"隐性的双音化",即可有效配置、形成汉语诗的节奏——因而可称为"双音衍生型"节奏。汉语诗的节奏有三大优势:第一,配置容易,是因为汉语的"双音化"极为强势;第二,节奏感强,是因为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形成非常清晰的"韵律边界";第三,更为整齐,是因为汉字的书写和发音具有"等长""等时"的特点,且汉语中双音结构具有显著优势,不同于英语单词书写和发音长短不一。因而,汉语具有天然诗性语言的特征,不但促进了《诗经》、唐诗宋词等极高水平的长期繁荣,也极有利于帮助当代诗歌艺术和文化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逐渐增加的拉丁字母词,对汉语的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影响。增加了新的文字,即拉丁字母;增加了[v]等新的语音及[si]、[ti]、[vi]等语音组合;词汇中出现了大量字母缩略词;语法上用ing词尾表示持续;修辞上把字母用于避讳和摹形。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无法形成地道的语音的主要原因在于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把握不好重音和节奏是难以形成地道英语语音的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英语重音和节奏的特征。要了解英语重音和节奏的相关知识,应该把握重音位置变化规律,读准次重音;要克服汉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应该把握好英语节奏,传授超音段音位知识。  相似文献   

19.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对增订三版做了较大修改,体现在第六章"修辞"中,这种修改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改动、删削与增添.修改在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修辞定义、修辞格的删削和增添方面比较成功.虽然也有尚待商榷之处.但是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能指优势、语音凸显的命题,源自诗学、语言学的交互视野,强调削弱、压制所指呈现,延长能指感知时间、强化感知难度。就汉语诗歌所凭借的汉字媒介而言,除了通过声音,还能经由视像传达审美感受,其诗性功能比表音文字更加强大。虽然古典诗歌中看得到也听得见的格律声色之美,很难在新诗中复兴或重现,但现代汉语毕竟还是汉语,新诗不仅多层面地展示了能指优势,也通过多种语音修辞,凸显出诗语的声音效能,不乏声韵和谐、音质优美的作品,当然,古今语音凸显的方式也显出格律-外在节奏与自然-情绪节奏的差别。还需注意的是,能指、所指是一体两面、相互形塑的符号共同体,诗歌语言必须经由情感和思想的灌注才能获取生命及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