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名相丙吉,一次外出巡视碰上一宗杀人事件,他没有理会,尔后看到一头牛在路边不断地喘气,却立即停下刨根问底,仔细询问。随从不解,问为什么人命关天之事他不管,却关心牛喘气。他说,路上杀人自有地方官吏去管,不必我去过问;而牛喘气异常,则可能发生牛瘟或其他与民生疾苦有关的问题,这些事情地方官吏又往往不太注意,因此我要查问清楚。这个故事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很耐人寻味。如果把“杀人事件”看成例行事件,那么“牛喘气”实际上就是一个例外管理的典型。因为这类“杀人事件”的处理实际上已经制度化、流程化,并有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2.
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先看一个故事和一个案例。古代有个叫丙吉的宰相看到有人打架斗殴出了人命却不管,却去关心一头躺在地上生病的牛。有人不理解。丙吉说:“地方上出了人命,那是地方官的事,有地方官管的事,我不能越权去管。而现在天气并没热,牛却有了不正常的反应,我担心今年会有大的瘟疫流行,这才是宰相应该管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3.
田梦 《领导文萃》2009,(17):126-126
问题207:西汉有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他到外地视察民情.走到半路有人拦轿喊冤,查问之下原来是有人打架斗殴致死,家属来告状,而丙吉却不予理会绕道而行。走了没多远,发现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却下轿看了很久,并问了很多问题。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丞相不称职。  相似文献   

4.
正丙吉是西汉宣帝时期一位贤能的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遇上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驱赶行人而发生的群斗,死伤横道。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好继续陪同前行。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派侍卫问赶牛的人,赶这头牛走了几  相似文献   

5.
丞相管牛     
秦文连 《领导文萃》2006,(8):175-175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又见一健牛在前狂奔,气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那老者叫过来问话。”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启程了。他的手下迷惑不解:“丞相,打死人那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反而去管人追牛那样的小事?”丙吉严肃地说:“百姓斗殴,那是地方官员的管辖范围。如果他们连这点事都管不好,还要他们干什么?我堂堂一国丞相,难道要给这些地方小吏当帮手吗?”“那你有什么必要去管那人追牛的小事呢?”“现在是早春时节,这个时候应该还不算热…  相似文献   

6.
郝志强 《领导文萃》2006,(11):145-147
什么是老板?老板是资本的所有者,或是资本的代言人,这是常规的定义。此外,还有一个另类定义:老板是老拍板的人,老叫板的人,老板脸的人。很多老板很聪明,简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对本行业非常精通,面对问题,敢于和善于做出拍板决断,所以是老拍板的人。在面对社会不公,面对下属的叛变,老板是叫板的人。当要树立威信时,老板的脸总是板着,所以也是板脸的人。然而,小老板要做成大老板,还必须上到高一点的境界,要做到三“不”。看不见汉朝有个故事,说尽了管理者的特点。有一天,宰相丙吉上街,忽然看到前面两个人在打架,头破血流了还不罢手。他一…  相似文献   

7.
韩国李朝时期有个名叫黄喜的宰相,在一次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位农夫正赶着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头更棒啊?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边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评说道:边上那头更棒.黄喜十分诧异:你为何要这么神秘呢?农夫应道:牛虽然是畜类,心却和人一样,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行,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这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是最棒的牛心里就会非常难过……这一历史典故的深刻寓意在于:对畜类尚且需要维护自尊、关照面子,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呢?  相似文献   

