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6岁的我,老眼昏花,平日读书看报,越来越费劲,只能"读书读封皮,看报看标题"。然而,最近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却是例外。我借助放大镜,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心明眼亮,越读越看到希望,越读越高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一个普普通通的浙江绍兴农民,用二十年心血,将酒坛堆塑工艺成功地移植到板块上,独创了一门越塑艺术。1997年8月,北京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他的6件作品,受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艺术界的称赞,作品全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1998年8月,他精心创作的越塑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荣膺金奖。  相似文献   

3.
梁羽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界"泰斗"。然而读过梁羽生作品的人很多,但了解他婚恋、家庭情况的却很少。其实,"大侠"梁羽生的婚恋、家庭与他的事业一样,既生动有趣,又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先秦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初学者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语音方面的难题.比如先秦有些诗歌今天读起来为什么不押韵了?先秦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双声迭韵连绵词,为什么今天读起来没有双声迭韵关系了?为什么有些字按今音读其意与原作迥异?明朝著名古音学家陈第在他的论著《毛诗古音考》中曾说:“时有古今,地有南  相似文献   

5.
读其文,识其人。读梁实秋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的文章,从来就没有那种"金刚怒目"或者"横眉冷对"式的戾气;世事的不平,人生的悲愤,也大多是以调侃的方式,加以讽刺而已。他的文章,基本上走的是一种平和、典雅的路子;我们从他的文章中,读到的是一派温润和醇厚。想  相似文献   

6.
毛周林 《社区》2010,(23):8-8
年近而立,许多事情渐渐明白。比如读书,一个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作品往往跟他的生活阅历、志趣爱好、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然而无论一个人喜欢读何种作品。也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书.目的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想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或者陶冶情操.在心灵上得到愉悦,亦可能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绍兴生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不管他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个越文化“场”。这表现在在鲁迅各种形式的作品中,不时浮现出一种“故乡情结”;鲁迅的精神气质,可用“硬”和“韧”二字概括,而这正是越文化的传统;在鲁迅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了越文化“崇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晓明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批评就已表现出独特的风采。他对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和作品的关注表明了其文学态度。他对后现代理论的研究以及使其与文本联结的方式使他的批评表现出一种审美风格,而他在理论上的叛逆品质与质疑的批评方法使其批评风格越显个性,越显独特。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因其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而在我国广为传读。但以现代的观点对其作品《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人物细节描写进行审视,可以发现虽然其巧妙构思为其作品增添了可读性,但他的意外的结局常常得依赖于某种偶然性,加上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小资情调的欣赏这一审美情趣上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雯丝 《社区》2014,(26):9-9
读书有个习惯,如果买某位作家的第一部作品是喜欢的,那么通常会持续读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痞子蔡、比如安妮宝贝,再比如蒋一谈。蒋一谈在作家领域,或许不是那么出名吧,至少我先前是不知道他的。但是他的确算是当代短篇小说的先锋作家和领军人物,至少我是如此认为的。  相似文献   

11.
书越读越少     
书是越读越少的,当你的手摸过一些书之后,你发现你已经读了很多,你不用读太多的书了。书肯定是越读越少的,这是我的一种十分真实的感觉,到后来,我发现只有少量的书能让我动心。为什么书会越读越少,难道书不是每天都增加的吗?而且书的增加甚至是成倍的。但我仍要说,书是越读越少的。  相似文献   

12.
程振荣学习书法、篆刻纯属偶然,读中学时他受到同学的影响操刀弄石,不经意间激起兴趣,继而乐此不疲,心无旁鹜地全情投入,至今已超过三十年。他在学艺路上苦苦探求追寻,"非人磨墨墨磨人",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入选了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第1期《源流》杂志编辑部《老区乡镇卫生院问题严重亟待解决》一文,我反复读了三遍,越读心情越沉重,越读越为老区人民感到难过,我对文中反映我省老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这么多严重问题感到大吃一惊,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14.
茅盾先生早在一九三七年就说过,鲁迅“他的小说和杂文教育了现代中国无数的文艺青年。正在成长途上的文艺青年固然从鲁迅的文学遗产中得到教益,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长的既成作家,也正在从鲁迅的文学遗产中继续得到教益。比他年轻十六岁的我,不消说,是从他那里吸取了精神食粮。我常常想,每读一次鲁迅的作品,便欣然有得,再读,三读乃至数读以后,依然感到一次比一次有更多更大的收获。”这是个衷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EugeneA、Niqa)认为最好的翻译作品应该听起来不象是翻译过来的作品。他说:“衡量一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这种以读音的客观反应为衡量标准的语言交际式翻译法,把翻译的重点放在原文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译文中再现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没有自传和日记传世,但保存下来的书信从字数上讲,几乎赶得上他的小说总量,是全面展示乔伊斯的生平和作品的第一手文字材料,若要全面研究乔伊斯不可不读他的书信.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19.
读书四题     
读书与眼睛读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眼睛。这里指的是心灵的眼睛,或者说是读书人具备的灵气和悟性。只要具备了这双眼睛,你才能知道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只有拥有了这双眼睛,你才会明白什么叫有字书,什么叫无字书,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越厚,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  相似文献   

20.
从蒲松龄的三篇序跋文字,可见他的文学嗜尚和艺术追求。他尚宋诗之真,嗜读庄子" 洋恣肆"之文,激赏刘侗《帝京景物略》作品的幽峭精深。这些对他的《聊斋志异》小说创作原则、方法乃至描写表现、辞采风格,影响非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