8.
宋太宗打算任用吕端当宰相,私下里跟一些朝臣征求意见,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理由是吕端这个人太糊涂,不堪大用。太宗困惑了,他想知道吕端糊涂在什么地方,于是知道了下面的事。有一年,吕端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上朝时从一群文武官员前经过,一个小官似乎对他的能力很不服气,于是对着他的背影轻蔑地说: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属下听到了,很是气愤,就要去追查那个人的姓名。吕端制止了他,说:"不要去问了,你查清楚了我就知道是谁了,而我一知道肯定不会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这个人,在当朝和后世都被人褒贬不一。这也许是政见不同的缘故吧,他任宰相时为抑制豪强,减轻农民负担而推行新法,司马光一上台就全部否定了。由此也有了对他绝然不同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茶馆天下     
"孩子,你在这放牛为什么?""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了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来放牛呗。"这是一个电视记者对偏僻乡村一个放牛娃的现场采访。4句简单的问答,却触发了一个14岁少年的死亡。这少年身材高大,相貌清秀,连续3年是校三好生、班长。可他的日记,却记录了他和所有同龄人相同的困扰。1997年1月16日我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和自己交流,毕竟我骗不了自己。我是唯一最了解自己的人,也是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人。今天期末考试已经过了大半,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是想到3天后那连续几天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电视剧《楚汉传奇》热播,韩信拜将一幕令人特别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唏嘘不已,他们不禁感叹——刘邦安在? 不错,刘邦可是个关键人物.韩信拜将,拜的人是刘邦,受的人是韩信.没有刘邦,也就没有后来的韩信.没有刘邦,韩信先前所经历的事,如"漂母饭信"、"胯下之辱"、"帐前执戟"就等于没有发生过.虽然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哪个"人民"要饭、打架的事情能够被记载得如此详细呢?韩信拜将,前提条件就是刘邦的存在.这个刘邦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没有这几个条件,韩信不可能拜将.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采访一名私营企业主时,这位业主为频频离座走出办公室而屡屡道歉.一会儿回来告知供应部与技术部的工作人员闹矛盾需要排解,一会儿说税务部门来人例行检查需要他出面。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请人帮你处理一些琐事?他忙说:“我自己就行!”我也相信他行,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必须“事必躬亲”的。一个企业家如果什么事都亲历亲为,大到一项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决策,小 到水龙头不关,卫生没搞好,花草没浇水,一名员工消极怠工如何处置等等,企业家都要一一过问,那就不是行不行的问题了,而是认识上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  相似文献   

13.
正1.德胜如何"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成就人"?遇到了怎样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中最大的纠结,一是企业或领导尊重关心员工是为了什么?二是尊重和关心到什么地步?第一个问题里面有一个伦理判断,即你是为了"他是一个人"去尊重关爱他,还是因为"他是我的员工,能给我挣钱"而去关爱尊重他。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其实就是道德的功利论和道德的义务论之争。后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企业花多大的成本和  相似文献   

14.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3):32-33
幸运的人和努力的人东方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宰相说:"你相信运气吗?""我相信。"宰相说。"你可以证明这点吗?"国王说。"是的,我可以。"宰相说。于是,一天晚上,宰相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了一只袋子,里面混装了豌豆和钻  相似文献   

15.
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个高人。员工流传着他的“我妈妈”理论。马云说:“这东西好,要让我妈妈知道就好了”:“你开新闻发布会?能让我妈妈知道吗”:“我妈妈会烧几个菜,就要去做国宴怎么行”:“我妈妈蹬个三轮车就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我干嘛要点击网页买东西?”这似乎是笑话。“我妈妈”理论就是以“我妈妈”作为衡量事情的重要标准。试问从事网络的人又有多少人关心自己老土妈妈所思所想、所构成的经济生活呢?这才是笑话——如果咱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通常认为:如果我冒犯了谁,说了谁的坏话,阻碍了谁的事情,就会得罪这个人。这是常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遵循常理。有一种人,你没有冒犯他,没说他坏话、阻碍他事情,仅仅是正常对待他,也会不知不觉地得罪他。  相似文献   

17.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入学习和借鉴. 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穆公的宰相,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送鱼上门,却都被公孙仪一口回绝.他的弟子很不理解:"您素来酷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呢?"公孙仪说:"吃几条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假如我收了别人送来的鱼,就要迁就于他,就会腐败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到那时,我再想吃鱼,这些人肯定不会再送给我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自己能够经常买鱼来吃."  相似文献   

18.
诺言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走了,最后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放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  相似文献   

19.
怂恿者,是那种会推动你,让你思考的人.他会一直地让你有动力早起做事,尝试并将事情变为可能.你会希望这个人充满活力并保持热情.这是灵感之声. 他是让你把事情做好的爱找茬的"大声公",也是冲动的管家,他会确保团队目标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目标.这是前进之声. 他是一个大粉丝,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并且还是一个为你和你的工作进行狂热传播的人.让他得到奖励,持续让他们参与.这是动力之声.  相似文献   

20.
李永忠 《领导文萃》2014,(19):36-39
<正>强力领袖出现的五个必然条件强力领袖出现应当具备五个必要条件:一是形势"逼"人强,客观性造就了强力领袖。强力领袖出现一定是形势逼人强。比如说,如果没有中华民族苦难深重、日本入侵的形势,就造就不了毛泽东。客观性造英雄,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本人也说过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是他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他、共产党为什么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